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2022年11月03日04:02:28 財經 1496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OK鏡被首次納入了集采範圍,引發行業巨震。


01

集采來了


受OK鏡可能納入集采消息衝擊,相關公司26日放量大跌。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截至26日收盤,歐普康視收出了20%的跌停,普瑞眼科大跌近14%,愛爾眼科大跌13%,愛博醫療下跌近6%。


何為OK鏡?為何集采會引發行業巨震?


所謂「OK」鏡角膜塑形鏡,被認定為可以延緩視力發展,因此OK鏡備受家長和孩子的關注。


OK鏡的原理是一種採用特殊的隱形眼鏡來改變患者的角膜弧度(曲率),降低近視屈光度,從而提高視力的方法。


因此,OK鏡僅僅是作為防控近視的手段,絕對不能根治近視。


需要說明的是,假性近視,的確可以通過放鬆、休息、散瞳干預後,視力可恢復正常,不需要佩戴眼睛。


真性近視,絕大多數是因為眼軸過長,不可治癒。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不管是國家衛健委,亦或者是美國眼科學會對此都有了明確定性。


因此,各位看見所謂可以根治近視的方式,不用懷疑都是智商稅。


OK鏡的治療效果,不是根治近視,更多的是讓角膜因慣性保持暫時的合理曲度,使得裸眼視力得到短暫提高。


根據衛健委發布的《近視防控指南》,長期佩戴OK鏡可延緩青少年眼軸長度進展約0.19毫米/年。


如此「神器」,價格也非常「OK」。


每副OK鏡過萬費用,每年都需定期更換,在使用期間還需要定期檢查、日常護理。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綜合來看,配一副OK鏡每年的總開銷將近2萬元。


動輒上萬的費用,其實看著開銷很大,實則出廠價格僅佔到終端銷售價格10%至20%。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以1萬元/副OK鏡來看,出廠成本價約為400元/副。


其餘價格主要是由於省代、以及醫療機構助推上去。


因此,OK鏡昂貴的背後,更多的是中游的供應鏈以及下游的醫療供應商環節太多。


如果OK鏡真的納入了集采,一是砍掉多餘的空間上環節,而是減少醫療腐敗。


鑒於OK鏡產品定製化、個性化的特點,家長必定要和醫療終端有接觸。


說白了,佩戴OK鏡本質上是一種醫療佩戴服務,當耗材和服務費摻和在一起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價格不透明,滋生更多的中間商差價。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曝光的一起案件,2013年,湖北荊州婦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與某知名上市公司代理達成合作意向,開始收取15%利潤做回扣,後來因為競爭加劇,該主任在3家經銷商角逐中一路將回扣比例提高到了50%


可以預見的是,當OK鏡納入集采後,價格將有所回落,並促使醫療服務機構,分開收費,讓價格更為透明。


02

措手不及


雖說OK鏡高價的背後,大頭絕大部分由中游和下游拿去,可作為上游的生產商,本身也是利潤豐厚,一直都有「眼科茅」的稱呼。


據財報數據,2020-2021年,歐普康視的角膜塑形鏡的毛利率分別為90.21%、89.66%。


此番集采,有可能又碾碎了一個暴富夢。


國家葯監局官網信息顯示,國內僅有11家生產企業獲得OK鏡產品註冊證。


其中,獲得產品註冊證的境內企業僅有三家,分別是歐普康視、愛博醫療和天津視達佳。


對於行業變動,愛爾眼科屬於預判錯誤選手。


一年前,愛爾眼科對外表態,不會集采,OK鏡普及率還不高,也不佔用醫保基金


可現實就是很打臉,資本市場對集採的恐慌情緒持續蔓延。


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回應稱,目前,視光業務占公司約五分之一,OK鏡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的迴旋餘地大。建議大家不必風聲鶴唳,嚇唬自己。」


此番OK鏡行業新動作,我認為糾結個體企業的漲跌,意義不大。更為重要的是此番動作釋放出集采新信號。


一切在娃身上暴利的生意都得小心了!


滲透率不高以及不佔用大量醫保費用,不再成為不納入集採的考慮維度。


談到滲透率,這只是從現在角度出發,而沒有從未來行業規模增長角度思考。


拿數據說話,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近視大國。


6億是什麼概念?


我國總人口約為14億,近視就佔了七分之三。


聚焦到OK鏡,2016年至2021年,OK鏡的規模從54億到125.31億,整整翻了2倍多。


OK鏡集采,一切和娃有關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聞

(圖源:虎嗅)


加之,OK鏡的使用屬性,要求一年一換。


如果以一個孩子8歲開始戴OK鏡,到18歲角膜定型計算,十年期間消費的OK鏡約為7至10副,每副單價約為2萬來算的話,共計花費14至20萬元


目前國內新中產的平均年齡在33.7歲,平均個人年收入35萬元。


動輒十幾萬的開銷哪怕放在中產,也著實有點肉疼。


這無疑加重了養娃家庭的經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生娃這件事上極其重視,並且著手減輕養娃負擔的事項。


放開三胎自不必說了。


對學區房更是重拳出擊,教師輪崗、調整入學片區等;


落實雙減政策,禁止K12、教培全線涼涼;


......


聚焦到醫療領域,種植牙、生長激素、齒科正畸耗材等已納入集采。


以上三種醫療消費品,從客觀實際來看,的確有助於減輕孩子的醫療費用。


醫療資源對嬰幼兒和青少年的傾斜逐漸明顯,譬如部分地區已經免費推廣預防疾病的HPV疫苗


帶狀皰疹疫苗,小兒肺炎疫苗等,納入集采也只是時間問題。


03

結語


OK鏡集采,對於生產商們未必不是好事。


砍掉多餘的中間商,剩下消耗巨大的推廣費用,更有利於企業研發和轉型升級。


加之,以愛爾眼科為代表的OK鏡企業,自身業務結構更為多元,不會因OK鏡納入集采而傷筋動骨。


此番OK鏡集采,對我們的意義更多的是集采方向性信號的出現。


從關注老年人疾病,到關注青少年醫療問題。


此前,集采更多的是關注腫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藥物,總結起來就是關注「老齡化」疾病。


關注青少年醫療問題,既是醫療資源公益性的實現,更關乎我們百年人口大計的布局。


那些在娃身上發大財的生意,的確要小心了。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中歐班列(成渝)南通道速達班列在蓉發車 - 天天要聞

中歐班列(成渝)南通道速達班列在蓉發車

中新網成都7月9日電 (記者 張浪)9日下午,在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的成都國際鐵路港,一列滿載55櫃半成品液晶電視及齊套散件的中歐班列(成渝)南通道速達班列正式發車。中歐班列(成渝)南通道速達班列在蓉發車。記者 張浪 攝 此趟班列將經霍爾果斯出境,途經哈薩克,跨裏海至亞塞拜然巴庫港後進入土耳其境內,再鐵路運輸至歐...
美經濟學家:加征關稅將導致美物價上漲 - 天天要聞

美經濟學家:加征關稅將導致美物價上漲

當地時間7日,特朗普表示將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8日特朗普又表示,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徵收50%的新關稅。多位美國經濟學家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最終將導致物價上漲,損害消費者利益。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拉斯·霍爾茨-埃金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對銅增加50%的關...
業績大增15000%!先達股份回應:今年有望扭虧為盈 - 天天要聞

業績大增15000%!先達股份回應:今年有望扭虧為盈

7月9日晚,先達股份(603086.SH)發布了一則驚人的業績預增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元到1.5億元,同比增加2443.43%到2834.73%。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25億元到1.45億元,同比增加15239.01%到17667.08%。對於如此顯著的業績增長,先達股份工作人員向以投資者身份者採訪的南
股價「跑贏」增持價,成都銀行公告兩大國資股東尚未實施增持 - 天天要聞

股價「跑贏」增持價,成都銀行公告兩大國資股東尚未實施增持

微成都報道 因股價上漲並持續高於增持價,成都銀行兩大股東增持計劃被「卡」,面臨無法實施風險。7月9日,成都銀行(601838.SH)發布公告,披露其實控人成都市國資委控制的股東增持計劃最新進展。根據公告,截至7月9日,增持計劃期限已過半,但因成都銀行股價持續超過增持價格上限(17.59元/股),增持主體成都產業資本集團...
淘寶閃購500億補貼助小店突圍:濟南餐飲迎來夏日生意增長潮 - 天天要聞

淘寶閃購500億補貼助小店突圍:濟南餐飲迎來夏日生意增長潮

7月2日,淘寶閃購正式啟動總額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僅一周時間便展現出顯著成效。最新數據顯示,在大消費場景帶動下,4124個餐飲品牌生意突破歷史峰值,2318個非餐飲品類訂單量翻倍。淘寶閃購的補貼計劃,在全國各城市都極大激發了消費熱情,
事關重點車企!工信部上線問題反映窗口 - 天天要聞

事關重點車企!工信部上線問題反映窗口

聚焦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工業和信息化部上線問題反映窗口工業和信息化部9日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https://sme-dj.miit.gov.
浦東成立首個鎮企聯動產業基金,將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 天天要聞

浦東成立首個鎮企聯動產業基金,將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來源:上觀新聞】浦東新區首個鎮企聯動產業基金——浦創澧樂基金日前正式成立。該基金由上海浦東創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周浦鎮人民政府、上海樂純佰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發起設立,將全面激發企業自身優勢,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周浦鎮
2.4萬億美元!「大規模的納稅人財富轉移」 - 天天要聞

2.4萬億美元!「大規模的納稅人財富轉移」

據英國《衛報》8日報道,一份新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4年間,美國五角大樓的大部分可自由支配預算流向了軍事承包商,累計金額達2.4萬億美元,被稱為「持續且大規模的納稅人財富轉移,用於資助戰爭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