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2023年09月27日12:28:08 財經 1672

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 天天要聞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溫故

編輯 | 方展博

阿里旗下增速最快的業務——菜鳥,正式向港交所衝刺IPO。

9月26日晚,阿里發布公告稱,擬將菜鳥分拆獨立上市,隨後菜鳥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花旗銀行中信證券摩根大通

算上已經上市的京東物流,以及在菜鳥之前提交上市申請的順豐,物流三雄將齊聚港交所。

對於阿里而言,菜鳥上市意義非凡。阿里進行「1+6+N」組織變革後,各大業務集團都具備了獨立上市的可能,菜鳥第一個邁出了這一步,打響了阿里分拆上市的發令槍。

根據招股書,阿里在菜鳥持有69.54%的股份,去年為其貢獻了近三成收入。2023財年(截至3月31日止年度),菜鳥營收778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在阿里內部排名前列。

作為全球包裹量排名第一的跨境電商物流平台,菜鳥承載了阿里在物流行業的野心。不過,面對老對手京東、順豐的競爭,以及新對手極兔的蠶食,菜鳥IPO的故事,講起來也不輕鬆。

菜鳥的三張「網」,年入778億

菜鳥原來叫「菜鳥網路」,從名字可以看出來,菜鳥最早是想構建一張物流網路。

2013年成立時,菜鳥的發起股東包括阿里、銀泰復星、富春,以及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這個聯盟以阿里為核心,整合電商物流上下遊資源,以提供底層技術的方式接入快遞公司的網路。

這很符合阿里的風格——做平台,輕資產模式。

所以從一開始,菜鳥編織了一張技術網路。它以一個技術平台的身份,幫助快遞公司把快遞送好。你可以簡單理解為,菜鳥自己不送快遞,而是指揮、調配快遞公司送快遞。

通過將技術應用在物流網路上,提升數字化水平,菜鳥幫助行業提高了效率。

後來,菜鳥慢慢介入基建環節,自己建倉庫,搭建幹線運輸、轉運中心等基礎設施,搭建起一張龐大的倉配網路。

這張網不容易被外界看見,但不可或缺。其中有一些關鍵節點,比如E-Hub——綜合電商物流樞紐,它是菜鳥全球網路的核心,是鏈接全球電商的門戶,直接決定了運輸流程。

菜鳥把E-Hub建在主要機場跑道旁,目前已建成的有兩個,一個在比利時列日,一個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其中列日E-Hub擁有超過20萬噸的年空運能力,每天處理約50萬個快遞。

截至6月30日,菜鳥管理著1100多個倉庫,其中360多個為國際物流專用倉,750多個為國內物流專用倉。分揀中心有380多個,其中27個為國際物流專用,350多個為國內物流專用。

基於此,菜鳥搭建了一張遍布全球、橫跨海陸空的物流網路,為電商平台上的商家、有快遞需求的個人,以及線下需要配送的企業,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 天天要聞

這三張網相互疊加,缺一不可,為菜鳥貢獻778億元的年收入。

根據招股書,菜鳥在2021財年、2022財年、2023財年的收入分別為527億元、669億元、778億元。2024財年一季度(自然年2023年的二季度),菜鳥收入232億元,同比增速33.6%。

菜鳥的收入來自以下四大部分:物流服務、菜鳥驛站及菜鳥APP、物流科技、物流資產服務。

物流服務分為快遞和供應鏈服務,菜鳥按快遞包裹收取運費,根據存儲、處理、配送等服務收取服務費;菜鳥驛站按快遞數量收取技術平台服務費,菜鳥APP收取線上廣告費;另外,菜鳥通過對外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收取技術服務費,還出租物流設施收取租賃費。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菜鳥搭建的三張網路,都是全球性的,其收入又可分為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兩大板塊。

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 天天要聞

國際物流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它包括跨境快遞(進出口)及在海外本地提供物流服務,這跟阿里系跨境電商的發展是配套的。2021財年,國際物流業務為菜鳥貢獻了55.1%的收入,2022財年降到52.3%,2023財年進一步降至47.4%。

國內物流收入增長較快,在菜鳥中收入的佔比,從2021財年的不到40%,提升到2023財年的46.2%。在個別季度,佔比甚至能超過國際物流收入。

菜鳥依然是虧損狀態。過去三個財年,菜鳥的凈虧損分別為20.2億元、22.9億元、28億元。不過在今年二季度,菜鳥實現了2.9億元的季度盈利。這主要是因為成本下降,尤其是全球幹線運輸相關的成本恢復正常,讓菜鳥的季度毛利率從10.6%上升至13.7%。

由輕變重,菜鳥在想什麼?

跟京東、順豐等自營物流企業不同,菜鳥過去一直將自己定位成平台。這是阿里最喜歡且擅長做的事情。

就像淘寶是電商平台,螞蟻是支付平台,菜鳥整合物流行業的上下遊資源,為這個領域制定行業標準。它不是傳統物流企業,而是做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整合。第三方快遞公司、快遞員、倉儲服務商,都被它整合進自己的系統里。

最能體現菜鳥特色的產品是菜鳥裹裹。它在2016年推出,是一款提供查快遞、寄快遞的APP,支持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等平台的快遞訂單,覆蓋國內外上百家快遞公司。

本質上這是一個純眾包平台,利用的是快遞公司的運力網路,聚合了快遞員,有點類似網約車平台。

再比如菜鳥驛站。菜鳥把全國大量小區、學校、農村地區由第三方運營的驛站和智能櫃,都整合到自己的物流網路中,成為末端配送的一個重要據點。快遞公司在驛站進行包裹寄存,並支付服務費。

截至6月30日,菜鳥連接的驛站數量超過17萬個,平均每天處理超過8000萬個快遞。但這些驛站基本都是第三方加盟,菜鳥只是負責連接和管理。

隨著時間的推進,菜鳥變得越來越「重」。

標誌性的轉變,是在今年6月28日,菜鳥宣布正式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

菜鳥下場做直營快遞,打破了此前做出的絕不親自配送快遞的承諾,並不可避免地與「三通一達」等物流公司產生了直接競爭。過去,菜鳥一直避免這樣的局面出現,因為這相當於裁判員自己下場比賽。

在要不要做自營快遞這一點上,菜鳥一直很糾結。作為一個物流平台或者網路,菜鳥和「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關係,它誕生之初的基本任務,是幫助阿里系電商實現快遞配送。

早年用戶對快遞時效、服務質量要求不高,菜鳥通過快遞聯盟,即便配送慢一點,也能滿足市場需求。但隨著競爭加劇,配送更快、服務更好的品質快遞增長迅猛,菜鳥用社會化物流達到直營品質的目標,實現起來越來越難。

而在過去五年,以順豐和京東物流引領的品質電商物流市場,增速一直快於整體的電商物流市場。根據灼識諮詢數據,其市場滲透率從2018年的16.6%提升至2022年的20.1%,並將在2027年增至24.3%。在這塊市場,菜鳥落後於京東和順豐。

阿里自營的天貓超市,是對品質電商物流的一次嘗試,它在前幾年搭配了丹鳥落地配網路,拿到了快遞牌照。菜鳥速遞實則是由丹鳥升級而來,並將網路範圍覆蓋至全國。行業普遍認為,菜鳥速遞對標順豐和京東物流。

在推出自營快遞後,菜鳥裹裹也在轉型,從一個純眾包平台,變成一個混合服務平台。與此同時,菜鳥在加速擴充網點,建設倉庫,搭建倉儲中心。

從2021財年到2023財年,菜鳥的營業成本從472億元增加至697億元,其中履約成本從409億元增加至597億元,勞務成本(包括員工福利及外包勞務)佔總經營開支的比例從17%上升至20%。

不過,菜鳥不會把自己變成一個成本高昂、反應緩慢的公司。它試圖通過降本增效的方式,尤其是提高人效,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菜鳥的員工數量分別為11694名、14375名、14061名。

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 天天要聞

可以明顯看到,過去一年菜鳥停止了人員擴張。截至今年6月30日,菜鳥最新的員工總數為14099人,幾乎沒有增長。

菜鳥IPO的故事怎麼講?

菜鳥IPO,頂著很多個「全球第一」的頭銜。

比如,按包裹量計,它是全球第一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它擁有全球面積最大的跨境電商倉庫面積;菜鳥APP是全球用戶量最多的物流APP;17萬個菜鳥驛站讓它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數字網路。

不過,這些成績都離不開阿里。根本上,菜鳥是作為阿里電商的配套發展起來的。最大的電商網路,締造了最大的物流平台。脫離阿里,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所以在招股書中,菜鳥用大量篇幅解釋自身的獨立性。

菜鳥和阿里之間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個財年,阿里一直是菜鳥的最大客戶,為其貢獻的收入比例分別為29.2%、30.8%、28.2%。

阿里「動刀」,菜鳥「先飛」 - 天天要聞

來源 / 視覺中國

過去很多年,快遞企業中近八成的訂單來自電商,而電商件最大來源就是阿里,菜鳥由此在跟快遞企業的談判中佔據上風。

這幾年,隨著拼多多和極兔的快速崛起,以及抖音對電商大盤的步步蠶食,阿里面臨挑戰,競爭壓力同時也傳導給菜鳥。

最直接的一個變化是,中國電商快遞市場的格局,從過去的淘系一家獨大,變成淘系、拼多多、京東、抖音共同瓜分,這將菜鳥的客戶分流,讓淘系的話語權減弱。

極兔的崛起證明了,菜鳥以「江湖盟主」自居的經濟型快遞市場,並非密不透風的鐵板一塊。

阿里系投資入股了大部分快遞公司,持有圓通、中通、韻達約20%、9%、2%的股份。6月5日,菜鳥又以38.78億元從阿里旗下公司收購申通快遞25%的股權,成為申通快遞的最大股東。

過去,菜鳥和其他所有阿里旗下的子業務一樣,可以「拼爹」,但現在分拆成為阿里新的關鍵詞,菜鳥需要走出去自負盈虧,獨挑大樑。

菜鳥要講好IPO的故事,需要證明其獨立發展的實力,以及持續增長的潛力。

從增長性來看,過去幾年菜鳥的增長動力核心還是來自阿里,一是電商下沉帶來的業務增量,二是跨境電商的紅利。但如今,這二者都遇到了瓶頸。

下沉市場已成紅海,跨境電商面臨國際關係的動蕩衝擊。前文我們提到過,菜鳥的國際物流收入對公司整體的貢獻,這幾年是持續下滑的。而國際板塊曾是菜鳥最突出的優勢。這會成為影響菜鳥估值的一個因素。

回到國內,菜鳥面對的是一個無限內卷的市場。這從物流三雄同時將目光投向港交所就可見一斑。而每隔一段時間,快遞企業就要打一輪價格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京東物流上市時,講述的是一體化供應鏈的故事。跟菜鳥「單飛」一樣,京東物流試圖淡化對京東商城的依賴。上市以來,京東物流的股價持續下跌,累計跌去超七成,最新市值為640億港元。菜鳥上市,同樣要面臨考驗。

技術,是菜鳥可以繼續強調的點。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菜鳥的物流網路,不斷提升各關鍵環節的效率,以保障服務品質,壓縮運營成本

此前,菜鳥已經將中國與主要國家之間的配送時效,從一到兩個月縮短到十天以內,而且實現了足夠低的成本,所謂「用一杯咖啡的價格送全球」。菜鳥在今年推出的「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跨境配送的時效最快只要5個工作日。

菜鳥的故事,資本市場是否買單,還要看接下來的表現。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偷看「成人網站」,以為別人不知道?若手機出現這4種徵兆,要注意了 - 天天要聞

偷看「成人網站」,以為別人不知道?若手機出現這4種徵兆,要注意了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知識、娛樂與便利。然而,隨著網路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也隨之泛濫,其中「成人網站」便是頗具爭議的存在。許多人在好奇心或衝動之下,可能會偷偷訪問這類網站,自以為無人知曉。但事實上,任何網
「AI孫悟空」對話全球!訊飛星火AI大模型展項亮相大阪世博會中國館 - 天天要聞

「AI孫悟空」對話全球!訊飛星火AI大模型展項亮相大阪世博會中國館

4月13日,主題為「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的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以下簡稱「大阪世博會」)開幕。大阪世博會中國館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攜「嫦娥五號」月壤樣本、「蛟龍」號體驗艙等頂尖科技成果亮相,並通過大量互動裝置和數字
如何通過戰略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 天天要聞

如何通過戰略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商業世界中,企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戰略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猶如指南針般為企業指明前行的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本質上講,戰略管理是企業為實現長期目標,通過分析外部環境、評估內部資源和能力,制定、實施並評估跨職能決策的藝術和科學
讓性能隨行,創意無界!磐鐳鐳凌Link X-2顯卡塢上市 - 天天要聞

讓性能隨行,創意無界!磐鐳鐳凌Link X-2顯卡塢上市

隨著Thunderbolt介面和OCuLink介面的普及,市場上的顯卡擴展塢也逐漸豐富起來,不過基本很少會有廠商選擇年年更新,但熟悉磐鐳的老粉應該都知道,磐鐳的顯卡擴展塢業務已經做很多年了,除了開放式的鐳凌Link S系列,還有機箱式的鐳凌Link X系列,現
除菌率99.9999%!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將上新,主打「橫掃千菌」 - 天天要聞

除菌率99.9999%!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將上新,主打「橫掃千菌」

我們品嘗家中存儲的美味時,隔夜海鮮中將滋生沙門氏菌、未密封乳製品中將滋生李斯特菌等等……這些看不見的細菌病毒,正在將本該存儲幸福的冰箱,變成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隱患。別慌,你的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又將上新了!4月13日,容聲將攜506雙凈Max冰箱主打「凈味除
售後維修服務為何成為家電業最尷尬的環節? - 天天要聞

售後維修服務為何成為家電業最尷尬的環節?

家電售後服務的問題一直存在,不管是不是3.15都應該被受到重視,特別是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進步,家電行業的演變,使得現在的家電售後服務與以往有了顯著不同,隨時跟蹤研究才具有現實意義。
GMV破千億元、用戶超1億,商家盯上了淘寶這一新藍海 - 天天要聞

GMV破千億元、用戶超1億,商家盯上了淘寶這一新藍海

在今年38大促期間,一大批消費者在淘寶搶購海底撈的代金券,為海底撈提前「囤」了一波消費者。不止美食、麗人服務類代金券,更有以京東洗衣為代表的洗護服務,以遊戲為代表的虛擬消費,以優酷、愛奇藝為代表的會員充值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