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長期貸款發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費仍需宏觀政策加碼

2023年01月10日21:33:14 財經 9590

財聯社1月10日訊(記者 徐川) 人民銀行今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萬億元,同比多增2665億元,由11月的同比少增轉為多增。2022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

此外,2022年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萬億元,同比少增1.05萬億元。另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2.01萬億元,比2021年多6689億元。

財聯社「1月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參與機構對12月新增貸款的預測中值為1.12萬億元,對12月新增社融的預測中值為1.51萬億元。

對於2023年的信貸工作,1月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企業中長期貸款發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費仍需宏觀政策加碼 - 天天要聞

12月新增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中長期貸款仍為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新增貸款數據略超市場預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參與機構的預測中值為1.12萬億元,預測區間為0.8萬億元至1.3萬億元,均低於今日公布的實際值。

「12月新增信貸表現積極,對公中長期貸款仍為重要支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12月以來,雖然全國各地相繼進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階段,生產和消費依然受到較大擾動,但在政策發力拉動以及與2023年信貸「開門紅」接續下,12月信貸增量表現較好。

分部門看,12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增加6017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146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941億元。

據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測算,企業中長期信貸新增佔12月新增信貸的86.5%,遠高於1至11月平均佔比50.8%。「主要為基建重點項目配套融資、製造業企業貸款、房企開發貸等增長拉動,尤其是年末主要銀行對部分房企進行了大規模授信,對信貸增長的貢獻較大。」

另在零售方面,12月居民貸款新增1753億元,同比減少19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113、1865億元。

「雖然汽車銷售持續樂觀,但居民消費整體情況持續低迷,房屋銷售情況改善尚不明顯,居民信貸新增1753億元,同比下降1963億元,需求擴張需宏觀政策繼續加大調控力度。」王運金進一步分析稱。

從2022全年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較2021全年多增1.36萬億元。分部門看,2022年企(事)業單位貸款與住戶貸款同比呈現「一增一降」格局。

2022全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09萬億元,比2021年多增5.07萬億元,最大增量來自短期貸款,同比多增2.08萬億元;此外,中長期貸款與票據融資分別同比多增1.83萬億元、1.46萬億元。

但同時,「一降」體現在住戶貸款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低於2021年的7.92萬億元。其中,2022年住戶短期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少增7600億元;包含住房按揭貸款的住戶中長期貸款增加2.75億元,較2021年的6.08萬億元出現大幅下降。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23年,提振居民消費是穩增長、擴內需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要從需求側發力,提振居民住房消費意願和能力。「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加快採取下調首付比例、取消『認房又認貸』、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進行優化。目前住房信貸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應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採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二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也應進行適當調整。」

企業中長期貸款發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費仍需宏觀政策加碼 - 天天要聞

債券發行減少波及12月社融新增

社會融資方面,2022年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05萬億元,社融存量繼續下行0.4個百分點至9.6%。

整體來看,12月社融新增的實際值基本符合預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多數參與機構認為12月新增社融將同比下降,預測中值為1.51萬億元,有一半受訪機構的預測值位於1萬億至1.5萬億元區間內。

對於12月社融新增的同比少增,此前受訪的多家機構就已指出,少增部分主要來自政府債券及企業債券凈融資。

「12月社融環比、同比大幅少增的主要拖累項是政府債券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其中,受2022年政府債券發行前置,以及年末到期量偏大影響,12月政府債券融資環比少增3739億,同比少增8893億;受前期銀行理財大規模贖回,以及發行利率上行等因素影響,12月企業債券取消發行規模大增,受此影響,當月企業債券融資負增2709億,環比多減3305億,同比多減4876億。

從全年看,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2.01萬億元,比上年多6689億元。分結構看,人民幣貸款仍為強力支撐,2022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0.91萬億元,同比多增9746億元;此外,委託貸款在2022年轉為正增長,全年增加3579億元,同比多增5275億元。

此外,2022年信託貸款等項目雖然延續負增長,但降幅較2021年有明顯收窄。其中,信託貸款減少6003億元,同比少減1.41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411億元,同比少減15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社融增量降幅最多的部分仍來自企業債券凈融資,全年增加2.05萬億元,較2021年減少了1.24萬億元。

對此,王青表示,一是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背景下,2022年城投融資政策偏緊,城投債凈融資大幅收縮;另一方面,在年末兩個月,理財贖回潮劇烈衝擊信用債市場,企業債券大規模取消發行,凈融資轉負。

溫彬預計,隨著疫後經濟復甦和景氣回升,2023全年新增社融規模有望超35萬億元,增速10.2%左右。

企業中長期貸款發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費仍需宏觀政策加碼 - 天天要聞

12月m2增速高位回落 m2-m1增速差擴大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6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較11月(12.4%)末低0.6個百分點,仍比上年同期(9.0%)高2.8個百分點。

從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來看,12月m2增速實際值為機構預測的最低值,機構預測中值為12.1%。

「在財政支出力度放緩、企業債凈融資大幅縮量等因素影響下,12月m2增速有所回落。」溫彬表示,但另一方面,新增信貸較上月明顯回升,存款派生效應增強;當前理財贖回壓力依然較大,居民存款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也對m2增速形成一定支撐。

此前也有受訪機構指出,由於理財贖回壓力在12月仍未完全結束,部分理財資金轉化為儲戶存款,將繼續支持m2維持在高位。

此外,隨著12月末m1同比增速降至3.7%,12月m2-m1增速差在偏高的水平上進一步擴大。

王青對此分析稱,這表明在財政金融政策充分發力,廣義貨幣供應量高增局面下,整體而言,企業、居民手裡並不缺錢,但受房地產低迷、疫情波動影響,實體經濟活躍度不足,寬信用向穩增長傳導仍不順暢。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布,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著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沖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近日,上美科技園智慧工廠正式投產,標誌著美妝行業在智能製造領域邁出重要一步。該智慧工廠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達20000平方米,作為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每日產能高達200萬瓶,其全流程AI智能化生產體系備受矚目。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 天天要聞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戰略實施是關乎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環節。它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長途旅行,企業設定的戰略目標是目的地,而戰略實施則是通往目的地的具體行程。然而,這並非是一條坦途,途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市場環境風雲變幻,競爭對手虎視眈眈,技術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