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來了!證監會要求大幅降低公募基金收費、增加業績考核項目!
根據財聯社5月7日消息,中國證監會正式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費用優化與考核改革雙向發力,直擊行業"重規模輕回報"痛點。
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再升級,多維度降費直擊投資者痛點
此次改革聚焦投資者成本優化,形成"前端+後端+固定費用"的立體降費體系。在前端銷售環節,《公募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明確調降認申購費與銷售服務費,預計主動權益類產品平均費率將下降0.3個百分點。
後端管理費方面,大規模指數基金與貨幣基金將成為重點,管理費率與託管費率將適時下調,部分頭部寬基ETF費率或從0.6%降至0.15%。同時,基金登記結算、指數授權等固定費用也將通過市場化機制壓縮,預計每年為投資者節省約45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浮動管理費機制首次全面落地。主動權益類基金若業績未跑贏基準或導致投資者虧損,管理費將相應下調,這一機制徹底打破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傳統模式。
公募基金考核體系重構,長期投資收益導向成核心、避免基金經理追漲殺跌
監管層同步啟動行業評價體系的"顛覆性改革",在基金公司層面,投資者盈虧佔比、業績基準對比等指標被納入考核,三年以上中長期業績加分幅度提升50%,相關指標在"服務投資者能力"評分中佔比不低於80%。
基金經理考核則更趨嚴格,三年以上業績權重不低於80%,若產品虧損超10%,薪酬將直接腰斬。
這一改革直接倒逼行業轉型,著重考核基金產品的中長期投資收益,避免基金經理追漲殺跌。
公墓基金投資者為公募基金管理新規的直接受益者
本次證監會針對公募基金管理的改革制度,最終指向投資者利益。
新考核體系要求基金公司披露"盈利投資者佔比",銷售機構評價機制同步優化,小額定投規模、權益保有量等指標納入考核,倒逼渠道從"賣產品"轉向"做配置"。
接下來,隨著《行動方案》落地,公募基金將從"規模驅動"到"能力驅動"的質變。
證監會主席吳清強調,改革將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這場觸及公募基金行業靈魂的改革,無疑將讓國內6億基民真正成為改革紅利的受益者。
總而言之,本次證監會對公募基金的管理新規,不僅將大幅降低基金公司向廣大基民收取的費用,而且更加註重中長期投資和基金收益考核,廣大基民有望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