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收割中國金融業成重災區,建立了叛徒制度,隱藏金融手段,掠奪國家財富。核心是美債的發行,通過輿論影響力大量購買美債讓華爾街賺錢,然後將資產轉移到國外實現財富的大轉移。這是一種誤導嗎?前蘇聯不幸落入了這個陷阱。我們也有過深刻教訓,內耗將是長期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需要耐心,更需要決心。
銀行家作為人類資本市場的最大操盤手集團,從古至今一直都控制著人類社會的財富金字塔尖區域。在他們熱情高漲鼓掌時,數以萬億計的財富可以收放自如,但是他們除了把玩資本以外,卻沒有創造改變人類物質基礎的能力。
回望近百年的金融市場震蕩,無一例外不是從銀行家的資本運作事故發生的,可是最終被懲罰的卻不是那些觸發市場震蕩的個人。而最危險的是隨著西方對於投資銀行崛起的監管措施不到位,甚至是有意放縱導致了大量不良資產被高估,最終形成泡沫崩塌,致使無數個體的財富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主因便是大量的不良次貸被披露,最終導致的連鎖反應。投資銀行對於金融市場的最大隱患就是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泛濫,而這些所謂的產品正是來自於銀行家們的精心包裝而被推入市場的。
看看中國的銀行是哪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是哪些人引進的?不把金融系統漢奸、間諜、貪官揪出來,中國就談不上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權。中國這些大銀行膽子真大,把自己的命門交給敵人捏著,但願不要重蹈恆大的悲劇。
恆大財務每年被外國的普華永道審計,直到暴雷的當年財務狀況仍然是一路高奏凱歌,一片前程似錦好景象。中國每年的審計都有西方四大審計機構審計,猶太人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清楚中國的財富情況,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中國。如果是內外勾結就更危險了,我們國家的金融數據還有何秘密可言?什麼時候花期銀行能讓中國會計事務所審核就好了。
保險公司的強勢崛起也是源自於此,這些本應該以保費以及投資方為主的企業,逐漸扮演起了投行的角色。它們自己也開始做起了投資性產品的服務工作。而這些工作本應該是由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或基金來完成。
由於目前的監管機構缺乏有效的手段,導致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產品無處不在,而普通消費者並不能看清這背後的亂象。所以每當遇到系統性災害的時候,散戶們永遠都是最後得到消息的群體。而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那些專心做實業的商人,他們通過商業運作可以將許多改變傳統的生活體驗傳遞給民眾。
當他們作為個體離去之後,這家企業依然會經久不衰的持續運轉下去,這是銀行家所做不到的,因為他們的服務對象不是民眾而是資本。
目前的利好消息是銀監會與保監會進行了重組合併,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那就是我們國家已經開始著手治理危害金融市場的那些隱患,將兩個部門統一規範化管理,這也證明了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日趨成熟。
但是對於那些懷有極度膨脹心理的銀行家,分散金融風險的努力還任重而道遠。無論是金融衍生品市場、股票市場還是匯率市場,我們在防範系統性金融災害的工作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