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一天,這些政策繼續生效。
據中國人民銀行9月1日消息,9月15日起,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內需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會議進一步要求,用好政治空間,找准正確方向,紮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8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後,以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為目標,國務院和各部門密集出台多項重要方針,效益持續釋放。
01
個人稅收優惠
8月份,個人所得稅領域三大優惠政策相繼出台,支持居民收入增長。
一是提高3歲以下嬰兒撫養、子女教育、老年人贍養等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以「一親一子」為重點提高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有利於進一步減輕家庭負擔,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質量,也有利於提高居民的意願和能力。居民消費。
二是將自然人年終獎金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27年底。
具有永久居留權的自然人領取一次性年度獎金且符合規定的,不計入當年綜合業績。年度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所得金額,按照通知所附的每月重新計算的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額並分別計算稅款。
三是符合相關條件的居民,免徵個人綜合所得稅彙算清繳。
具有常住戶口的自然人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綜合所得,年綜合所得不超過12萬元且須納稅的金額,或者年度綜合所得額彙算清繳稅款不超過400元,常住自然人免徵彙算清繳複雜個人所得稅。
隨著個人稅制越來越科學合理,人們的錢包會更大,消費信心會更強,逐利意識也會更強。
02
住房新協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調整優化房地產市場結構。房地產領域政策及時出台。 8月,保障性住房、住房貸款、公共租賃住房等多項政策出台。
降低首付比例。貸款購買商品房的家庭,第一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不得低於20%,第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不得低於20%。比如30%。
降低抵押貸款利率。自2023年9月25日起,現有首套商業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可以向貸款金融機構提出申請,金融機構將提供新的貸款,以取代現有首套商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借款人自主協商確定。
實行「不簽貸認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購買商品房貸款,且家庭成員附近沒有完整住房的,無論該貸款是否用於購買商品房,銀行金融機構將其視為首套房。住房貸款政策。作為政策工具,該政策納入「一城一策」工具包,各城市可自主選擇。 9月1日,北京、上海宣布實施「無簽貸認房」政策。
居民購買住房時可享受個人稅收減免。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納稅人出售自有住房並在出售現有住房後一年內在市場上回購的,可享受出售現有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優惠家園。 。
公共租賃住房稅收優惠。城鎮住房從市政府獲得的住房租賃補貼,保證符合市政府規定條件的家庭免徵個人所得稅。公共租賃住房免徵房產稅。經營公共租賃公寓的租金收入免徵增值稅。
雖然不同的政策針對不同的群體,但其目的都是為了降低住房成本,更好地滿足剛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
03
有利於私人家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重點推動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強化法律保障,優化營商相關服務,營造良好氛圍。各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措施。
《若干舉措》進一步壓實重點責任,明確「誰來做」,讓民營企業遇到問題「找誰」。
同時,《若干舉措》重點關注企業反映強烈的四種情況,檢查評選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出台分類政策,支持擾亂「一件事」改革。建立對不正當干預全國統一市場建設行為問題和典型案例的約談舉報制度。聚焦營商主體需求和利益,有針對性地出台政策措施,分批、分階段優化營商環境。
一系列優化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企業家減稅降費政策繼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四階段政策包括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優惠、小納稅人、小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六稅兩費」、重點企業營業和就業稅收優惠等。對退役士兵創業就業的團體和稅收優惠。在優化、改進和加大支持的基礎上,實施將持續到2027年底。
小納稅人免徵增值稅、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稅收優惠、為小微企業等團體提供融資擔保稅收優惠、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信貸協議稅收優惠以及針對小型和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六階段政策將持續實施至2027年底,包括對風險投資公司和個人天使投資人的稅收優惠。
04
增強投資信心
一系列優惠政策出台,活躍資本市場,增強投資者信心。
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
證監會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採取措施充分掌握IPO和再融資節奏。充分考慮市場關切,深入研究評估減持制度,對進一步規範相關方減持行為提出要求。
同時,出台多項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其中包括向個人投資者轉讓或持有創新業務存單時提供個人所得稅優惠;經國務院批准,對境外個人投資者投資境內原油等對外開放的貨物期貨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價差收入,以及轉讓所得繼續暫免徵個人所得稅。通過互惠基金認可買賣香港基金份額所取得的價差收入。
同時,從吸引外資的角度,國務院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
《意見》提出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持續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投資水平、便利經營等6個方面24條政策措施,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外資支持方式等。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加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資。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實施,將有力夯實基礎、培育人才,持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內生實力持續提升、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促進經濟有效質的提升和合理數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