最近幾天,我們的離岸人民幣逆勢下跌。一般來說,影響人民幣最大的因素是美元的走勢,二者一般都是負相關,也就是一個漲,另外一個就跌。
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從高位108跌倒了105,而日元則從156回到了150,漲幅接近了3%了,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則跌了300個基點,可以說是逆勢下跌了。
以前,即便人民幣下跌,人民幣在非美貨幣表現一般是非常堅挺的,幅度也會小於歐元和日元,而這次情況大不一樣。居然被日元反超,要知道過去幾年中,日元是最弱的那個。
美元指數的下跌可以理解,美聯儲公布的上個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的官員們大多支持漸進式降息,而且美元受到日元的影響也比較大。
日元的強勢,則可能和他們的刺激政策以及加息有關係。新首相石破茂和他的新內閣,已經推出了一項29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而且日本央行不斷在暗示會在12月加息,只是話沒有說死,不到最後一刻,目前是不知道答案的。
這也反映了我們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第一個風險,就是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的風險。
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第二大因素,就是我們相對於美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增速越高,匯率就越強。
最近看到國外投行們的預測,比如高盛就將2025年的我們的GDP增速從4.8%下調到了4.5%,大摩也下調了經濟增速的預期。
這需要我們推出第三輪超預期的刺激計划了,如果能夠推出超預期的政策,那麼明年我認為保持在5%的增速應該問題不大。當然重中之重,是讓名義GDP的增速大於實際GDP增速,解除經濟的通縮風險。
另外,就是特朗普加稅帶來的影響。目前特朗普表態了,說上任第一天對我們加稅10%,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稅25%,消息公布後,加拿大的貨幣創了4年新低,而墨西哥比索更是一度重挫4%。
不過,特朗普應該也會對進口自歐洲和日本的商品加稅,只是他們是盟友,稅率多少不確定。反正高盛對明年歐元的預測是不樂觀的,他們認為明年歐元和美元將達到平價,也就是匯率達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