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的「瘦身」,還在繼續。
近一年以來,阿里系動作頻頻,從集團架構調整到換帥,然後到不斷的「瘦身」,阿里系的一舉一動,都表明了這家互聯網的龍頭公司,正在謀求一場新的「變革」。
互聯網的江湖,變化太快。要成為一家102年的企業,並不容易。
近期,電商的後起拼多多市值短暫超越了老牌電商企業阿里巴巴,引發了市場熱議。
面對這一變化,馬雲罕見的在內網發文回應稱,稱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並承認今天的阿里站在冬天裡:「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遵守規律,市場會獎勵企業,同樣要是忽視了市場的規律,一樣也會受到懲罰。早在三年前,阿里的市值一度衝上了8600億美元的高位。僅僅過了三年,阿里就走到了今天的局面,但這並不意味拼多多贏了,阿里輸了。
因為,市場瞬息萬變,只有底層架構夯實,未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企業的經營是一個起伏的過程。面對當下阿里的「困局」,「變革」已經箭在弦上,互聯網電商的江湖,流量固然重要,但是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同樣至關重要。
所以,阿里在「瘦身」的同時也開始了主業的聚焦,相對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12月3日,分眾傳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4家A股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持股5%以上的股東阿里網路,將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了新設的一致行動人公司杭州灝月,股份轉讓完成之後,阿里網路不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而早在12月1日晚間,圓通速遞、美凱龍、麗人麗妝也發布股份變動的公告,稱將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了杭州灝月。
對於阿里網路的這一動作,公告表示,為實現阿里網路突出主業、非主業業務獨立發展,各司其職,提高經營效益,進一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阿里網路決定實施存續分立。
侃見財經認為,阿里系的這一動作,符合此前集團拆分的「1+6+N」戰略結構,此前阿里系雖大,但是機構略顯「臃腫」,拆分之後,集團成為控股公司之後,有利於各個子公司、孫公司創新發展。少了集團層的決策程序,雖然有可能子公司會出錯,但是這是將創新力發揮到最大的有效手段。
過去的一些年裡,做大、集團化是一種趨勢。但當下的市場變化太快,一層層的決策阻礙了公司的快速應變;不僅如此,臃腫化的機構也容易導致效率低下,且參差不齊的公司盈利水平,也不利於集團估值的整體提升。
當下,雖然拼多多市值追上了阿里,但是論集團「底子」,阿里系顯然要厚得多,從大的層面而言,阿里系有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
這幾個大的集團任意一家都可以獨當一面,儘管有些目前尚未盈利。因此此番的「股權」騰挪十分有必要,隨著未來繼續推進,阿里系從戰略投資轉型財務投資這一變化也將變得清晰。
侃見財經認為,目前階段,阿里要進行瘦身,轉型財務投資之後,不斷的聚焦,將一些不合理、管理不善、競爭不強的公司踢出阿里系,這也是提升阿里估值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阿里手上的籌碼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