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五千斤!」冬捕成績揭曉,直播間一片沸騰。臘月二十三這天,快手「沉浸式東北年」10小時直播在瀋陽卧龍湖開啟。
為了這場冬捕,「魚把頭」在凌晨就開始準備,經過選位、鑿冰、下網等步驟,等待數個小時後在清晨出網。「拽,走網!」當大網從出網眼拉出時,無數十幾斤重的魚在網中翻滾,「冰湖騰魚」的壯觀場景呈現眼前。
看冬捕喝魚湯,圖個新年好彩頭。直播間里,幸福鄉村帶頭人@咱屯張老五現場架起鐵鍋,走刀、片魚、開燉,熱氣騰騰,香飄十里。
這一幕也是快手年味的縮影。這個春節,透過小小的屏幕,看冰湖冬捕大魚出水,瞅喜劇人整活兒各顯神通,賞天南海北民俗不打烊,看家鄉春晚憶故鄉情,更有明星球員達人齊拜年,短劇電影遊戲盛宴讓你宅家歡。在這方熱氣騰騰的線上大炕,年味兒正熱乎鮮活地冒著泡,窩在沙發就能聞見酸菜豬肉燉粉條的香氣直往鼻尖鑽。

視頻中的裂變年味,引「老鐵」自發分享
熱鬧的大秧歌、精美的窗花剪紙、特別的凍貨集市等與春節時令密切相關的活動使得東北成為不少人心中年味濃郁的地方。冬捕、冬練、貓冬、趕大集,曾經是專屬於東北人的年味,現在通過短視頻和直播,也成了全國人的新春意趣。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古老諺語在快手村冬奧的舞台上被賦予了全新生命力。1月的瀋陽棋盤山,已經成為全民奔赴冰雪、暢享運動歡樂的熱土,掀起一場新春運動狂歡。蘇炳添穿花棉襖走秀、金博洋一身古裝復現「冰嬉舞」、劉畊宏把動感單車搬到雪地舞台上……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畫面,在村冬奧都成為可能。

滑雪場上,只有8天雪齡的萌娃踏上雪板,即便不慎摔倒,小臉蛋上也迅速揚起笑容,拍拍身上的雪,立馬又起身繼續挑戰;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們身姿矯健,腳下踩著鋥亮的冰刀,在冰面上飛馳而過,風采不輸給年輕的小夥子們。這種跨越年齡的體育參與熱情,讓冰雪運動紮根於代際傳承之中,構築起全民運動的穩固基石。



村冬奧的獎品也延續了一貫的地方特色風格。大公雞、血腸、凍梨、凍柿子、大鵝、粘豆包,這些帶著濃郁東北地方特色的獎品,不僅犒賞了參賽者的拼搏,更承載著地域文化記憶,使得這場村冬奧成為一場有溫度、有深度、有特色的全民冰雪狂歡。

冬練之後,也少不了「貓冬」。一家人或者鄰里親朋聚在一起,嘮嘮嗑、看看喜劇來打發時間,享受悠閑的室內時光。
小年夜當天,熟悉的《劉老根大舞台》被原汁原味地搬到了線上直播間。趙家班全員身著花棉襖登場,宋小寶頂著挑染髮型以潮男形象登場,田娃、楊樹林則踩著高蹺扭起秧歌,直播間彈幕瞬間被「老鐵666」刷屏。宋小寶捧著蕎麥麵團搓出烏黑髮亮的餃子,自嘲「這色兒和我一個媽生的」,葛珊珊接茬「下鍋煮完得拿放大鏡找」。原來東北人看喜劇的快樂,來得這麼容易,打開屏幕就能實現。
按照東北人的傳統,春節還要趕大集、買年貨。@心雨鴕鳥養殖、@滿族姑娘、@潘姥姥等一眾快手達人在小年當天齊聚瀋陽蒲河,血腸攤主掄起菜刀「咚咚」剁案板,鮮紅的腸衣裹著糯米顫巍巍晃悠;賣笨雞蛋的老漢蹲在籮筐後,掏出自釀蜂蜜讓路人蘸著凍梨嘗鮮;蒸籠揭開時白霧衝天,戴狗皮帽的大爺吆喝著「豆包管飽」,蒸汽里浮動著黃米面的甜香……遠處飄來皮影戲咿呀的唱腔,孩子們攥著冰糖葫蘆從舞龍隊伍里鑽過,糖衣碎屑和鞭炮紅紙一起落在雪地上,踩出咯吱咯吱的年味。

快手上的東北的年味兒還遠不止這些。從獨家冠名《2025年遼寧衛視春節聯歡晚會》,到聯合瀋陽文旅玩轉東北洗浴文化,發起「喜氣搓澡搖」挑戰,從《東北喜樂會》到特邀中式單口喜劇人和東北喜劇達人輪番送歡樂,精彩「侃」不停。
在快手的春節盛宴中,東北年味兒只是序章。無論東西南北、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在快手找到自己喜歡的春節內容。
潘長江、趙雅芝、檀健次、時代少年團等諸多嘉賓趁著過年在快手開播,和粉絲一起嘮嘮家常、共度新春。直播中,小嶽嶽親自下廚,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被誇「一看就是在家做飯的男人」,鍋蓋一揭,香氣隔著屏幕快要溢出;時代少年團則在直播間全新演繹了《好運來》《財神來到我家門》《常回家看看》三首經典拜年歌曲,音樂一響年味就來了;方文山在書桌前圍爐煮茶,和網友分享自己收藏的絕版周杰倫專輯……

不僅如此,電競愛好者在《快競allstar·峽谷奇妙夜》上,與眾多電競選手以及吳宣儀、陳卓璇、馬賽克樂隊等明星一起,參與這場集音樂、舞蹈、互動遊戲、炫技對決於一體的電競盛會。隨著動畫的經典畫面和熟悉歌聲,《熊心未泯·live on新春音樂會》讓老鐵們前往狗熊嶺,與熊大、熊二、光頭強一起,重溫過去十二年的成長故事。
隨著春節申遺成功,非遺賀新春在快手成為風尚。在《雲上廟會》《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中,老鐵們將傳統民俗與家鄉年味緊密相連,線上線下齊歡樂,真正把非遺融入生活。
社區里的春節故事,由「家人」共同講述
快手的年味,是由每一個創作者記錄的畫面組成的。
青花瓷盤裡琥珀色拉皮顫巍巍滑落麻醬星子,焦糖色雞架撕出縷縷熏香,翠綠生菜葉疊成小山,蔥絲辣椒碎如彩墨濺落粗陶碗,蒸騰的熱氣里晃動著老東北粗獷的香氣……這是@麥子阿姨在今年春節記錄的北方年味。
「種完麥子,就往南走」。在河南種了一輩子地的@麥子阿姨,因為在快手和大冰的直播連麥,被無數網友所認識。完成「去雲南看看」的心愿後,今年春節期間,@麥子阿姨不僅體驗了北方小年,還在快手星年夜中砸中666元的金蛋,和王祖藍、潘長江等明星同台互動,更值得是被邀觀看春晚綵排,見到了一直渴望見到的閆妮。

「世界就在你的腳下,希望你去的地方也有麥子清香!」正如閆妮給她的祝福,@麥子阿姨讓大家看到平凡生活中蘊藏的無限可能,也傳遞出快手連接夢想與現實的力量。
@麥子阿姨前往北方過年的同時,在地圖的另一角,祖國的大西北,喧天的鑼鼓正敲得人心潮澎湃。高蹺隊的隊員們身著鮮艷服飾、腳下踩著高高的木棍,卻又如履平地,引得周圍陣陣驚呼。舞龍隊不甘示弱,一條金色巨龍在隊員們的舞動下翻騰穿梭,彷彿下一秒就要衝破雲霄。一張張擺滿美食的長桌整齊排列,最顯眼的當屬那剛剛宰殺、還冒著熱氣的一整頭年豬,香氣四溢……這是寧夏的90後@村支書張瑋,在楊坪村自掏腰包給大家辦的村宴社火大席現場。
參加大席的有本地村民,更有天南地北的網友粉絲。直播間還有網友看到來蹭飯的自家親戚,「這不是我姑舅爸嗎?」@村支書張瑋盡顯年青一代村幹部的擔當與熱情,讓鄉村年俗突破地域限制,煥發出新活力,展現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新風貌與凝聚力。
與此同時,東南沿海,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抬神轎的壯漢們步伐矯健且整齊劃一,他們身著傳統服飾,神色莊重,神轎上精美的木雕在雨霧中若隱若現,散發著莊嚴肅穆的氣息。還有身著古裝的孩童們,手持花燈,輕盈地走著舞步,花燈的微光在雨幕中搖曳,宛如夢幻之境。這是@黃曉明在快手分享的視頻,春節留在福建拍戲的他專程帶父母去看了游神,「感覺沒看夠,我過幾天準備換個村子再看看」。

@黃曉明的分享也引起不少外地人的好奇,帶動了更多人關注南方特色年俗。他的驚嘆與意猶未盡,引發大眾對傳統民俗的好奇與探索欲,讓小眾民俗走向大眾視野。
金蛇獻瑞、火舞翩躚、風火流星……作為首個非遺春節,快手非遺達人們也分享了獨屬於中國的浪漫式年味。一條威風凜凜的火龍在舞龍者手中蘇醒,絢麗奪目的火裙隨著舞者的旋轉連成火圈,鐵花在跑酷達人的腳下綻放,當舞火龍、打鐵花這些非遺技藝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傳承,海內外華人在同一刻都感受到了震撼和共鳴。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點的是人間煙火,演的是國泰民安,閃的是萬家燈火,寓的是喜樂平安。」

無論是@麥子阿姨從北到南、從南到北的遊歷,感受異地年味兒;還是@村支書張瑋自掏腰包辦社火大席,傳遞鄉村過年的熱鬧;還是@黃曉明分享福州游神的壯觀場景;以及非遺達人們展示的鐵花飛舞,這些創作者既有普通農民,也有明星達人,他們分享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對人間煙火氣的註解。
用戶間的春節參與,令「親人」提升年味
春節對於廣大民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等,以前親朋好友一起慢下來,聚在一起過新年、穿新衣的儀式感反而在逐漸淡化。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人通過積極觀看、參與網路上的春節內容與活動來提升過年的氛圍感、參與感。「刷著快手上的各色過年視頻,感覺是跟著全國各地的親人回家拜年了,過年的氣氛更重了。」用戶小張說。
在快手上,老鐵們不僅可以跟著由廣州番禺村民組成的長達上百米的巡遊隊伍,在鞭炮聲中參加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十鄉會景」巡遊;也能對藏民們分享的年夜飯——氂牛肉包子、油條、各式炒菜垂涎三尺;更能從第一次來山東過年的義大利女婿直接趴到地上向小舅子敬酒的視頻中開懷大笑……
「更開心的還是能在快手中搶到紅包,讓自己剁手有了好『借口』。」用戶小陳對南都記者說,從1月15日以來,她在空閑的時候進入春節主會場,便可通過搖發財樹的方式參與搶黃金領紅包的活動。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魏敬軍撰文稱,近年來,直播間已成為人們歡慶春節的新空間。快手的一系列春節主題直播活動,讓親情與鄉情在數字的海洋里蔓延,成為富有年味和煙火氣的社區。
而作為短視頻和直播領域重要的頭部玩家,快手已經成為今年春節最熱鬧的線上大院。
年味的真諦,始終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緊密相連。無論是與親人在村宴上的重逢,還是與家人圍坐一堂的年夜飯,或是與鄰里發小一起趕集,這些充滿人情味的春節瞬間,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無數創作者用鏡頭定格下這些珍貴瞬間,讓年味在快手社區里處處生香。
這些源於生活、紮根真實的記錄,如同點點繁星,匯聚成璀璨星河,為快手社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時刻,快手用年味串起情感的紐帶,用煙火氣驅散孤獨,用最樸實的人情味滋養著每個遊子的心靈。
年味越來越淡了嗎?快手創作者@陝北霞姐也問到了這個問題。
「媽,現在可多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你是怎麼想的?」
「只要你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團團結結就好了。過完年,你們就又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一年也聚不了幾回」。

正如@陝北霞姐在視頻里和她母親的這段對話,年味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人和人的聯繫,只要親情和鄉情在,年味就一直在。透過快手,你和人的聯繫,也能跨越山海。
撰寫:南都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