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繁花》讓眾人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黃浦江,資本市場風起雲湧的時代,一批老股民的人生路將被改寫。
在A股市場,繁花概念股在8日普遍飄綠的行情中逆勢上漲,無數股民十分看好,甚至出現了「《繁花》改變A股市場走勢」的言論。但9日收盤時,相關股票漲勢不再,相關人士提醒避免盲目投資。
《繁花》描繪90年代證券市場
資深股民:認購證也叫萬元證
「證券市場它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有一個歷史的傳承。」電視劇《繁花》股票顧問、資深市場評論員應健中表示,《繁花》描繪的是1992年至1993年我國證券市場剛起步時萬民參與的波瀾壯闊的景象。劇中出現的上市公司都有現實依據。
男主人公「寶總」經歷瘋狂阻擊戰的服飾公司,原型是位於上海南京東路上的上海時裝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為600825。隨著歲月變遷,上市公司資產不斷經歷重組,從上海時裝股份有限公司變為華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的股票名稱已變更為新華傳媒,是國內唯一一家橫跨出版發行和報刊經營行業的大型傳媒企業,也是中國出版發行第一股。1月8日,A股市場普遍飄綠,但借著「寶總概念股」的名頭,截至收盤,新華傳媒漲停。
另外,《繁花》中的「寶瀛之戰」也是有出處的,只不過現實中叫「寶延風波」——1993年深圳寶安集團收購上海延中實業,打響了新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的第一槍。最後在證監會的協調下,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據一位股民描述,當時他父親買了1萬元的延中實業,也就是劇里的瀛洲實業,沒過幾天就賺了5000多元。當時,市場還沒有漲跌停板設置,交易機制還是T+0,延中實業一天就能漲超50%,讓股民趨之若鶩。
在那個證券市場剛起步的年代,由於政策監管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等,資本得以翻江倒海。有人藉機一夜暴富,但更多的人可能和劇中的小江西一樣,傾盡家產,人財兩空。
一位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尤女士,拿出了三張上海股票認購證,「我奶奶當時從黃牛手上買的,一張兩千一張五百。」尤女士介紹,「聽家裡長輩說,當時,證券營業廳內人滿為患,買票賣票全靠擠,有人暴富有人跳樓。」
同樣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收藏著數摞股票認購證,「1992年開始發行認購證,一張僅30元、10張300元,一旦認購中了新股,一張就能變好幾千。」李先生稱,當時比較誇張的說法是「一張認購證值一萬元」,也因此被叫做萬元證。

當時的認購證也叫「萬元證」
繁花概念股漲勢下調
專家:應避免盲目投資
連日來,《繁花》的熱播也帶火了繁花概念股。其中,方正科技昨日開盤漲超6%,收漲3.82%,但今日收盤報跌4.68%。昨日,廣匯物流盤中一度漲超3%,今日報漲0.53%。此前,新華傳媒更是開盤急速拉升封漲停;9日上午一度漲停,盤中快速回調,收盤報漲1.36%。
劇中,很多股民們頻繁提及「寶總」,更有股民大喊「跟著寶總走,吃喝不用愁」。現實中,關於「《繁花》改變A股市場走勢」的言論也時常出現。
「繁花熱潮反映了投資者對於熱門話題和事件的盲目追逐心理,以及對於潛在投資機會的渴望。」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表示,「繁花概念股」的熱度存在一定的短期性和投機性,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性,避免盲目投資導致的風險。
「電視劇的熱播可能會引起投資者對於相關行業或公司的關注,從而推動相關股票的交易活躍度和股價上漲。」余豐慧表示,一部劇改變A股市場走勢的言論太過誇張,A股市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狀況、政策變化、公司業績等。電視劇的熱播完全不足以對整個市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