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台積電將於11日、12日首次在美國召開董事會,外界關注是否與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及美方對先進位程的需求有關。
特朗普日前在共和黨策略會議上表示,近期將對外國生產的計算機晶元、半導體、藥品等課徵關稅,「半導體產業離開了美國,跑去中國台灣,中國台灣約佔晶元生意的98%,我們希望它們回來,不想補助它們數十億美元」。
特朗普指的是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依照美國「晶元法案」補助在美設廠的半導體廠商。特朗普接著說:「它們(指半導體廠商)有錢,不需要(補助)。它們需要的是(來美國的)誘因。這個誘因就是,它們不想支付25%、50%甚至100%的稅率」。此舉被認為暗示將對晶元課徵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對中國台灣晶元徵收100% 關稅,使得台積電在美布局策略是否調整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將於11日、12日首次在美國召開董事會,外界關注是否與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及美方對先進位程的需求有關。
這是台積電成立37年來首次將董事會移至美國舉行,會議上最關鍵的內容就是應對特朗普新政下的美台新投資案等。
台積電董事會共有10 位董事,其中 7 位為獨立董事。
此次台積電將例行董事會移至美國舉行,有著特殊的背景和意義。目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擁有兩座晶圓廠,並於 2024 年 4 月同意將投資額增加 250 億美元,總投資額達 650 億美元,還計劃在 2030 年建立第三座晶圓廠。
就在最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透露,台積電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州工廠為美國客戶生產先進的 4 納米晶元,這是美國首次在本土由美國工人生產出與中國台灣地區同等產量和質量的領先 4 納米晶元。美國商務部也批准了向台積電美國子公司撥款 66 億美元用於建廠,台積電還獲得了最高可達 50 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市場關注台積電這次董事會是否宣布在美啟動新一輪投資案,包括在亞利桑那州廠興建第四廠導入1.6納米先進位程等。市場人士分析,新一輪重大投資,可能涉及明確制定第三廠導入量產或采2納米以下製程時間表,或是啟動第四廠投資計劃,也不排除在美興建首座先進封裝廠。
對於赴美舉行董事會,台積電多次強調公司的董事會本來就不是在固定地點召開。之所以會到美國舉行,主要是剛好美國新廠正式量產,為了讓董事會成員更加了解公司營運,才在美舉辦。
目前,台積電董事會的 10 名成員中,美國人佔了一半,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台積電與美國方面的緊密聯繫。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變動,台積電未來在美髮展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布局和策略調整也將深刻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國台灣地區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在年終記者會上稱「時代不一樣了,台積電是否赴美投資,由台積電自己選擇」。外界對郭智輝言論進行解讀,認為該機構是在對台積電赴美投資開綠燈,完全交由台積電自行考慮,不再受中國台灣地區法規限制。
據悉,中國台灣當局過去為保護島內晶元製造領先地位,對半導體先進位程赴中國大陸及美國設廠採取「n+1」或「n+2」的原則(差一個世代或兩個世代)。
2024年11月,郭智輝曾就台積電是否可能提前在其亞利桑那廠生產最先進的2nm晶元回應稱,中國台灣的技術保護規則禁止台積電在中國台灣以外生產2納米晶元,台積電必須將其最尖端的技術留在中國台灣。
不過,問到台積電2nm先進位程何時最快赴美投資時,郭智輝回應道:「這要看台積電的投資進度。這不是美國要求,企業就要去的。廠商要衡量市場要求與自己的能力。」
郭智輝補充道,2納米先進位程投資高達300億美元,不確定性高,不見得到美國投資、買設備就能做,台積電將會非常審慎。「雖然台積電赴美生產能就近服務客戶,但廠商不會讓還沒穩定的產能到海外生產。」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