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飲料市場,最大的贏家是誰?
毫無疑問,東鵬特飲應該有姓名。
東鵬飲料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東鵬飲料前三季度的總營收為86.41億元,同比增長30.05%,超過去年一整年的總營收。
依照目前的增速,達到百億隻是時間問題。
但放到20年前,東鵬絕不會預料到如今的贏面。
曾經因產品單一連年虧損,甚至2003年企業直接瀕臨破產,後來還一度被認為是跟在紅牛背後的「小弟」。
而近年來,東鵬飲料居然一路逆襲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規模,頻繁霸榜各個大型運動會。
它的掌舵人林木勤,更是由一介平民跨越成身價百億的成功企業家。
東鵬飲料的發展壯大是偶然事件還是必然發生?國產飲料真的要崛起了?
2003年,深圳市東鵬飲料實業公司還是一家年營業額不足2000萬元,經常拖欠工資,面臨倒閉的國營企業。
領導研究後決定將東鵬實業轉讓給有能力的私人經營。
此時,擔任東鵬實業副總經理的林木勤意氣風發,一直在尋找機會成就一番事業。
其實早在1988年,林木勤就已進入飲料行業。先後在深圳奧林天然飲料公司、深圳紅牛代工廠、東鵬飲料實業公司學習飲料知識,積累行業經驗。
他對飲料車間關鍵技術、採購、銷售等各部門的重要節點熟記於心。
用他自己的話說:「閉眼就能在腦海里呈現飲料從原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
此時恰好東鵬飲料要實現從國營到私企的身份轉變。藉此機會,林木勤果斷決定接手東鵬飲料。
但是由於資金量巨大,即使加上自己借的錢,也吞不下整個企業。
於是林木勤組織20人的私人團隊共同接手東鵬,並以58.04%的股份佔比,挂帥董事長。
接手東鵬實業之初,賭上全部身家的林木勤耳邊質疑聲不斷。
大家普遍認為:「如果東鵬能翻身,就不會發不起工資,被迫由國營單位變更為私人單位了。」
外債累累的林木勤卻毫不在乎的搖搖頭,信心十足的回應道:「我做了10幾年的飲料,有把握把這件事情做好。」
創業難,林木勤的創業路更是難上加難。
當下林木勤直面兩個致命難題:一是公司怎麼活下去?二是公司怎麼逆勢翻盤,實現盈利?
憑藉對行業和公司脈絡的精準把握,林木勤很快找到正確的答案。
針對公司續命的難題,林木勤決定狠抓當時主打產品「茶飲料」的生產成本。
他經常深入一線,組織各個部門的頭部員工,討論控制成本,也經常會為實踐某個節約成本環節加班到凌晨。
東鵬把茶飲料的成本控制到了極致。6年時間,東鵬飲料雖然沒掙錢,但也存活了下來。
針對公司逆勢翻盤,實現盈利的難題,林木勤盯上了新品開發。
隨著工廠運營日漸穩定,林木勤逐漸意識到唯有創造自己的拳頭產品,才能殺出血路。
2009年,在走訪終端市場後,他們發現售價為6元的行業老大紅牛市場定位只是一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卻是空白。
精明的林木勤馬上嗅到商機。大量考察比較後,一款容量、口感酷似紅牛,但價格僅為的3.5元的東鵬特飲橫空出世。
該飲料採用塑料瓶包裝代替鐵罐包裝降低成本,同時還在瓶蓋上又增加一個蓋子保持衛生。
最主要的是該產品定位三四線城市的普通人群,消費者基數龐大,前景可觀。
正如林木勤預料的那樣,東鵬特飲一經問世,深受普通消費者的青睞,公司營業額激增。
2010年後,瓶裝東鵬特飲呈現倍數增長;2012年東鵬特飲僅在東莞的銷量便突破億元大關。
東鵬特飲雖然取得了階段勝利,但問題接踵而來。
因為東鵬特飲沒有成熟的銷售網,這一點很難讓它快速在全國鋪好市場,搶佔先機。
面對紅牛的絕對品牌優勢以及達利、娃哈哈的傳統銷售渠道優勢,東鵬的突圍戰打的更是艱難。
但一路打拚到現在,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
穩重的林木勤絕不允許因銷售問題阻礙公司發展,他冥思苦想應對策略,力爭突出重圍。
最終東鵬實業創新營銷,通過各種網路渠道打破同行封鎖,實現銷量激增。
林木勤先是自掏腰包請來了頂流謝霆鋒代言自家產品,在央視等全國主流媒體上打廣告。
廣告詞為「年輕就要醒著拼」,簡單勵志,最快的搶佔了用戶心智。
第二招,用「掃二維碼,領現金紅包」的活動代替傳統的「再來一瓶」活動。
該活動的方案是將二維碼提前印刷在瓶蓋內部,消費者只需掃碼便可領現金紅包。
而在傳統的「再來一瓶」活動中,瓶蓋回收問題,假蓋問題,驗貨工作量大問題普遍存在且無法有效解決,費者體驗差、廠家遭受假蓋煩惱。
「掃碼領紅包」活動,不僅完美解決上述問題,而且還免費幫助公司掌握海量銷售數據,對公司後期改進推出新品意義重大。
每每談及此事,林木勤都自豪的說:
「我們是行業內瓶蓋掃碼的開拓者,這種活動也使我們領先其他企業2-3年。」
林木勤還發明了「創可貼」廣告,毫無違和地將自家廣告植入到視頻當中,也起到提高銷量的作用。
為了更大力度的宣傳品牌,東鵬人另闢蹊徑,贊助娛樂節目《中國達人秀》和《解鎖B站》。
另外,東鵬飲料還積極贊助國家級賽事。
他們曾是葡萄牙國家隊官方能量飲品,今年更是被指定成為杭州亞運會的官方指定飲品。
除了全國範圍內的營銷創新,針對個別地區的銷售困境,林木勤採用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策略。
在東鵬飲料全國化營銷推進初期,北方市場銷量不佳。
林木勤團隊迅速北上考察市場,經過與大量零售店老闆交流,團隊發現銷量受挫的原因竟是南北生活習慣不同。
較於南方,北方人更喜歡500ml裝的大瓶,喝起來更爽。
事實證明他們的判斷是對的,在北方後來推出的500ml大瓶裝飲料後,東鵬特飲銷量增長迅速。
東鵬人不拘一格的創新營銷,直接助力其銷量飛速增長。
2016-2018年三年時間,東鵬特飲接連跨過30、40、50億的銷售大關。
「困了累了喝東鵬」,除了產品定位,就連廣告詞東鵬都在模仿老大哥紅牛。
這一招看似不厚道,但確實管用。
在東鵬貼身對打下,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終於被其撕開一個大口子。從紅牛一家獨大,到東鵬市場份額狂飆到17.6%,中間不過用了幾年時間。
而紅牛內部的品牌之爭,更是給了東鵬特飲絕佳的反超機會。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里 ,東鵬飲料每年都以超40%的速度發展。
但林木勤的野心絕不止於此,從2017年,東鵬特飲就在衝擊IPO的路上屢敗屢戰。
2021年5月27日,東鵬特飲終於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前,它也僅僅只是完成了一次戰略融資。在眾多的投資機構當中,東鵬實業唯獨選擇嘉華資本。
面對記者的採訪,務實的林木勤做出了解釋:比起資金,東鵬人更需要的是並肩作戰的合作夥伴。
嘉華資本將東鵬特飲的高管引薦給恰恰高管,恰恰的銷售渠道就變成東鵬特飲的銷售渠道;嘉華資本將東鵬特飲推薦給伊利,伊力便幫助東鵬進軍上海市場。
嘉華資本入駐後,東鵬實業如虎添翼,路子更寬了,成就更高了。
單靠一款飲料就能上市,上一個人是農夫山泉的鍾睒睒。
作為「功能飲料第一股」,東鵬上市後的表現十分亮眼,16個交易日中接連斬獲15個漲停板。
從開盤價46.27元狂飆至265.65元,僅僅幾天時間,東鵬飲料市值就翻了將近十倍,高達1062億元。
當然林木勤的身價也是隨之暴漲,一躍成為潮汕新首富。
2021年林木勤上榜胡潤中國500強,位居207位;上榜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位居21位;上榜中國新銳榜,位居第7位。
東鵬飲料上市後,它的明星產品東鵬特飲的銷量更是一路狂飆,連年佳績不斷。
到了2021年,東鵬特飲以31.7%的市場一舉打敗老大哥紅牛飲料。
但尷尬的是,東鵬飲料只有東鵬特飲這一個拳頭產品。
雖然這些年東鵬飲料營收一直在增長,但超9成的收入來自於東鵬特飲。
繁榮銷量的背後,深藏隱患,產品單一,只靠一條腿走路,這種現狀十分危險。
這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有一天,東鵬特飲不再受市場歡迎,那麼東鵬飲料就會迎來倒閉的風險。
深諳行業規律的林木勤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幾年,東鵬飲料在主抓大單品東鵬特飲的同時,又積極構建產品矩陣,比如適合女性市場的「她能」、即飲咖啡「東鵬大咖」,還有「東鵬0糖特飲」、東鵬氣泡特飲等,以尋求多條腿走路,增加企業競爭力。
但這些在市場上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長期以來,東鵬飲料重銷售輕研發的發展方針,一直積重難返。
東鵬飲料在廣告方面的投入高達3億元,而研發費用還不及其10%。
即使到了2023年,東鵬的研發費用也不過才2500多萬元。
東鵬特飲在誕生之初,靠著「山寨」紅牛,異軍突起,但這些年,始終沒有研發出自主產品,已經很難再創銷售神話。
在東鵬的官方旗艦店裡,銷量第一的永遠是東鵬特飲系列,而其它產品要麼銷量不足百件,要麼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成績慘不忍睹。
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東鵬飲料實現營業收入 54.60 億元,而除東鵬特飲以外的其他飲品銷售額不過才5%。
而此時此刻,整個能量飲料市場上的競爭卻越發激烈。
老品牌體質能量、魔爪等奮力衝刺,新品牌元氣森森已突破重圍,圈地佔山為王,就連國外品牌可口可樂也想進入到賽道裡邊分一份羹。
從今年開始,東鵬的大股東不斷在減持,這也不難看出,投資者對東鵬飲料未來的擔憂。
過度依賴大單品的東鵬可謂內憂外患。
能否在激烈競爭的紅海中繼續保領跑狀態,東鵬飲料道阻且長。
無論在哪個行業,創新始終是第一生產力。
-END-
參考資料:
環球人物:《林木勤:草根逆襲「需要醒著拼」》
創業邦:《從打工仔到身價超140億,汕潮新首富的逆襲路》
食品板:《市值266億!「功能飲料第一股」東鵬飲料敲鑼上市》
投資界:《剛剛,又一大佬IPO敲鐘:東鵬飲料市值260億》
作者:李艷平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