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萬笑天 北京報道
39歲的丁言東成了「網紅」。過去半年,他頻繁出現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寧波日報》頭版以及眾多短視頻報道中。儘管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外貿人本該做的、很普通的事情:出國開展商務洽談、參加展會。
不過他又是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出國就乘坐寧波市政府組織首批包機的人之一。2022年7月10日,包括寧波瑞曼克斯門窗有限公司負責人丁言東一行36人,從寧波飛往匈牙利布達佩斯。這次包機正是他最迫切需要的,讓他及時維護、鞏固了客戶。雖然有些波折,但收穫滿滿,也促使他在11月底第二次出國。

「這是回歸正常的事情。可能我們現在回歸正常很需要鼓舞、需要信心。本來出去談訂單就是天經地義的。」丁言東說。
自7月10日之後,到9月21日,從寧波又飛出了3趟包機,最後一趟飛往布達佩斯的包機上有136人。2022年上半年,寧波進出口值6322.5億元,居全國城市第六位,對外貿的依存度一度高達80%。
2022年11月下旬,蘇州市組織赴日包機,由政府招商和外貿企業負責人組成。12月4日,浙江省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從今年12月起,到2023年底,浙江省計劃組織超1萬家外貿企業赴境外參加展會、拜訪客戶。12月9日,無錫市與蘇州市聯合組織的赴歐洲包機啟程。此外,還有成都市、嘉興市等地,均開展了這樣的活動。
12月23日,丁言東在朋友圈說:「至暗時刻終將過去,陽光總會灑滿人間。」配圖是一張貨車的照片,那天發貨到晚上11點半,半年前正是他經歷的「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
「感覺特別焦慮,真的是生死存亡的時候。」2022年6月,丁言東面對的是自4月份以來都沒有太大起色的訂單量,工廠里有一部分工人調休了,四五條生產線,開著的只有1條。可以說是公司成立11年來最艱難的時光。
2022年4月,訂單下行壓力凸顯,丁言東說,整個4月份訂單少了40%,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俄烏衝突,歐洲通貨膨脹,內需減少。客戶主要以月為單位下訂單,也有些是按季度。
一個合作了八九年的波蘭客戶,也發生了變故,被人收購。儘管一直有溝通,但丁言東最後才知道這一消息。這個客戶每年都下單,且訂單量都比較大,接近他公司全年訂單量的三分之一。
形勢在丁言東眼裡變得被動。他猜測:「因為沒法見面,他也不好直接跟我們講。」其所有的產品都是他們開發,所以一時並不擔心會找別的供應商替代,不過與新公司團隊對接後,對方提出了一些嚴苛的要求,比如不願付定金,價格要減半等等,這些是他不能接受的。

丁言東的生意遍及全球各國,2019年他有60多天在國外拜訪客戶,中東、大洋洲、南美洲、歐洲都會去,基於風險分散,他不喜歡將客戶都集中於一個市場。直接拜訪客戶,或者在展會上與對方面對面溝通,是包括他在內大多數外貿人做生意的方式。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這一切中斷了。他開始經營阿里巴巴國際站等線上平台,這些此前從未觸及過。丁言東在這些平台上花了很多力氣,把產品的優勢展示出來,每年還要付10多萬元的服務費。不斷梳理聯繫曾經展會上的潛在客戶,在疫情期間也有了一些合作。
疫情中並非總是艱難,有些時候生意好做。丁言東覺得2021年還不錯,那時因對中國的物流沒有信心,客戶恐慌性下單,額外儲備了很多貨做庫存。但這樣的日子終究短暫。
疫情發生後原材料價格暴漲,船運費增加,運力減少,市場疲軟,「有訂單很多問題可以掩蓋」,所以客戶訂單出現問題後,他感到絕望,走出國門的念頭愈加強烈,想與客戶見面溝通,看看那些遲遲未下訂單的客戶是何狀況。
寧波的2.4萬家中小外貿企業,與丁言東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覺得我感染新冠不會死,但沒有訂單的話,麻煩就大了。」
包機像一場及時雨。丁言東從寧波商務局公眾號等渠道,得知政府要組織包機,於是在小程序上報了名。5月30日,寧波市商務局對外貿易促進處處長費建明,即在朋友圈中分享了這一消息。
當聽到要組織包機,解決企業出入境困難的問題時,費建明不敢想像。「這種事怎麼搞?」他記得,從5月底開始,浙江省省長王浩多次提出要加大力度穩外貿,加快落實商務包機政策。
浙江是外貿大省,杭州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間,浙江外貿依存度在47.0%~57.4%之間波動,十年平均外貿依存度為51.9%,高於同期全國水平,外貿是拉動浙江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重要因素。
另據寧波市商務局對1982家,年進出口額超千萬美元企業的監測,截至2022年6月底,在手出口訂單同比下降的企業佔比超四成。2022年12月初,寧波外貿企業在手和新簽訂單指數連續6周低於50%的榮枯線,對美出口連續3個月下降幅度超10%。
2022年,國外的展會陸續恢復,但走出國門並不那麼容易,並且在實施航班熔斷機制的情況下,回國的機票很難買到。根據民航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1月到5月末,實施熔斷312次,減少入境客運航班768班。
包機則不存在熔斷的問題。在省里的支持下,費建明說,一次次開會落實方案,商務廳跟相關部門之間協商,問流程該怎麼做。「慢慢至少有一個框架出來了。」
起飛
從2022年6月13日,寧波商務人員出境專班成立算起,到包機起飛用了27天。
「我們長期以來跟航空系統保持著密切關係,第一時間跟東方航空聯繫,非常迅速地擬定了飛行方案。」寧波市商務局局長張延在接受浙江之聲採訪時說,得益於寧波堅持的中國-中東歐政策,布達佩斯願意接受寧波的包機,當地機場願意配合回程航班。第一批兩趟包機目的地選為布達佩斯和義大利米蘭,第二批包機的目的地均在布達佩斯。
各方手續辦妥,7月10日,36人坐在飛往布達佩斯被命名為MU7101的飛機上,其中6人是包括費建明在內的公務人員。
原先費建明估計,總有80人可以搭上這趟航班,實際結果在此基礎上再腰斬。上座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簽證過簽率太低。費建明表示,簽證過簽率在50%以內。因為外交對等原則,去國外需要向當地大使館提供充足的證明,否則簽證就「全軍覆沒」。此外,有一些人拿到簽證,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且7月是歐洲國家的休假期,也沒有大型展覽,因而放棄了出行。
3個多月後,丁言東第二次自己出國時,辦簽證花了很長時間。「沒有疫情前那麼好辦。」他說,要求的資料比較多,包括公司流水等,十分瑣碎,在疫情之前,10天左右可以辦好,現在至少需要兩三周。為辦妥手續,丁言東找了黃牛,在上海目的地國的領事館排號搶號。
有政府的幫助,在7月10日出發前一天,丁言東有驚無險地拿到了簽證。凌晨4點,他就起床檢查行李,28和20英寸的行李箱各一個,還有一個背包,基本上都裝滿了,因為五金產品多,行李重量有30公斤,其中25公斤是樣品和資料。
這對丁言東而言不是什麼問題。「只要能出去,對我們來講,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他解釋道,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事在他們眼中特別重要,比如不同顏色的差別,他一定要看到一個正確顏色的東西,不然就無法理解。

行前會議上,費建明作為此行的團長,叮囑了在國外的注意事項。他仍然會擔心出各種各樣的岔子,比如在國外護照丟了、行李被偷被搶,或是感染了新冠、不能乘包機回國。
對於感染新冠這件事,丁言東有心理預期。順利完成12天的行程後,團隊中有人感染,那時丁言東很同情對方,回國後自己也核酸檢測陽性,丁言東笑稱,反倒羨慕他們能在義大利的酒店休息,繼續拜訪客戶。
儘管如此,丁言東還是頗為滿意出國的收穫。經過12個小時的飛行,包機於當地時間下午4點抵達布達佩斯,他馬不停蹄,轉機前往波蘭與客戶溝通。兩天後,成功簽下全年100萬美元的訂單(近全年訂單量的三分之一)。
老合作夥伴被收購後,進行了轉型升級,給丁言東很大震撼。「從一個和我們差不多的普通工廠,變成幾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工廠。」丁言東覺得進步太大了,自己也要進步,升級設備,和合作夥伴匹配。
12天,9位客戶,除了周末公司休息沒有安排,丁言東都在拜訪客戶,聯絡感情。最後返回米蘭時,他沒有照計劃坐火車,而是打了計程車,1個小時的車程,190多歐元。「慶祝一下!」
2022年7月21日,第二趟商務包機從寧波起飛,載著12名外貿人抵達義大利米蘭,同時接回費建明、丁言東一行人。
一個多月後,8月30日,第二批寧波商務包機飛往布達佩斯,有75人前往。9月21日,136人再次從寧波出發,這時他們要奔赴德國科隆國際五金工具展、德國法蘭克福照明展等行業龍頭展,也有企業前往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地。至此,寧波組織包機2批8班次,累計服務600人,完成訂單額20億美元。
變化正在發生
「我們想到卻難做到的事,你們做到了。」首班包機起飛後,張延從其他城市同仁口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嘉興市在2021年外貿依存度達到59.5%,2022年7月,嘉興市商務局也開始謀劃包機出境,搶訂單、客商。嘉興市商務局局長張月琴說,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組織,先後有80多人報名參與。後來因為日本疫情形勢複雜,包機計劃被擱置。
也是在那時,通常在9月份舉辦的日本東京亞洲紡織成衣展(AFF)被推遲至12月。華一帆上一次到日本是4年前,他是嘉興市杉惠服飾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往年AFF公司都會派人參加。
12月4日上午,由嘉興市組織的包機從杭州蕭山機場飛赴日本東京,開展為期7天的商務活動,包機共有50家企業,以紡織服裝企業為主,共96人,包括商務局等部門組成的「後勤組」8人。華一帆和同事2人即在此行中。他說,簽證有政府的綠色通道,從準備資料到通過,用了兩周左右,機票價格是當時售價的一半,政府承擔了很多費用。
在此之前,華一帆的公司以線上展或是代展的形式參加展會。他介紹,線上展是將產品圖片、介紹上傳至APP中。代參展則是將展品,通過嘉興的協辦方寄到當地,由專門的工作人員放展,如果有客戶對產品、公司感興趣,展會的工作人員會跟他們撥通視頻電話交流,之前的AFF展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參加。
顯然這種方式效果並不好。「親身參展,我們可以直接上前跟客戶溝通,主動權更多。」華一帆說,線上展、代展的形式比較被動,到底有多少客戶看過產品都不清楚,APP的系統也不完善,信息不全面。因此,即便這次政府不組織,如果能到現場他們也會去,「過去的客戶獲取就是以展會為主」。
展會於12月7~9日舉辦,空下兩天時間給企業自行安排約見客戶。為避開日本的早高峰,華一帆早上7點就出門了。這也是嘉興政府的防疫建議,如果要乘坐公共交通,盡量錯峰,還為企業準備了一次性手套、口罩、消毒濕巾和抗原等用品,租了三輛大巴車接送企業往返酒店和會場。
第一天下著雨,華一帆先在東京附近拜訪,當天下午坐新幹線去大阪,然後第二天晚上回來準備參展。他們為客戶帶去了公司的新品,也有綠豆糕、桂花糕等特色甜點。
晚上回來八九點鐘,他發現有些大型商超已經關門了,住所在池袋,是一個中心商貿圈。「以前不到十一二點是不會關門的。現在好多地方已經一片黑了。」
經濟的變化也體現在華一帆的日本客戶的訂單中。華一帆說,公司訂單總量雖沒有下降,但利潤空間沒有疫情前好,並且訂單變得越來越零碎,比如過去一個款2000件,現在還是2000件,但變成4個款、10個款。
有的客戶不會直接壓價,會問華一帆在東南亞有沒有合作的工廠。不過他表示,對於有質量要求的,不會這樣比較價格。RCEP(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實施後,東南亞向日本出口服裝免稅,中國幾年後才會逐步免稅。
恢復常態
現場參加展會的效果立竿見影。12月10日回國後,華一帆在隔離酒店便開視頻會議,與同事商量準備展會上接到意向訂單的樣衣。
此時,丁言東在青島的酒店隔離。第一次出國收穫頗豐,為籌划下一年的訂單,他於11月26日再次出國,拜訪英國、以色列的客戶,參加迪拜五大行業國際展覽會(BIG5)。
當費建明所在的寧波政務團到阿聯酋訪問時,才知道丁言東早已到了。12月4日,浙江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由浙江省商務廳以及寧波、嘉興等地商務局和企業代表組成多個商務團,分別趕赴歐洲、日本、阿聯酋等地參展,開展商務洽談。
12月6日,李峰隨寧波政務團一起出發,他是上海凱宸會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提前為12月14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沙特)商品智造展做準備。
疫情發生前,李峰一年有一半時間在沙特,另一半在國內。疫情發生後第一次出國辦展是2021年底,在沙特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商品智造展,如今恰好時隔一年,情況天差地別。
那時中國企業的人大部分出不來,李峰說,企業用代參展的方式,線上洽談,讓代理商、翻譯在展位上作介紹,上一屆有83家中國企業線上參展。而李峰出國辦展要做全面的防護,在飛機上必須穿防護服、戴面罩。「到了當地,口罩戴上後,只要出了門,不喝一滴水,不吃一頓飯。實在餓的話,在遠離人群的空曠地方,用酒精把手洗兩遍,然後摘下口罩,再洗一遍,才能吃東西,吃完立刻戴上口罩。」隔離時間漫長,他記得,當時入境沙特要隔離5天,回國後在廣州隔離了14天,到上海又隔離了7天。
如今,中東的展會上,中國企業的身影再次多了起來。在本屆中國商品智造展上,有168家中國參展企業,228個展位。李峰也不再拘泥於嚴格的防疫,他感嘆,原來這些市場都是中國人的,這兩年沒有出來,越南、印度、土耳其的企業就趁勢而上。
丁言東也有這樣的感受。他在迪拜BIG5展上看到,土耳其的展館已經把中國館取代了。「他們陣勢搞得很大,以前中國館才會有那種效果。今年中國企業加起來大約有五六十家,但這個展最輝煌的時候,中國有兩三百家企業去。」
或因中國入境隔離政策的調整,丁言東回國時覺得人很多,「就像春運一樣」。雙向的流動有望再次恢復。華一帆說,疫情期間不只是他們想出去,客戶也問過好幾次外國人入境的政策如何,一直想過來,但之前時間成本太高。
出行過程中,讓丁言東和華一帆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都遇到了熱情的客戶。在以色列,丁言東與客戶聊得特別投機,談完客戶把他的父親和爺爺都叫了過來,晚上安排了一個家族晚宴。「他們是個家族企業,上世紀60年代成立。特別受寵若驚。」而華一帆遇到的一位客戶也很投緣,帶著他們又拜訪了4家客戶。
12月23日,費建明5天的酒店隔離結束,被告知可以自行離開。談起企業出國拓市,他認為,現在企業正常出國就好,政府鼓勵企業放心走出去,政務團起帶頭引導作用。
近期,通過對出國企業申報獎勵的統計,費建明拿到了自6月21日政策出台,到10月31日企業派人赴境外參展、開展商務洽談的人數,2021年進出口額超過6000萬元的外貿企業,4個多月有300餘家,超過1000人出境。
第二次出國丁言東拿到了約120萬美元的訂單,2023年第一季度有了保障。未來的出行計劃,丁言東已提前策劃好,2023年4月份去澳大利亞,六七月去德國,九十月去南美,至少要出國5次。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