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新會計準則實施等利好因素,A股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大增,實現了久違的「開門紅」。
4月28日,保險股盤中再度走強。截至收盤,新華保險漲幅8.52%,中國平安漲2.84%,中國人保漲2.13%。前一日,A股5隻保險股集體爆發,其中,中國平安在午後盤中漲停,並最終以漲停收盤,為2015年8月以來首次。

保險股連續兩日飆升,背後是上市險企一季度亮眼的業績作為支撐。《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險企共實現歸母凈利潤865.49億元,相當於日賺9.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52.27%,其中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增幅分別高達230%、114.8%,其餘三家險企增幅均達到兩位數。
券商分析師指出,上市險企一季度凈利潤實現較快增長,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資本市場回暖,投資收益改善;二是受新會計準則影響,新保險合同準則下金融假設變動影響可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對利潤有明顯提振作用。
凈利潤大增52%
截至4月28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報悉數披露,受益於權益市場持續回暖等利好因素,季報成績奏響「合家歡」,實現了久違的「開門紅」。
綜合來看,五家公司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65.49億元,同比大增52.29%。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8.85億元、117.21億元、384億元、116.26億元、69.17億元,皆實現大漲。其中,中國平安的凈利潤規模遙遙領先。

增速方面,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實現三位數增長,分別高達230%、114.8%;中國平安緊跟其後,實現48.9%的增速;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也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8%和27.4%。
壽險業務回暖明顯,從核心指標新業務價值來看,今年一季度,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達成39.71億元,同比增長16.6%。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和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增速分別為8.8%、7.7%。
財險業務延續了2022年的復甦態勢。今年一季度,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老三家」保費收入增速均超過5%。其中太保產險增速最高,達16.8%。
投資收益回暖
投資收益增長,是五大上市險企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529.32億元,同比增長18.8%;簡單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4.21%,同比上升33個基點。
新華保險在季報中明確表示,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總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投資資產為12346.24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5.2%。
中國太保介紹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集團投資資產20795.4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3%。2023年一季度,公司總投資收益率為1.4%,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均未披露具體投資收益或投資收益率。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分析稱,中國平安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大增主要為資本市場回暖帶來的投資收益改善。
新會計準則實施
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影響,也成為上市險企凈利潤提振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保稱,一季度業績大增主要是由於新準則下採用新計量模型、金融資產分類變化及公允價值變動。
新華保險在此前的業績預增公告中也提出,業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公司按照新保險合同準則規定追溯調整保險業務相關上年同期對比數據,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規定選擇不追溯調整投資業務相關上年同期對比數據。
2017年和2020年,財政部分別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即中國版IFRS9)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即中國版IFRS17)。自2023年1月1日起,上市險企採用新的保險合同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也一併實施。
這意味著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A+H股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開始實施新準則,與國際同步。此前,國內上市保險公司中僅中國平安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而今年將是上市險企同步執行兩個準則的首個年份,此次一季報則是兩個新準則下的首份財報。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新準則有利於利潤和凈資產釋放。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實施兩個新準則作用是正面的、利好的,對保險公司營業收入影響相對較大,利潤總體實現正增長。「實施兩個新準則一定會為保險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將再上新台階」。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