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之做時間的朋友
摘要:人的一生可以選擇很多生活方式,中國古代傳統思想講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本人來看,如果窮與達之間仍然以創造價值的話,一定更有意義。與成功相比,不斷成長的歷程更令人難忘,人們在社會中接受歷練、選擇挑戰、不斷摸索,就像科學家在自然科學領域探索一樣,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都意義非凡。
本人願做古典傳統的延續者和中國哲學的踐行者,做價值投資理念的探索者,做充滿現代主義理想的創新者,做堅持樂觀主義的投資人,但最想做的是一個有激情、為他人提供幫助、溫暖而善良的人。
本人時常對一些根本性問題進行反思,比如在現代經濟社會中,資本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社會力量?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資本的屬性,在人、社會、自然和資本之間應該做出怎樣的平衡?我們是否應該用更長遠的視角思考究竟是否存在更好的商業範式,以通過保持恰當的另水平,實現更長期,更持續,更健康的社會發展?
對資本力量的反思,能夠幫助我們不被資本所控制。資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通過資本配置對社會上的資產進行定價,而一旦這個定價發生扭曲,許多經濟問題會隨之產生。如果通過投資實現的資本配置不能促進人、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而是將社會推入一種荒蠻、冷漠、充滿浪費的漩渦,人們無法獲得伴隨經濟發展而應得的權利,企業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那這樣的資本又有何意義呢?
在中國特有的歷史、社會和經濟環境下發展的價值投資,繼承了西方現代金融投資的基礎理論,又融合了許多東方哲學思考的文化內涵。真正的價值投資,應該摒棄通過精確計算的功利方法來實現所謂成功的方式。無論處於怎樣的金融周期,經濟有沒有泡沫、價值投資者都應該依靠企業的內生增長獲得投資收益,不能依靠風險偏好或者估值倍增。提供解決方案的資本,應該從資本型的投資轉向運營型的賦能。真正的良善資本應該考慮短期和長期、局部和整體、個別和一般、隨機和規律的關係,用更加理性的視角思考整體價值,專註於普惠意義的創新。在所有價值維度中,不僅存在金融資本(股東利益),還存在人力資本(勞動者利益)、社會資本(社會公眾利益)和自然資本(自然生態資源)等多種角度的考量。一條可行的新法則,應該致力於整體的繁榮發展,不應該以犧牲一些人而有利於他人作為結果,不能是零和遊戲。最好的資本配置,應該是堅持長期主義,有利於社會普遍利益的創新承擔風險,以實現社會福祉的整體進步。
個人與時代的關係也需要常常進行思考,原始社會的倖存者往往依賴於強健的體魄,封建社會的佼佼者往往仰仗於家世、血緣,偶爾才有人通過努力考取功名;而現代則大大的不同以往,生於現代社會的我們遇到了最好的時代,可以通過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和探索創新,改變自己的命運。
許多偉大創業者通過更有效率的組織模式,為社會創造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生活體驗,而好的商業本身就是治癒世界的力量。與此同時,社會當中仍然有許多問題無法通過商業力量來彌合,這個時候,公益作為另一種力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幫助政府和社會解決應該得到解決的問題。陶淵明所寫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價值投資完全可以既做商業投資,又在更廣闊的領域承擔起責任,在教育、科學、扶貧等方面作捐贈,支持、贊助社會企業創造更多更重要的價值。
嘮叨嘮叨:思考了這麼多,可以清晰的發現,在長期主義的範疇中,做公益和做價值投資,殊途同歸。任何財富都是時代所賜,因此要善用這些財富,其中關鍵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平靜,打通「任督二脈」,最終是重劍無鋒。
投資人所做的投資,不見得是賺錢最快的方式,也不見得是賺錢最多的路徑,但這是讓投資人獲得心靈寧靜的道路。獲得心靈寧靜以後,奇蹟就會因此而生,就能不斷創造價值,回饋社會。這不僅是為了實現個人的初心,也是在開啟知識與財富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的開端。
「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從事投資多年以後,越來越發覺大道至簡,無論是面對創業者、消費者、還是出資人,所有堅持的都從未改變,追求真理,追求價值創造。天地不言,四時行焉;時光不語,真心明鑒。古人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希望在長期主義的實踐歷程中,尋萬物流轉,眯進退有章,做時間的朋友,回歸內心的從容。
智慧文字的搬運工,
如有不適即刻刪除。
感恩結緣,請貴人加加關注,
您的鼓勵是對我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