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是過去26年里第18位國內首富,財富榜單的不斷變化,也深度揭露了另一個現實:即使是最富有的群體,他們的資產也在縮水。
胡潤研究院10月29日公布國內富豪排行榜,現年只有41歲的張一鳴以493億美元成為國內首富,和2023年相比,張一鳴的財富增加了43%。
最近幾年國內首富的榜單變化非常快,前一位首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屁股還沒有坐熱,張一鳴就以493億美元的財富追了上來。
這兩位都是80後中的佼佼者,但和黃崢相比,張一鳴還更為年輕,1983年出生的張一鳴,今年只有41歲,兩位80後首富一前一後,都代表著一個時代造富浪潮的變化。
張一鳴這個名字和黃崢一樣陌生;但他旗下的公司卻並不陌生,位元組跳動可以說今日頭條,但更知名的,還是抖音。
和黃崢一樣,今年41歲的張一鳴早在2021年就卸任了公司負責人,但他仍然持有位元組跳動約20%的股份,而位元組跳動作為全球沒有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企業,張一鳴成為國內首富,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真正讓張一鳴名聲大噪的,還有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
儘管TikTok在美國面臨巨大的壓力,但位元組跳動去年的全球利潤依然暴增了60%,張一鳴的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
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說:「張一鳴是我們在中國過去26年時間裡第18位新晉首富」。
和美國相比,在同樣的26年時間裡,美國首富也是世界首富卻只有四位。他們分別是比爾蓋茨、巴菲特、貝索斯、和馬斯克。
這也顯示了我國經濟的活力。
但這一次胡潤公布的百富榜,除了張一鳴是最大贏家之外,這份榜單的另一端,還揭露了富豪群體面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及風險。
科技行業是過去十年國內的風口,但張一鳴也不是唯一的代表。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胡潤百富榜上排名第三,個人財富也高達數百億美元。
但他們的成功也並非是公司的成功,在過去一年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位元組跳動和騰訊的成功揭示了另外一點,即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的競爭公司賺得更少,而不是騰訊和位元組跳動賺得更多。
除了科技行業之外,這份百富榜還顯示了另一個殘酷的現實: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已經嚴重削弱了富豪群體的財富。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胡潤百富榜只有30%左右的上榜者凈資產增加,其餘的都有所減少;換言之,只有30%的人守住了自己的財富並有所增值,其他70%的超級富豪,凈資產都有所縮水。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過去我們認為,這些超級富豪頭腦最清醒、最理性、對宏觀經濟的判斷把握也更精準,在不確定性來臨之際,他們往往有更多的避險通道。
但事實證明,在過去一年消費不足的大背景下,70%的超級富豪,資產都出現了縮水。
超級富豪尚且不能免俗,對普通人來說,過去一年的困苦,可想而知。
胡潤表示,「胡潤中國富豪榜連續第三年縮水,這是史無前例的,因為中國經濟和股票市場在這一年遭遇了困難。」
過去我們認為,富豪榜的人數減少,能夠反哺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繁榮。
但過去三年,富豪榜人數連續減少,實體經濟也一片蕭條,最富有的群體能夠反映宏觀經濟的變化;同樣的道理,普通人感受到的現象,大抵上也是富豪們感受到的現象,他們沒有和宏觀經濟脫節,反而是深度綁定。
胡潤還說,數據顯示,今年是小米等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豐收年,但綠色能源市場卻跌跌不休。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和電動車製造商經歷了充滿挑戰的一年,競爭加劇導致供應過剩,關稅威脅又增加了不確定性。
「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的財富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了80%之多,而電池和電動車製造商則分別下降了一半和四分之一。」胡潤說。
產能過剩的風險,已經導致行業參與者出現巨額虧損,尤其是太陽能電池板。
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以來,每年都會發布中國富豪榜。榜單顯示,今年有1094名個人財富50億元以上的企業家上榜,比去年減少了12%,上榜企業家的總財富為21萬億元,比去年減少了10%。
胡潤研究院指出,千億級企業家一共26人,比去年減少了4人。若以美元計,十億美元企業家比去年減少了142人,僅剩753人。
受到宏觀經濟復甦疲軟的影響,身價達10億美元的國內富豪數量在最近三年時間裡,從1185位的最高記錄,降低至753人,三年時間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一。
今年新入榜的人數也創下近20年來新低,僅有54人,另外還有201人跌出榜單之外,其中比例最高的為工業產品的企業家。
這份榜單的危險性,不亞於宏觀經濟所面臨的風險。
張一鳴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就是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以479億美元讓出首富之位。
農夫山泉曾是國內瓶裝水和飲料巨頭,但今年年初,也深陷輿論危機,一些吃著流量飯的自媒體稱瓶子設計上融入了所謂的他國元素,也讓農夫山泉營收下跌。
今年新上榜的還有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和翟芳,這是首次進榜。但總體來看,掉出榜單的人要遠遠超出進入榜單的人。
今年胡潤富豪榜僅僅新增54位富豪,這一數字是過去20年來的最低值,另外還有201名人掉了出去。
胡潤榜單的變化,看起來是最有錢的拔尖人數的變化,但背後反映的還是民營企業的冷暖感受,反映的是實體經濟的溫差。
在經過史無前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低迷,房地產和消費降級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風險。
虧損的企業家越來越多,哪怕是最拔尖的那批人也沒有例外。
從這個角度來看,普通人的財產狀況,可能還要更糟糕。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