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作為汕頭市首個人才周的系列活動,汕頭市產學研「面對面」精細化工產業專場對接會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舉行。現場舉行了華南理工大學陳贇教授和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余皓教授團隊和廣東聯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學陳爾強教授團隊和汕頭市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的簽約儀式,政企合作為精細化工產業注入新活力。此外還進行了6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分享。

人才周活動為企業招攬人才提供平台
活動現場,汕頭大學王雙喜教授科研團隊,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張志華教授科研團隊,南方科技大學陳根強副教授科研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馬明副研究員,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高希副教授科研團隊,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董正亞研究員輪流介紹科研進展及成果,為大家帶來行業前沿資訊。

「這一次我們和華南理工大學團隊簽約合作,主要是落實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的戰略,利用汕頭科技政策,和人才周平檯布局太陽能光伏、電子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實現進口替代,項目國產化後預計在兩年能達到年產13億至15億元的規模。」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部總監鄭鶴立告訴記者,精細化工是新材料產業的基礎,更需要高端人才,此次汕頭市開展人才周活動,為企業招攬人才提供了平台和機會。廣東聯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能升也表示,企業研發中,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汕頭市人才周活動,滿足企業攬才需求,期待能夠找到化學化工類人才加盟企業。
「產學研實際上是起一種助推器的作用,產業要發展,更重要的是看企業的主動性,企業要敢投敢做,這需要政府的引導和資金投入。」在汕頭大學教授王雙喜看來,汕頭市開展人才周活動,正是對人才重視的體現,「我們現在急需產業化人才,這一次活動也邀請了很多精細化工領域的大咖,不僅帶來項目,也帶來了發展方向,相信對企業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立足優勢優化壯大精細化工產業鏈
汕頭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迅速,產值規模逐年遞增,是汕頭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全市精細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專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日用化學品、信息化學品等領域,形成了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研究緊密結合的產業鏈。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已建立一批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產業基地並形成產業聚集。
其中,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及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化學試劑領域分別穩居全國第一和第三,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印刷線路板(PCB)專用化學品領域連續八年榮登第一。日用化學品領域,以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領銜日用化工產業聚集區,已成為中國三大日用化學品生產基地之一。
立足自身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優化壯大精細化工產業鏈,既是汕頭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經濟特區的責任,也是汕頭位居沿海重化經濟帶、銜接各重化區串珠成鏈的使命。去年,汕頭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構建發展格局,精細化工就歸屬於「三新」產業之一的新材料產業。
汕頭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當前,汕頭市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但是也存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產業集聚發展效應不明顯,科研創新平台建設不足等短板。汕頭市將按照「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充分發揮汕頭市產業基礎優勢,依託龍頭企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等,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同時在做好做優存量的基礎上,依託高校、科研院所等大科研平台帶項目、帶研發與本地企業融合投資發展,提升優勢產品品質,強化產業品牌效應。
【記者】余丹
點擊圖片,一鍵報料↓↓↓

【作者】 余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