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賺錢了

2024年04月17日20:35:32 財經 1133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這兩年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始盈利了。


比如愛奇藝快手拼多多,近兩年都實現了盈利。


最近再次衝刺港股的音頻平台喜馬拉雅,去年也賺了2個多億。


賺錢當然是好現象,但也得分情況:


要是公司發展確實好,「憑實力」賺錢,那是再好不過了。但不少公司賺錢,其實是靠降本增效,「省」出來的。


互聯網大廠有用人多、福利好兩大特點。降本策略下,食堂少上一道菜,洗手間少放幾卷衛生紙,一年可能就省出了幾個億。


要是再搭配下減員,成本下降那就是肉眼可見。


仔細梳理互聯網公司的招股書、財報就能發現,這兩年,不少公司把降本增效的第一刀,落在了人員上。


像喜馬拉雅這樣的中型互聯網公司,減員幅度甚至接近40%。


01

喜馬拉雅:兩年減員近40%


上市困難戶」喜馬拉雅最近又遞交了招股書。


從2021年開始,喜馬拉雅先後嘗試了美股、港股,都沒能成功。4月12日,公司再次遞交港股IPO申請。


和前幾次最大的不同是,這次喜馬拉雅已經開始賺錢了。


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凈利潤分別約為-51.06億元、37億元、37.36億元;調整後凈利潤分別為-7.18億元、-2.96億元及2.24億元。


別看只有區區2個多億的利潤,這已經是喜馬拉雅成立十多年來,首次實現年度經調整後盈利。


這其中,降本功不可沒。


喜馬拉雅降本有多狠?首先看銷售及營銷開支。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2023年喜馬拉雅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只有20.7億元,比2021年少了近6個億。這是幫助喜馬拉雅盈利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減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僱員2637名,比2019年的2660名還少。


和2021年的4342名相比,喜馬拉雅全職員工減少了39.3%,和2022年的2883名比,喜馬拉雅員工也減少了8.5%。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和2021年相比,喜馬拉雅裁掉了32%的銷售、技術及研發,近40%的內容製作、內容運營,56%的內容審核,60%的客服。


這一刀不可謂不狠。


去年12月,喜馬拉雅傳出了裁員30%的消息。喜馬拉雅當時闢謠,只是正常人員汰換,目前公司仍在正常招聘。


現在來看,喜馬拉雅確實沒說謊,因為公司的大幅減員在2022年就已經發生了……


人少了,工資也就不用發那麼多了。2023年,喜馬拉雅給員工發放的工資、薪金及花紅約10億元,比2021年省了近2個億。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當然,為了實現盈利,喜馬拉雅還不只是減員這麼簡單,連高管的薪酬也降了不少。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2023年,喜馬拉雅包括創始人余建軍在內的三位董事,領導的薪金、工資及花紅,比2022年少了近一半。余建軍本人降薪過半。


看完這些數據,再重新審視下喜馬拉雅2億多的凈利潤。


你可能會感嘆:喜馬盈利,真是不易。


02

快手:減員省了幾十億


港股上市的快手,在2023年一季度實現整體盈利。


最近公司宣布,2023年實現經調整凈利潤102.7億元,進入全面盈利時代。而就在2022年,快手的年虧損還超過百億。


快手的盈利過程,也是一個降本增效的過程。而且降本增效這四個字,曾經被快手寫進了財報里。


和喜馬拉雅一樣,快手實現盈利的2023年,員工數量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2023年6月底,快手擁有23524名全職僱員,比2022年底少了近2000人,比2021年底少了4500人,降幅達到16%。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快手2023年全年的員工總數尚未公布。


但財報顯示,2023年快手的僱員福利開支183億元,比2022年的203億元減少了近20億,比2021年的219億元,減少了36億元。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單從這個數字來看,減員即便不是快手盈利最核心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快手曾經「闊過」。2021年一年,快手的員工就增加了6600多人。很難想像,一個短視頻平台,竟然需要近3萬人去運營,快乾成勞動密集型了。


從2021年到2023年,快手的收入從810億元,增長到了1135億元,用戶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如果繼續按照原來的路數,快手的員工可能要大幅超過3萬人,甚至4萬人,增加大量開支,公司的盈利可能也會變得遙遙無期。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盈利,減員增效,快手其實別無選擇。


03

愛奇藝:員工數量連降4年


相較於喜馬拉雅、快手,美股上市的長視頻平台愛奇藝的盈利,更不容易。這也是公司多年降本增效的結果。


愛奇藝的員工總數在2019年就達到了巔峰:8889人。


隨後的4年里,愛奇藝員工持續下降。2023年,愛奇藝的員工只有4788人,相當於2019年高峰期的一半。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愛奇藝首次實現盈利是在2022年,當年公司凈利潤13億元。


在這之前的2021年,愛奇藝員工大幅下降了24%,愛奇藝的大裁員也被多家媒體曝光。


巨頭們賺錢了 - 天天要聞


而2022年,愛奇藝在此前員工連續下降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了15%。


一年減掉的雖然只是875人,但報表裡可能會多出幾個億的利潤。這對盈利本就不多的愛奇藝,至關重要。


現在來看,愛奇藝的財報已經好看多了:2023年的愛奇藝,4788名員工,人均創收已經攀升至666萬元,比2019年高出一倍。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不止一次公開提到要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除了在人員上省成本,愛奇藝也在壓縮內容投入、營銷成本,這些共同構成了愛奇藝盈利的基礎。


當然,減員,還是最為「立竿見影」的方式。


04

降本容易,增效很難


不只是喜馬拉雅、快手和愛奇藝,這幾年,包括騰訊阿里百度等巨頭在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都奉行減員策略。


但減員也分很多種。


拿騰訊來說,2023年公司員工10.54萬人,比2021年減少了超過7000人。阿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員工22.5萬,較2022年一季度減少了近3萬人。


顯然,財大氣粗的騰訊和阿里,減員並不是奔著盈利去的,更多的是希望提高組織運行效率。


但像喜馬拉雅、愛奇藝這樣盈利能力薄弱的平台,短期內的大幅減員、節支,似乎就是為了讓財報稍微好看一點。


減員短期內能讓財報變得好看,但要讓財報「一直好看」,還得增效。


但這不容易。拿喜馬拉雅來說,2022年、2023年,喜馬拉雅的收入分別為60.6億元、61.6億元,同比僅增長3.5%、1.7%。瓶頸非常明顯。


本的確是降了,增效卻沒有出現。而成本又不可能無限壓縮,當收入停滯,降本不再可行,喜馬拉雅未來的盈利,又何以為繼?


愛奇藝可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這家公司過去依靠把成本壓縮到了極致,成功實現了盈利。


但成本壓縮的同時,愛奇藝最核心的經營指標會員規模長期停滯在1億上下,收入規模長期在300億元上下。


對於公司而言,目前的盈利,或許不過是一種脆弱的平衡。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著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沖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近日,上美科技園智慧工廠正式投產,標誌著美妝行業在智能製造領域邁出重要一步。該智慧工廠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達20000平方米,作為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每日產能高達200萬瓶,其全流程AI智能化生產體系備受矚目。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 天天要聞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戰略實施是關乎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環節。它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長途旅行,企業設定的戰略目標是目的地,而戰略實施則是通往目的地的具體行程。然而,這並非是一條坦途,途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市場環境風雲變幻,競爭對手虎視眈眈,技術革
AR含金量爆表,AI時代被低估的歌爾股份 - 天天要聞

AR含金量爆表,AI時代被低估的歌爾股份

2025年伊始,人工智慧領域捷報頻傳,以DeepSeek、Manus、阿里Qwen為代表的國產A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嶄露頭角。與此同時,國際AI巨頭如OpenAI、Anthropic、Google等也在持續創新,推出了GPT-4.5、Claude 3.7 Son
百元檔全能選手: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 天天要聞

百元檔全能選手: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音樂是通勤、運動期間不可或缺的陪伴,目前無線耳機的種類較多,比如頭戴式、耳掛式、半入耳式以及入耳式等等,但我始終偏愛半入耳式設計——它完美平衡了佩戴舒適性與環境感知能力。近期體驗的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不僅延續了半入耳式結構的先天優勢,更以進階藍牙
價格屠夫再度出手,神舟發招,遊戲本市場迎來動蕩 - 天天要聞

價格屠夫再度出手,神舟發招,遊戲本市場迎來動蕩

眾所周知,在筆記本市場上,神舟一直都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其它品牌很難再性價比上與神舟一較高下,哪怕是小米也得低頭,所以,神舟旗下的筆記本電腦也是一直深受眾多學生黨、遊戲黨的喜歡,積累了大量的口碑和好評。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 天天要聞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這些小巧的設備來處理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娛樂。然而,隨著手機應用功能的日益豐富,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尤其是在安裝了大量應用,尤其是像微信這樣的社交巨頭之後,手機存儲空間往往會捉襟見肘。今天,我們就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