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 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日上午,正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舉辦了「全球碳中和氣候對話」——香港專場。
出席活動的主要嘉賓有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議員、香港大使會共同創辦人林健鋒,GBM,GBS,JP;曾氏集團董事長、香港大使會共同創辦人曾沛霖;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甄美薇女士太平紳士。

眾嘉賓在COP28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前留念
全球碳中和氣候對話是生物圈三號館在COP28期間設立的每日系列對話,邀請國內外在碳中和以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和政商領袖,就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話題進行一對一深入交流。此次的氣候對話由曾氏集團董事長、香港大使會共同創辦人曾沛霖主持,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就如何共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展開。

王石談到今年的大會主題是團結和行動。尤其是目前多變的全球局勢之下,強調團結是當務之急。世界的政局由於各種原因發展變化,但唯有應對氣候變化是亟需團結一致向前走的。
在開幕式上,主辦國阿聯酋就直接用行動表示對於氣候變化的決心,COP28大會蘇爾坦·賈比爾博士(Dr. Sultan Al Jaber)表示阿聯酋將率先向損失與損害基金注資一億美元,緊接著,德國、歐盟等國紛紛承諾為損失與損害基金注資,開幕式上的損失與損害資金承諾已達4億美元。另一個積極的行動信號就是,開幕前夕,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同時是碳排放國(中美兩國合計排放了世界上近40%的溫室氣體),中美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同時期待在COP28上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王石圍繞關鍵詞「團結」和「行動」談今年參加氣候大會的感受
作為COP大會的「忠粉」,王石從第一次參加哥本哈根COP15開始便一直參加到現在,他清晰地看到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企業家的立場與機遇,王石多次強調,香港有著超前的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他回憶到,41年前,深圳原本想在深圳福田建造機場,香港方面考慮到機場的轟鳴聲會影響對岸的香港紅樹林自然保護濕地。因為這塊濕地是侯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而提出反對。米埔濕地不是很大,但卻在國際上得到了非常高度的認可,政府把這塊地交給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觀鳥基地。最終機場另行選址,保住了這塊濕地,也保住了對岸的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另外,香港在綠色電力方面也有著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而綠電的推廣是實現碳中和路徑的必經之路。香港這些優秀經驗,值得深圳和大陸借鑒和學習。王石表示隨著大灣區的建設,非常期待看到兩個城市能夠在經濟、社會和人文方面有機融合,藉助各自優勢,共同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香港大使會是一個服務全球投資者、企業精英及各界社會領袖的非盈利性機構。希望通過香港繼續發揮亞洲國際都會角色,推動香港與全球商界、金融、文化藝術等各界領袖建立關係、進行有深度交流及感受香港獨特的文化和精神。大使會在此之前做過很多調研,也研究過例如香港、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這次來到迪拜,讓他們了解到了更多的全球解決方案,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及立法會議員、香港大使會共同創辦人林健鋒,GBM,GBS,JP分享
香港長期積極推動清潔能源、清潔經濟方面,鼓勵商業綠色轉型。林健鋒認為變化總是好的,但需要思考該怎麼轉變?香港和深圳作為兄弟城市,應當緊密合作,這中間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作為70年代在東莞白手起家的林健鋒深刻地明白私營企業需要盈利,他相信,私營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蘊藏著無限商機。
正如曾氏集團董事長、香港大使會共同創辦人曾沛霖在最後的總結中所說:「我們非常榮幸在COP28大會的第二天展開了一場富有活力的討論,探討了如何通過將中國和COP28的理念相互連接,共同構建綠色絲綢之路」。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