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30日訊(見習記者陳星雨 通訊員周偉凡 劉媛)12月28日,中國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氣電集團),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等23家長江經濟帶船東企業簽署lng(液化天然氣)供氣意向書。
中海油簽約長江流域80%在營lng動力船舶。 見習記者陳星雨 攝
簽約客戶來自長江流域上、中、下遊船東,共涉及約69艘lng動力船舶,覆蓋長江流域約80%的在運營lng動力船舶,推進「氣化長江」可持續發展。
「氣化長江」迎來快速發展「風口」
據了解,「氣化長江」在2011年啟動,是指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將原來以柴油、重油為主要燃料的長江內河船舶,改造為以lng和柴油雙燃料,並逐步替代為純lng動力燃料的「油改氣」工程。
lng作為含碳量最低的化石燃料,與傳統船用燃油相比,可實現硫氧化物零排放,氮氧化物減排90%,二氧化碳減排25%,同時可降低燃料成本,兼具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6年,「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提出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在當前的「限硫令」和「雙碳目標」背景下,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支持船舶應用lng。
2023年,《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範若干措施》出台,全面推動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的快速發展。
綠色航運發展進入快車道,「氣化長江」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風口」。在加速推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略的實際問題。
「國家隊」助力「氣化長江」可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上95%的船舶企業為民營企業,lng船造價高、運營成本高、加氣難的憂慮成為其發展路上的阻礙。
在長江2000噸以上中長距離的貨船中,目前清潔能源船舶數量不足1%。
長江流域現共建有10座lng船舶加註站,在營5座,運維投入大,由於lng船舶數量相對較少,業務量少,回報周期長,經營壓力較大。
據介紹,中國海油氣電集團作為國內lng行業領軍企業,已具備在深圳港、寧波港、廣州港提供國際船舶保稅lng加註服務能力,是中國首家、全球少數可在不同港口、兼具碼頭和錨地加註的能源企業。在長江幹線、珠江航運幹線、沿海等區域建成或控制lng船舶加註站14座,年供應lng約佔全國市場份額85%,行業經驗豐富。
在28日的「氣化長江」綠色航運推介會上,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提出,將通過自建站和合作站,為簽約船東客戶提供「保質保價保量保服務」的四保方案,有效緩解船東加氣難以及加註站尋船難的痛點。
按照「一個市場、一個價格」的原則,中國海油氣電集團制定船用lng價格與所在省市發改委同期發布的0#柴油零售價的掛鉤機制,保障船用lng價格的經濟性與穩定性。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正在自建重慶與武漢lng船舶加註站,並且已與長江流域內3個lng船舶加註站達成合作,為簽約船舶供氣,為加註站引流,增加加註站的收入。
宏遠航運有限公司目前已投運2艘lng動力船舶,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海油積極在長江布局加註網路,並在燃料供應保障、價格優惠上做出巨大努力,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用戶的補液焦慮,將大大加快長江綠色航運發展。」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綠色航運業務負責人表示,集團將從lng全產業鏈發展角度出發,著力構建可覆蓋長江上、中、下游的lng船舶加註網路,致力打造可持續、多方共贏的長江航運綠色生態圈,加快推動長江航運lng應用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
當天,重慶、湖北、江蘇等長江流域相關省市的政府部門、能源企業、科研機構、船東、船廠等lng船舶加註產業各方代表100多人出席活動,圍繞「氣化長江、攜手共贏」展開交流,探討政策、企業發展以及產業布局等方面,共同推進長江綠色航運高質量發展。
【編輯:欒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