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即將大幅下跌?只因一個現象已經出現,網友看了之後笑了

2024年04月13日13:15:15 財經 1621

近幾年,黃金不斷大幅上漲,關於黃金上漲的故事有很多。有人說美元不行了,各個國家都開始儲備黃金了。也有人說,現在老百姓有錢沒啥可買了,房價一直在跌,買房吧不敢買;股票理財吧,又不懂不敢買;存銀行吧,利息太低不甘心;想了一圈,還是買了黃金。可以說,這幾年買黃金的人都大賺了一筆。

但是,這兩天有網友說黃金可能要大幅下跌了,大家要小心,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位網友說有一個現象已經出現了,看了這個現象,所有的網友都笑了。大家看看下邊這個報道。

黃金即將大幅下跌?只因一個現象已經出現,網友看了之後笑了 - 天天要聞

許多網友說,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買黃金,結果看了這篇報道。好多年的經驗告訴我,一定要跟這些所謂的什麼經濟學家反著做才能夠賺錢,否則,聽他們的話現在還是綠油油的韭菜在地里長著呢!

網友的話有道理嗎?這個現象有參考性嗎?大家只要回顧一下前幾年慘痛的經歷就知道了。是誰在48元高喊讓大家買中石油,是誰在4000點說要到10000點,又是誰說所有房價要到10萬以上?

而且,就以黃金為例,在此之前,黃金已經漲了幾年了,也沒有人出來喊話,這兩個月猛漲了一下,結果有人出來喊話了。從這一點來看,不得不引起大家警惕啊。

黃金即將大幅下跌?只因一個現象已經出現,網友看了之後笑了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看到這個現象所有人都笑了,因為許多相信他的人現在還在痛苦地反思著呢?多少年過去了,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有緩過勁來。

因此,黃金是漲還是跌,不用分析那麼多,就看這一個現象就對了。有人開始大喊一個目標價讓大家趕快買,這時候大家就要小心了。當有許多這樣的現象出現時,說明黃金就要出現暴跌了。

大家請記住一點,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黃金也不例外。有時候,分析不一定靠譜,但是觀察這種現象卻很有價值。

友友們,你們認為呢?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延慶:第一、最多! - 天天要聞

延慶:第一、最多!

在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飛手正通過遠程操作系統開展空中巡查。這套智慧監管系統能夠實時回傳高清影像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演算法,精準識別揚塵管控不到位等問題區域。發現問題後,飛手及時將問題類型、發現時間、坐標位置、問題圖像等關鍵信息反饋到區生態環境局。「我們會進
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86.4%丨直擊發布會 - 天天要聞

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86.4%丨直擊發布會

頂端新聞記者 聶輝 北京報道7月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就沒有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徐想 攝)中國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國內市場,內需...
「十四五」規劃多項指標進展超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 天天要聞

「十四五」規劃多項指標進展超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廖丹7月9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出席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將收官。在這五年歷程中,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也是前所未有的。鄭柵潔表示,回過頭來看,五...
A股「一哥」,又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A股「一哥」,又創歷史新高!

滬指重回3500點,上一次還是在2024年11月8日。今天早盤,大金融率先發力,多元金融、證券、銀行等板塊直線拉升,上證指數快速站上3500點。隨後指數有所回落,短暫調整後,在白酒、創新葯、軍工等板塊帶動下,指數再度上行。之後,大金融再度走
飆了!漲超100%! - 天天要聞

飆了!漲超100%!

7月9日上午,A股市場震蕩拉升,大盤成功站穩3500點。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漲0.29%,深證成指漲0.36%,創業板指漲0.8%。全市場半日成交額為9691億元,較上日放量838億元;全市場2083隻個股上漲,3054隻下跌。
3分鐘,「20cm」漲停 - 天天要聞

3分鐘,「20cm」漲停

周三,A股三大指數延續升勢,滬指站穩3500點上方,創業板指盤中漲超1%。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報3507.69點,漲0.29%;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漲0.36%、0.80%。全市場半日成交額9691億元,較上個交易日同期放量838億元。
享界新車標發布,與用戶共塑豪華新範式 - 天天要聞

享界新車標發布,與用戶共塑豪華新範式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單月交付4154輛,穩坐30萬以上新能源轎車銷量榜首。銷量也許是冰冷的數據,但它背後,涌動的是一場與用戶相關的深度共振。也有很多人好奇,中國品牌二十多年沒啃下來的「高端轎車」這塊硬骨頭,為什麼偏偏讓一個年輕的享界做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