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輝煌的互聯網浪潮中,得物作為一個由虎撲衍生而出的電商平台,以其獨特的球鞋鑒定和購買服務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和球鞋愛好者的關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得物似乎正在逐漸失去其原有的光芒,陷入了一場難以擺脫的困局。
得物的轉型之路並不平坦。從最初的球鞋購買和鑒定服務,到如今試圖拓展更多品類以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得物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卻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在電商的核心邏輯中,平台的信用體系和流程可控性至關重要。然而,得物在鑒定流程上屢屢出現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質疑和投訴。這不僅損害了平台的信譽,也削弱了消費者對得物的信任度。
此前新浪財經報道,在消費者保護平台收到的26,911件投訴數據中,得物的投訴率高達第二,佔總投訴率的20.07%,其中不乏質量問題、虛假宣傳、貨不對版等。比如2024年4月29日,某用戶在得物平台購買一款773.43元的chanel香奈兒「蔚藍」香水,雖然貼有得物正品封條,但拆開卻是假貨。得物以已經拆封為由,拒絕退貨退款。好在最終雙方達成一致。
根據公開報道,有消費者反饋稱,在得物app買到右腳鞋頭歪的瑕疵鞋,其因此質疑得物的鑒定水平;還有球鞋買家反映,從得物官網買到鞋後換個日期從得物出售,最終竟然顯示鑒定無法通過。
更為嚴重的是,得物在轉型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曾經以小眾、高端為定位的得物,如今卻散發著濃厚的唯品會氣息,試圖通過品牌尾貨特賣等方式來吸引用戶。然而,這種轉型並沒有為得物帶來預期的增長,反而使其在眾多綜合電商平台中顯得毫無特色。與此同時,年輕消費者轉向理性消費,更關注性價比和實用性,這使得得物在低價競爭中難以與拼多多等平台抗衡。
除了內憂,得物還面臨著外患。阿里巴巴、京東等綜合電商平台持續加碼年輕用戶市場,與得物形成了直接競爭。這些平台擁有更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使得得物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此外,得物在出海嘗試中也遭遇了重重困難,文化差異、消費者習慣和市場環境的挑戰使得其難以快速複製在國內的成功模式。
在巨大的市場競爭面前,得物的資金壓力也日益凸顯。雖然得物在短視頻平台上進行了大量的營銷投放,試圖吸引更多用戶,但高昂的營銷費用卻給其帶來了不小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得物在內部管理和組織調節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在面對市場環境變局時,得物選擇了裁員以降低成本,但這種做法無疑會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
天眼查app顯示,2024年8月7日,得物發布內部信,宣布啟動組織提效,精簡5%左右的人員。據鳳凰網科技,以得物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人員規模約10000人計算,本次裁員規模或在500人左右。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得物平台上的優質商家開始大賺特賺,但這些大品牌卻對平台缺乏忠誠度。一旦得物數據下滑,這些品牌很可能會迅速撤離,尋找新的流量入口。這使得得物在面臨困境時更加孤立無援。
綜上所述,得物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局。在轉型過程中逐漸失去特色的得物,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如何平衡平台和商家的利益?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用戶?這些都是得物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得物似乎還沒有找到破局之道,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來源:三劍客精選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只為傳遞更多信息!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