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山財經
泰山財經記者 胡明政 實習記者 林俊潔
自3月3日,華熙生物(688363.SH)董事長趙燕在總裁辦公會上發表的關於整頓組織的講話被公布以來,公司業績以及下一步的人事調整一直備受外界的關注。

日前,華熙生物公布了2024年財報,公司業績情況以及公司戰略動向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同比減少11.61%;實現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減少70.59%。
具體看,2024年第四季度,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4.96億元,同比減少了19.33%,實現凈利潤-1.88億元,這也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虧損。
雖然業績出現了暫時的波動,但是從年報披露的情況看,華熙生物變革的決心不變。公司稱,報告期的經營結果是公司長期持續增長後戰略性的主動調整,是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是結構性的、暫時性和階段性的。
公司強調,華熙生物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逐步解決多項關鍵運營管理問題,為公司未來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管理變革和戰略升級雖然帶來了短期的業績壓力,但從長期來看,這些舉措將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公司同時表示,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推動合成生物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同時優化業務結構,提升運營效率,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具體看,公司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下降幅度較大,該業務曾是華熙生物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2019年、2020年、2021年,該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13.46億元、33.19億元。
到了2022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營業收入突破了40億元,隨後便出現了回落。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6.07億元、37.57億元、25.69億元。
如今,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已經更名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公司在年報中指出,該業務板塊出現下滑主要系公司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周期波動和戰略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收入同比大幅降低。
功能性護膚品業務調整的同時,華熙生物正在大力推動醫療終端產品業務。2022年、2023年、2024年,該業務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6億元、10.90億元、14.40億元,增速較快。
泰山財經注意到,業績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公司員工薪酬並沒有受到較大的影響,相反員工薪酬尤其是高管薪酬出現了大幅的上漲。
2024年,公司現任及報告期內離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共計34人,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4355.02萬元,相比2023年的2543.43萬元大幅增長。
董事長、總經理趙燕2024年報酬總額從202.49萬元增至222.82萬元,增加20萬元。
剛宣布離職的副總劉愛華2024年的薪酬增加了152.95萬元至335.04萬元;副總徐桂欣、欒依崢2024年的薪酬分別為104.49萬元、239.63萬元,分別同比增加31萬元、138.97萬元。此前離任的副總郭學平2024年拿到的薪酬為343.18萬元,同比增加了248.51萬元;
新上任的副總汪卉、相茂功2024年的薪酬分別為158.77萬元、140.28萬元,分別增長了125.27萬元、83萬元。
整體看,2024年華熙生物員工總人數出現了下降,由2023年的4655人降至4444人,員工平均薪酬由2023年的23.49萬元,增至2024年的29.37萬元。與此同時,公司行政人員由306人增至385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布後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