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越清晰、越具體,也越能展現一種國家承諾、政策信譽,人們會迅速捕捉到「大力支持」的信號,並予以積極回應
3月7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時指出,今年將發放育兒補貼,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相關的育兒補貼的操作方案。
消息一發布,就迅速引發輿論關注,相關話題也登上熱搜。「怎麼發?發多少?」「馬上要生了,能趕上嗎?」「每個地方都一樣嗎?」眾多評論迅速在網上奔涌。
這則消息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巨量的討論,顯然是跟消息的「含金量」有關:不僅要發育兒補貼,而且有很明確的時間表,意味著人們將很快感受到政策紅利。
這充分說明,真金白銀的激勵,對生育意願的提振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實實在在的物質支持,仍應當成為各項鼓勵生育措施的中心環節。
近些年,育兒補貼的落地步伐正在明顯提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生育補貼制度。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明確,制定生育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和管理規範,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
據媒體梳理,雲南、寧夏已實現育兒補貼省級層面政策覆蓋。雲南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別發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每年發放800元的育兒補貼到3周歲。
這些措施說明,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地方經驗,都已經逐步到位,育兒補貼已經具備了全國鋪開的基礎。
當然,全國層面的育兒補貼也還有許多細節要梳理。比如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分攤比例,針對一孩、多孩家庭的不同標準,是一次性補貼還是長期補貼等等都需要通盤考慮。
比如,不少網民就對一些地方措施中僅補貼多孩家庭提出疑問。正如有政協委員所說,期待國家統一的政策能夠更好、更全面,尤其期待一孩補貼。那麼,廣泛集納意見,政策儘可能擴大覆蓋面、凝聚公約數,就格外重要。
來源問題也很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生育支持基金,探索由財政支持、資金來源多元化的育兒補貼制度。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建議,發行超長期國債等籌集資金設立國家人口發展基金,對多孩家庭實施補貼。
育兒補貼固然好,但終究是社會成本,無法迴避「錢」的問題。社會也需要儘快制定完善方案,充實資金來源,直至落入尋常百姓家。
此外,試點「父育假」、對「媽媽崗」給予專項補貼、將義務教育延伸至高中等建議,在兩會上也頗受關注。這些或可以平攤育兒壓力,或可以減少支出負擔,也是廣義生育支持政策的一部分。這也說明,鼓勵生育需要綜合施策,最終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政策系統,形成更加全面的家庭支持。
發放育兒補貼引發互聯網熱議,也有一種文化心理層面的價值:支持政策越清晰、越具體,也越能展現一種國家承諾、政策信譽,人們會迅速捕捉到「大力支持」的信號,並予以積極回應。
所以,在鼓勵生育越發緊迫的當下,相關政策需要儘快從凝聚共識進入實際托舉的階段,讓每個家庭都有切實的感知,進而從根本上改善人們的整體預期,推動生育曲線朝著更理想的方向前進。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清波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