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於瓅 李沐子
「一張塑料片賣300」「始祖鳥吊牌成理財新寵」……近日,有網友在二手平台上發現,一張始祖鳥的吊牌竟然被炒到299元的高價。這一現象讓許多人大呼費解:一張普通的塑料片,為何能賣出如此高價,甚至溢價驚人?
事實上,這一現象並非孤例。潮新聞記者在多個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觀察到,類似的吊牌買賣行為已悄然形成一定規模。一方面,部分買家在網上收購對應產品編碼的吊牌;另一方面,一些賣家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商機,紛紛將吊牌和包裝盒等掛在網上二手轉賣。那麼,這究竟是「變廢為寶」的新興產業,還是暗藏法律灰色地帶的投機行為?為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始祖鳥吊牌 圖源:網路用戶@xcy
小吊牌成「硬通貨」
二手市場的財富密碼
近年來,戶外服裝界的頂流始祖鳥憑藉卓越的品質與獨特的設計,成為中產階級的「三寶」之一,深受戶外愛好者的喜愛。近日,一張小小的始祖鳥吊牌卻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始祖鳥吊牌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普通產品卡,卡身通體為黑色,正面印有始祖鳥的品牌logo和品牌名稱,背面則包含衣服的型號、顏色編碼、條形碼以及產地等詳細信息。另一種是科技卡,專為採用特殊面料(如gore-tex)的產品設計,常見的款式包括普通黑標、黑標pro和白標等。
在二手市場上,普通產品卡的價格相對較低,收購價一般為5-10元,出售價在20-50元之間。而科技卡因稀缺性和特殊性,價格更高,收購價在20-50元,出售價可達100-200元。此外,一些特殊系列的吊牌,如「軍鳥」系列,因高端屬性和稀缺性,價格最高,甚至可達300元一張。
記者搜索發現,從2024年底開始,始祖鳥吊牌在二手平台上的交易逐漸升溫,部分稀有吊牌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有人甚至開始專門收集吊牌,並將其視為一種投資品。
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鳥卡」,因此也變成了黃牛眼裡的硬通貨。據媒體此前報道,一些商家通過低價收購、高價轉售的方式,從中賺取差價。
在二手交易平台,目前仍有不少買家和賣家在出售和收購始祖鳥吊牌,其中不少賣家已有幾十筆成功出售記錄。不過,與網傳的高價不同,普通吊牌的交易價格一般在幾十元不等。但也有網友表示,如果吊牌附帶消費記錄,價格則會更高。
記者發現,其中一位二手平台買家稱自己大量回收閑置的始祖鳥吊牌,記者詢問其回收原因時,對方回復稱是收藏行為,但記者發現其同時也在出售一些閑置吊牌。
在該二手買家的平台上,記者還發現有不少始祖鳥「周邊」產品掛著售賣,包括始祖鳥全新衣架褲架、支持一切平台查驗的始祖鳥貼紙、始祖鳥吊牌和手提袋等。
二手交易平台賣家收購和出售吊牌 圖源:二手交易平台截圖
此外,也有不少人收卡時打著是海淘代購的名號,稱回收始祖鳥吊牌主要是為了讓防止被稅而摘掉吊牌的「缺卡」衣物通過電商平台審核。
一位戶外用品經銷商就此在網上分享了他的經驗。他表示,目前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存在一些不良賣家,他們會在平台上收購二手戶外服裝,通過專業的翻新和清潔處理,讓舊衣服看起來幾乎與新品無異。為了進一步增加欺騙性,他們會配上從其他渠道收集來的正品吊牌。這樣一來,這些經過翻新的舊衣服便被以新品的價格出售,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容易上當受騙。「代購商品清關都不會摘吊牌,往口袋裡一塞就行,其實都是收吊牌的人編的(借口)」。
奢侈品「周邊」產業鏈
從吊牌到包裝盒的真假博弈
正如茅台瓶蓋形成產業鏈一樣,奢侈品品牌的「周邊」也正逐步形成一條全新的產業鏈,有買有賣。
除了始祖鳥吊牌被熱炒外,愛馬仕、迪奧、香奈兒等品牌的二手配件也頻繁出現在在線回購市場中。除了回收的二手買家,也有不少二手賣家在網上出售自己的奢侈品吊牌或包裝盒等。在某二手平台就有一位賣家正在出售二手愛馬仕包包盒子,包括絲帶、防塵袋等,開價380元。此外,記者發現,一些限量版或特殊設計的包裝盒,因稀缺性而價格更高。
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也曾嘗試在二手平台上出售奢侈品的包裝配件。她表示,看到別人出售這類商品價格不錯,便想把自己家中閑置的也處理掉。然而,在等待出售過程中,她也曾擔心這些二手包裝會被不法商家用於造假,進而賣給其他客戶。最終,王女士的二手包裝配件被平台下架,理由是「發布的商品有用於造假售假的風險」。
風險提醒 圖源:二手平台截圖
二手奢侈品鑒定師青青(化名)告訴潮新聞記者,奢侈品鑒定時,吊牌和包裝盒確實會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巴寶莉、蔻馳等品牌在鑒定時,主標、尺碼標、水洗標、吊牌和外包裝等細節都會被綜合考量。具體來說,主標和尺碼標佔30%,水洗標佔30%,衣服主體的扣子、五金和刺繡佔30%,而吊牌和外包裝佔10%。不過,青青指出,只要其中一項不符合標準,就可以判定為假貨。「不過,如果吊牌外包裝是假,其他都是正,那也判正。」
「其實產品假的話,掛個真吊牌也沒用,只是貴百元,反而浪費。」青青告訴記者,一套衣服的全套吊牌全新和非全套吊牌全新的價格差距並不大,因此正規的二手奢侈品店通常不會單獨收購正品吊牌。
青青坦言,類似真假混拼的情況確實存在,但他們曾遇到過類似情況後發現,如果吊牌或外包裝是假的,衣服本身一般也是假的。她解釋說:「如果衣服是真品,外包裝是假的,那麼正品的外包裝去了哪裡?不就是和假衣服拼一塊了。」
「商家回收和轉售吊牌的行為本身並不必然違法,關鍵在於吊牌的來源及用途。若吊牌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且未用於非法目的,通常不構成違法。」對於奢侈品「周邊」二手售賣的現象,浙江倫和律師事務所王逸芸律師表示,若吊牌等產品被用於非法活動,如偽造商品或誤導消費者,相關商家可能需承擔法律責任,包括但不限於商標侵權、欺詐或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利用相關吊牌進行制假售假,不僅會侵害民事權益,情節嚴重的,還涉嫌構成犯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