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近日,日本法務大臣在東京向其屬下發放中國月餅,被解讀日本政壇「黑金政治」的一種演繹。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沒過多久,日本自民黨內部又曝出石破茂首相事務所以小禮品名義向新當選議員發放10萬日元商品券的醜聞。這兩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實則折射出日本政壇根深蒂固的黑金政治頑疾。在「月餅」的溫情面紗下,「商品券」的陰影揮之不去,暴露出日本政治體制的深層次問題。
日本首相石破茂這次的商品券事件絕非偶然。日本政壇長期存在「政治獻金」的潛規則,議員與財閥之間的利益輸送已成常態。10萬日元商品券的發放,不過是這個體制的縮影。根據日本《政治資金規正法》,個人向政治家提供政治資金受到嚴格限制,但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卻以「小禮品」的名義試圖規避法律監管。
其實,這種「擦邊球」行為在日本政壇屢見不鮮。從田中角榮的洛克希德事件到安倍晉三的森友學園醜聞,自民黨始終未能擺脫金錢政治的陰影。這次事件中,雖然所有議員都退還了商品券,但這恰恰說明他們深知此舉的敏感性。
事件曝光後,日本輿論嘩然。在野黨紛紛指責自民黨頂風作案,民眾對政治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這種信任危機不僅影響自民黨的執政基礎,更動搖著日本民主制度的根基。
再看法務大臣發放中國月餅的舉動,表面看是對中日關係的重視,實則難掩其政治作秀的本質。在中日關係敏感時期,這種「月餅外交」更像是一種政治表演,試圖轉移民眾對國內政治問題的關注。
與商品券事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邊是對外展示友好姿態,一邊是對內進行利益輸送。這種雙重標準暴露出日本政客的虛偽本質。他們善於製造外交熱點,卻對國內政治改革避重就輕。
日本政壇的這種「表演文化」由來已久。從政客們精心設計的媒體形象到刻意營造的親民姿態,無不顯示出他們對形式主義的痴迷。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政治文化,正是黑金政治得以滋生的溫床。
必須指出,日本現行的政治資金管理制度存在明顯漏洞。《政治資金規正法》雖然對政治獻金有嚴格規定,但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流於形式。政客們通過各種名義規避監管,使得法律形同虛設。
日本自民黨長期執政形成的利益集團網路,更是阻礙政治改革的主要障礙。從官僚體系到財閥集團,各方利益盤根錯節,使得任何實質性改革都舉步維艱。這種體制性腐敗已經成為日本政治發展的桎梏。
日本民眾對政治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使得改革寸步難行。從「安倍經濟學」到岸田文雄的「新資本主義」,各種改革口號層出不窮,但觸及根本的政治體制改革始終未能推進。
日本政治正站在十字路口。「商品券事件」和「月餅外交」的對比,暴露出日本政壇的深層矛盾。要根治黑金政治,不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更需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藩籬,重建政治倫理。只有真正實現政治透明化,才能恢復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在這個意義上,日本的政治改革任重道遠,需要執政黨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否則,「月餅」的溫情永遠掩蓋不了「商品券」的銅臭,日本政治也難以走出黑金政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