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對全球都造成了重大影響;但在對等關稅面前,可能還是小巫見大巫。
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在連續兩次對華加征10%關稅之後,上任短短一個月,特朗普已經把對華關稅提高至20%,但這還不是他的最大殺手鐧,最大的殺手鐧仍然是對等關稅。
應對不同國家對美關稅,調整美國對他國的不同關稅,這一策略幾乎將我國商品繞道東南亞或墨西哥的路徑,徹底堵死。
這是比烏克蘭問題更可怕的存在。
截至到3月3日,從目前公開的情況來看,我們似乎還沒有什麼很好的對策。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特朗普對等關稅的恐怖之處。
但作為參考,隔壁的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已經動起來了,只不過印度先動的是歐盟。
2月2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新德里表示,歐盟正在探索與印度建立安全和防務夥伴關係,除此之外,印度總理莫迪和歐盟已經同意推動今年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2月27日,馮德萊恩抵達印度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次訪問也不是空穴來風,和印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正值全球地緣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印度和歐盟達成協議,可以很好規避與美國關係惡化的風險,畢竟除開美國,歐盟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消費市場,這是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無法拒絕的誘惑。
歐盟委員會主義馮德萊恩來印度首都新德里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可以宣布,歐盟正在探索與印度建立安全與防務夥伴關係,類似於我們與日本和韓國的夥伴關係。這將幫助我們加強應對共同威脅的工作,無論是跨境恐怖主義、海上安全威脅、網路攻擊,還是我們看到的新現象:對我們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
這番話的含金量非常高,馮德萊恩把印度比為歐盟和日本韓國之間的關係,足以窺見印度的戰略地位,正在大幅上升。
為什麼印度先和歐盟搭橋了?
答案很簡單。歐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過去十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約90%,根據歐盟統計,2023年歐盟與印度的商品貿易額為1300億美元,佔印度貿易總額的12%以上。
歐盟市場對印度很重要,但由於印度是發展中國家,在印度高關稅的保護下,印度僅占歐盟商品貿易的2.2%。
這一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印度,就是為了推動自由貿易協定,以降低汽車、烈酒、葡萄酒和其他產品進入印度的關稅門檻。
而印度的訴求則在於,希望歐盟在清潔能源、城市基礎設施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加大投資,推動外國企業在印度成立合資企業。
一旦歐盟和印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訪問印度。
事實上,此前歐盟和印度就曾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但因為印度不願意降低部分領域的關稅,歐盟也不願放寬對印度的簽證限制,導致該協議被推遲八年。
但特朗普上任後的對等關稅,成了雙方達成合作的契機。
今年的自由貿易協定一旦落實,對雙方而言,應該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但印度還不僅僅想要雙贏,而是多贏。
在和歐盟達成協定後,印度貿易部長又趕赴美國談判,趕在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之前。
印度對這次赴美也非常重視,印度貿易部長戈亞爾甚至在出發前還取消了原定於3月8日舉行的會議,就為了赴美談判。
根據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戈亞爾將於3月4日至6日會見剛上任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往前再推一個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期間,雙方就同意在2025年秋季前就貿易協議的第一部分展開工作,目標是到2030年前將兩國雙邊貿易額提升至5000億美元。
兩國貿易協議,說得樸素直白一點,就是兩個公司會面談合作項目,背後都是生意,只不過從公司變成了國家。
貿易協議,其實就是你多少關稅什麼領域,我多少關稅什麼領域,往小了說,這決定著一國的發展、就業、工人收入,往大了說,這決定著一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而特朗普留出來的時間,的確不多了。
按照特朗普此前的提議,將從4月初開始對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以印度為例,根據花旗研究分析師估計,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可能導致印度每年的潛在損失70億美元。
2024年,印度對美出口在775億美元,70億美元的損失,那也是10%的額度,對等關稅的威力不容小覷。
而我國對美出口在去年則高達5000億美元,如果同樣按照10%來測算,那麼我們的損失更是高達500億美元,500億美元的背後,可能是外貿行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一片哀嚎。
這次印度貿易部長訪美,就是為了尋求美國對等關稅的具體細節,以評估對其印度的影響,還可能探討印度可能做出的讓步,以及一項旨在降低關稅和促進雙邊貿易的協議。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通俗理解就是讓製造業迴流美國,或是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因此印度的這個做法,也基本符合特朗普的胃口。
從現有的爆料來看,印度可能會削減汽車和化學品等工業產品的關稅,但對於農產品則持抵制態度,認為降低關稅將影響印度國內數百萬貧困農民的生計。
印度還是懂得輕重緩急的。
不過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做出讓步了。為了緩解同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印度已經下調了多項產品的關稅,例如高端摩托車的關稅從50%下調到30%,威士忌關稅從150%下調至100%,同時印度還承諾審查其他關稅,增加能源進口,併購買更多國防設備。
這就是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威力。
以印度為例,印度高端摩托車此前是50%的關稅,也就是商品的一半都是交關稅,在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影響下,特朗普也會相應提高印度出口到美國商品的關稅,在美國貿易逆差的「優勢」之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貿易順差國能夠承受得住。
這其中也包括我們。
截至今年1月的過去10個月,印度與美國的商品貿易額同比增長了8%左右,達到1060億美元,印度也維持著對美貿易順差。
美國這一輪對等關稅,影響最深的是化學品、金屬產品和珠寶,其次是汽車、藥品和食品,是最容易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的行業。
全球貿易研究倡議的報告指出,如果美國將此類對等關稅擴大到更多的農產品,那麼印度的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這些產品的關稅差異將接近40%。
印度對美貿易額去年不過775億美元,在對等關稅之下,影響都如此嚴重;而我國對美貿易額,去年更是高達5000億美元,幾乎是印度的七倍。
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協議,可能才是特朗普最關注的重頭戲。
對等關稅,幾乎就是為我們「量身定製」的,一旦失去東南亞墨西哥貿易「中轉地」,我們將不可避免直面關稅壁壘。
山雨欲來風滿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