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到了,北京三、五、七年級的孩子們該開始為下個學年的體育測試做準備。這個暑假是加強體能訓練的最好機會。但是去哪兒練,成為困擾一些學生和家長的事情。
尤其是在東西城上學的孩子,很多學校操場小、沒跑道,在社會體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學生把目光對準了家門口的大學操場。然而,一部分學校的大門仍然緊閉著。
「熾熱的陽光照在空蕩蕩的操場上,然而我卻只能去大馬路上跑步吸尾氣。」一位初一學生說。
01 體測在即找不到練習操場,
中小學生把目光投向周邊高校
楊女士的孩子在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衚衕小學上學,孩子的體測成績各項都很不錯,只有短跑一項成績有些拖後腿。而且不僅是楊女士家的孩子,班上其他孩子的短跑也都是弱項。
楊女士覺得,這主要是學校太小、沒有合適的跑道給孩子們訓練導致的。
「馬上上六年級,孩子就要面臨50米×8的折返跑項目體測了,在學校練習時,孩子們要25米的距離來回跑16趟,雖然老師會在跑步成績上每趟減1秒,但孩子們跑起來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等於是才跑25米就要轉身折返,速度根本上不來。」
其實,在北京市內,尤其是在東城、西城兩區,有不少這種「袖珍學校」,正因為學校面積小,所以操場跑道的規格受到了限制。
一些城區小學的操場太袖珍
比如,北青報記者探訪的培新小學、東交民巷小學、黃城根小學、板廠小學等學校,都只有塑膠運動場而沒有跑道。學校工作人員表示,孩子們上體育課就是在塑膠運動場上課,跑步也是在運動場上選擇合適的長度來訓練。
找不到標準操場,於是有家長就將希望投向了周邊的大學。
家住北京海淀區的劉先生,孩子9月份開學就要上六年級了,即將面臨六年級體測,他也提到了50米×8的這個體測項目:「這個項目是折返跑,差半米來回就是好幾米出去了。」所以,劉先生一直為找不到適合的場地發愁。
後來,他想到了離家不遠的人民大學,「人大裡面肯定有標準田徑場,100米的一半就是50米,這樣來回練習折返跑效果肯定更好。」
於是,劉先生利用周末帶孩子去了人民大學,沒想到卻吃了閉門羹。
人民大學門口的保安告訴他,社會人員不能隨便進入學校,需要在公眾號「人大通」上提前預約,然後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才可以進入。
劉先生隨即打開「人大通」卻發現,最近一周的入校參觀名額都已經約滿,要想預約得提前一周才行。而且按照這個規則,如果暑假期間孩子想每天定期去人大的體育場跑步,那麼就得每天都要提前一周預約。
「人大通」預約小程序
劉先生覺得這樣的入校制度太麻煩,但人大校門處的保安告訴他,這已經是今年新改的政策,以前是必須要有校內師生預約訪客登記才可以進入,校外人員自從疫情以後就不能隨便進入了。
人民大學進不去,再往北邊走走呢?劉先生去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打聽了一下,跟人大的情況差不多,需要個人提前預約,但是打開清華和北大的預約程序一看,一周之內全都約滿了。
02 探訪:部分大學對外限制開放,
也有高校仍封閉管理
北京的高校開放程度如何?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高校的開放程度不一,開放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還有的學校至今未向社會開放。
作為中國的「頭部」高校,「清北人」三所大學雖然開放了個人預約入校,但預約名額非常搶手,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很難約上。
北青報記者曾至少三次打開這三所學校的預約程序,每次打開顯示的都是最近六天「約滿」狀態。有的時候還會趕上系統bug無法顯示、校園活動或升級改造不開放等情況,且清華大學的預約小程序顯示,每人每年僅可成功預約一次。
清華大學的預約程序
在互聯網上也有人吐槽「清北人」三所高校的入校政策。有網友表示,每天早上8點北大會放出預約名額,她就捧著手機搶,結果填完信息再一確認,系統就告訴她已經約滿了,「大家的手速都那麼快嗎?」
北京大學的預約程序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算得上是校園開放的第二梯隊,這些學校都只在周末或節假日限時開放,開放期間市民可以刷身份證進校,工作期間則不對社會開放,必須通過校友預約才能進入。
北京工業大學平樂園主校區的安保人員表示,目前學校只在周末和節假日限時開放,至於寒暑假期間是否開放尚不得知。「反正寒假的時候不讓進,暑假估計更不讓進了,暑假的人肯定比寒假還多。」
此外,還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樣的學校,除了在周末、節假日開放外,工作日的晚上和寒暑假也限時開放。根據對外經貿大學貼出的開放時間通知顯示,工作日的晚6點到9點,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的上午10點至晚上7點對校外人員開放。
但是這樣的開放時間,很難滿足市民的要求。住在櫻花西街的張先生認為,對外經貿大學在周末、節假日和暑假的開放時間,恰好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早上晨練進不去,晚上散步也進不去。
相對開放程度最高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高校,均為刷身份證或現場掃碼登記即可入校。
對外經貿大學貼出的開放時間通知
北青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至今仍然有部分高校採取封閉措施,不對外開放。除了北工大通州校區和外交學院之外,其他多為藝術類院校。如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
北工大通州校區的保安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從疫情以後就一直封閉,至今未開放主要是因為馬上要升級改造,等各處設施安裝上閘機後,就會擇機對社會開放。
外交學院校門口的值班人員也表示,疫情前學校是可以隨便出入的,但疫情至今學校都沒有對外開放,社會人員只能通過本校師生預約進入。
03 大學校園該不該開放?
教育部早已定調
對於很多從小住在高校扎堆的海淀區的80後來說,大學校園開放是自然而然的事,有些人甚至從沒聽說過哪所大學是封閉不讓進的。
家住櫻花西街的市民張先生就是一名80後,他記得,在他讀高中上大學的年代,家周邊的幾所高校他都是常去的,每到暑假,他就會去北京化工大學的操場上踢足球,去中醫藥大學的籃球場打籃球,高三那年他還經常去對外經貿大學的空教室里上自習。後來,他還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校園裡邂逅了自己的妻子。
對於張先生來說,這些大學跟他自己的母校一樣親切,「沒有開放的大學就沒有我們後來的家庭。」他說。
清華大學門口排著預約參觀的長隊
疫情時,大學關閉了校門,但如今,不少高校還延續著封閉管理的思路,而這種封閉管理,也給校際交流帶來了影響。
一位在北師大讀心理學的同學表示,疫情期間他們有很多調研課題都因為各學校封閉管理而無法搞下去,只能被迫更換研究題目和方向。
這兩年,關於大學校園該不該開放,出現過不同的聲音。有學生習慣了校園的封閉管理,認為校園放開後,社會人員大量進入「象牙塔」般的校園,會給校園造成秩序和安全上的隱患。
「從本校的學生角度來說,我不想學校打開。但是從一名中國社會的大學生角度來說,我覺得學校有義務向社會開放,因為高校還有社會教育屬性。」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學生說,她還記得上中學的時候,自己曾經參觀過北大,雖然最後高考自己沒有考上北大,但感受過大學的生活學習環境,也給她後來高考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就應該對外開放。山東大學的一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在他的認知里大學就應該開放,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應該供社會民眾使用,尤其是在周末和工作日下班以後的時間,因為公立大學不僅僅是在讀學生的大學,也是社會的大學。
大學校園需要刷臉才能進入
關於大學校園是否應該開放,教育部此前就有過公開回應。2024年1月2日,教育部在網站上發布了《關於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329號(教育事業類428號)提案答覆的函》,就《關於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過校園開放服務城市和區域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案》進行答覆。
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大學校園更好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大學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權益。同時,指導高校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在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和師生學習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園開放和內部管理達到平衡。
北外開放的大學操場上,有小朋友在玩籃球
撰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朱健勇
實習生 李睿潔 任玉函 薛聿君 (杜水靜 孟伊娜 林樂澄 余蒙蒙 李晴 吳怡欣 宋欣曄 曾敏對本文亦有貢獻)
統籌 | 林艷 張彬
圖片丨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攝(頭圖為培新小學 朱健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