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2024年07月08日00:50:11 時尚 4670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暑假快到了,北京三、五、七年級的孩子們該開始為下個學年的體育測試做準備。這個暑假是加強體能訓練的最好機會。但是去哪兒練,成為困擾一些學生和家長的事情。

尤其是在東西城上學的孩子,很多學校操場小、沒跑道,在社會體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學生把目光對準了家門口的大學操場。然而,一部分學校的大門仍然緊閉著。

「熾熱的陽光照在空蕩蕩的操場上,然而我卻只能去大馬路上跑步吸尾氣。」一位初一學生說。

01 體測在即找不到練習操場,

中小學生把目光投向周邊高校

楊女士的孩子在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衚衕小學上學,孩子的體測成績各項都很不錯,只有短跑一項成績有些拖後腿。而且不僅是楊女士家的孩子,班上其他孩子的短跑也都是弱項。

楊女士覺得,這主要是學校太小、沒有合適的跑道給孩子們訓練導致的。

「馬上上六年級,孩子就要面臨50米×8的折返跑項目體測了,在學校練習時,孩子們要25米的距離來回跑16趟,雖然老師會在跑步成績上每趟減1秒,但孩子們跑起來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等於是才跑25米就要轉身折返,速度根本上不來。」

其實,在北京市內,尤其是在東城、西城兩區,有不少這種「袖珍學校」,正因為學校面積小,所以操場跑道的規格受到了限制。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一些城區小學的操場太袖珍

比如,北青報記者探訪的培新小學、東交民巷小學、黃城根小學、板廠小學等學校,都只有塑膠運動場而沒有跑道。學校工作人員表示,孩子們上體育課就是在塑膠運動場上課,跑步也是在運動場上選擇合適的長度來訓練。

找不到標準操場,於是有家長就將希望投向了周邊的大學。

家住北京海淀區的劉先生,孩子9月份開學就要上六年級了,即將面臨六年級體測,他也提到了50米×8的這個體測項目:「這個項目是折返跑,差半米來回就是好幾米出去了。」所以,劉先生一直為找不到適合的場地發愁。

後來,他想到了離家不遠的人民大學,「人大裡面肯定有標準田徑場,100米的一半就是50米,這樣來回練習折返跑效果肯定更好。」

於是,劉先生利用周末帶孩子去了人民大學,沒想到卻吃了閉門羹。

人民大學門口的保安告訴他,社會人員不能隨便進入學校,需要在公眾號「人大通」上提前預約,然後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才可以進入。

劉先生隨即打開「人大通」卻發現,最近一周的入校參觀名額都已經約滿,要想預約得提前一周才行。而且按照這個規則,如果暑假期間孩子想每天定期去人大的體育場跑步,那麼就得每天都要提前一周預約。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人大通」預約小程序

劉先生覺得這樣的入校制度太麻煩,但人大校門處的保安告訴他,這已經是今年新改的政策,以前是必須要有校內師生預約訪客登記才可以進入,校外人員自從疫情以後就不能隨便進入了。

人民大學進不去,再往北邊走走呢?劉先生去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打聽了一下,跟人大的情況差不多,需要個人提前預約,但是打開清華和北大的預約程序一看,一周之內全都約滿了。

02 探訪:部分大學對外限制開放,

也有高校仍封閉管理

北京的高校開放程度如何?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高校的開放程度不一,開放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還有的學校至今未向社會開放。

作為中國的「頭部」高校,「清北人」三所大學雖然開放了個人預約入校,但預約名額非常搶手,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很難約上。

北青報記者曾至少三次打開這三所學校的預約程序,每次打開顯示的都是最近六天「約滿」狀態。有的時候還會趕上系統bug無法顯示、校園活動或升級改造不開放等情況,且清華大學的預約小程序顯示,每人每年僅可成功預約一次。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的預約程序

在互聯網上也有人吐槽「清北人」三所高校的入校政策。有網友表示,每天早上8點北大會放出預約名額,她就捧著手機搶,結果填完信息再一確認,系統就告訴她已經約滿了,「大家的手速都那麼快嗎?」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北京大學的預約程序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算得上是校園開放的第二梯隊,這些學校都只在周末或節假日限時開放,開放期間市民可以刷身份證進校,工作期間則不對社會開放,必須通過校友預約才能進入。

北京工業大學平樂園主校區的安保人員表示,目前學校只在周末和節假日限時開放,至於寒暑假期間是否開放尚不得知。「反正寒假的時候不讓進,暑假估計更不讓進了,暑假的人肯定比寒假還多。」

此外,還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樣的學校,除了在周末、節假日開放外,工作日的晚上和寒暑假也限時開放。根據對外經貿大學貼出的開放時間通知顯示,工作日的晚6點到9點,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的上午10點至晚上7點對校外人員開放。

但是這樣的開放時間,很難滿足市民的要求。住在櫻花西街的張先生認為,對外經貿大學在周末、節假日和暑假的開放時間,恰好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早上晨練進不去,晚上散步也進不去。

相對開放程度最高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高校,均為刷身份證或現場掃碼登記即可入校。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對外經貿大學貼出的開放時間通知

北青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至今仍然有部分高校採取封閉措施,不對外開放。除了北工大通州校區和外交學院之外,其他多為藝術類院校。如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

北工大通州校區的保安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從疫情以後就一直封閉,至今未開放主要是因為馬上要升級改造,等各處設施安裝上閘機後,就會擇機對社會開放。

外交學院校門口的值班人員也表示,疫情前學校是可以隨便出入的,但疫情至今學校都沒有對外開放,社會人員只能通過本校師生預約進入。

03 大學校園該不該開放?

教育部早已定調

對於很多從小住在高校扎堆的海淀區的80後來說,大學校園開放是自然而然的事,有些人甚至從沒聽說過哪所大學是封閉不讓進的。

家住櫻花西街的市民張先生就是一名80後,他記得,在他讀高中上大學的年代,家周邊的幾所高校他都是常去的,每到暑假,他就會去北京化工大學的操場上踢足球,去中醫藥大學的籃球場打籃球,高三那年他還經常去對外經貿大學的空教室里上自習。後來,他還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校園裡邂逅了自己的妻子。

對於張先生來說,這些大學跟他自己的母校一樣親切,「沒有開放的大學就沒有我們後來的家庭。」他說。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門口排著預約參觀的長隊

疫情時,大學關閉了校門,但如今,不少高校還延續著封閉管理的思路,而這種封閉管理,也給校際交流帶來了影響。

一位在北師大讀心理學的同學表示,疫情期間他們有很多調研課題都因為各學校封閉管理而無法搞下去,只能被迫更換研究題目和方向。

這兩年,關於大學校園該不該開放,出現過不同的聲音。有學生習慣了校園的封閉管理,認為校園放開後,社會人員大量進入「象牙塔」般的校園,會給校園造成秩序和安全上的隱患。

「從本校的學生角度來說,我不想學校打開。但是從一名中國社會的大學生角度來說,我覺得學校有義務向社會開放,因為高校還有社會教育屬性。」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學生說,她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自己曾經參觀過北大,雖然最後高考自己沒有考上北大,但感受過大學的生活學習環境,也給她後來高考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就應該對外開放。山東大學的一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在他的認知里大學就應該開放,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應該供社會民眾使用,尤其是在周末和工作日下班以後的時間,因為公立大學不僅僅是在讀學生的大學,也是社會的大學。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大學校園需要刷臉才能進入

關於大學校園是否應該開放,教育部此前就有過公開回應。2024年1月2日,教育部在網站上發布了《關於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329號(教育事業類428號)提案答覆的函》,就《關於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過校園開放服務城市和區域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案》進行答覆。

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大學校園更好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大學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權益。同時,指導高校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在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和師生學習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園開放和內部管理達到平衡。

找不到體測備戰場地的中小學生,半掩著的大學校門 - 天天要聞

北外開放的大學操場上,有小朋友在玩籃球

撰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朱健勇

實習生 李睿潔 任玉函 薛聿君 (杜水靜 孟伊娜 林樂澄 余蒙蒙 李晴 吳怡欣 宋欣曄 曾敏對本文亦有貢獻)

統籌 | 林艷 張彬

圖片丨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攝(頭圖為培新小學 朱健勇攝)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正觀視評:老師怒斥學生不報清北,「唯名校論」才是教育的失敗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老師怒斥學生不報清北,「唯名校論」才是教育的失敗

高考志願不報清北,是不是「教育的失敗」?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老師因3名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怒斥其「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認為其是「教育的失敗」,憤怒解散該清北團隊合作微信群。目前,學校和老師向學生及家長表達了歉意,三名學生也已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報志願。聽到這兒,大家覺得是...
一系列召回事件後,又一羅馬仕充電寶充電時爆炸 - 天天要聞

一系列召回事件後,又一羅馬仕充電寶充電時爆炸

【TechWeb】繼一系列充電寶召回事件之後,充電寶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最新一起事件中,微博熱搜詞條#又一羅馬仕充電寶充電時爆炸#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據報道,一名網友在辦公室監控視頻中發現,一個非召回型號的羅馬仕充電寶在充電時突然爆炸並起火冒煙。目擊者稱,該充電寶是同事去年購買的,在充電時突...
極目幫辦|尺寸還沒敲定,「下單生產」已搶先?蘇州消費者投訴慕思門店:一天之差,退款咋就卡了殼? - 天天要聞

極目幫辦|尺寸還沒敲定,「下單生產」已搶先?蘇州消費者投訴慕思門店:一天之差,退款咋就卡了殼?

極目新聞記者 康旭陽 李秀琴家住江蘇蘇州的陳先生近日反映,他在當地匯海隆家居的DeRucci慕思線下門店訂購了定製床具,回家才知道家人已提前購置同類產品,次日就提出退款,卻遭拒。門店稱「工廠已下單」且「無退款先例」,如堅持退款需要扣除50%違約金,這讓陳先生感覺無法接受:「尺寸都沒確認?是怎麼下單生產的呢?」尺...
賦能基層調解!簡陽百名勞動爭議調解員集中「充電」 - 天天要聞

賦能基層調解!簡陽百名勞動爭議調解員集中「充電」

簡陽市融媒體中心7月7日,2025年簡陽市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員培訓班在市委黨校正式開班。本次培訓由市司法局、市人社局聯合舉辦,旨在提升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員法律政策水平與前端化解能力,進一步強化勞動關係源頭治理,來自全市的100名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員參與培訓。此次培訓為期四天,邀請到多名一線專家授課,課程設置緊扣實...
我的就業故事|上海政法學院馮宇馨:青春不設限,從傳媒到金融我實現了跨界 - 天天要聞

我的就業故事|上海政法學院馮宇馨:青春不設限,從傳媒到金融我實現了跨界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2025屆畢業生馮宇馨入職中國銀行,她是如何實現從傳媒到金融的跨界之旅的?以下是她講述的就業故事:四年前,懷揣著對傳媒行業的熱愛和赤誠的新聞理想,我將上海政法學院紀錄片學院的廣播電視學專業,填入了我的高考志願,當時的我應該不會想到,四年後會走進中國銀行的大門,開啟一段從傳媒到金...
大三女生墜崖,記住探險不是犯險 - 天天要聞

大三女生墜崖,記住探險不是犯險

文丨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李躍又一起戶外探險悲劇。據紅星新聞消息,7月7日,在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鎮玉湖村至文海村徒步路線失聯的大三女生程霞從懸崖墜落,已經確認其不幸身亡。今年20歲的程霞在貴州大學就讀,有戶外經驗。程霞姐姐告訴媒體,程霞在大學期間曾經去過武功山和峨眉山——某種程度上,正是這樣的「戶外...
長期穿這種鞋,可能讓小腿變粗 - 天天要聞

長期穿這種鞋,可能讓小腿變粗

夏天一到,許多人就將洞洞鞋「焊」在了腳上,覺得它透氣又舒適,無論去哪兒都穿著。事實真的如此嗎?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手足外科主治醫師李多玉表示,實際上洞洞鞋的透氣性並不好,長期穿可能導致足部真菌感染,此外還可能讓小腿越變越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