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碗「書房裡的養生面」走進大眾視野的麵食品牌和府撈麵,披露了最新的經營信息。近日,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召開「2024年度總結暨2025戰略大會」,創始人李學林在會上表示,2024年全年,和府撈麵營收達25億元。對比過去幾年經營數據,和府撈麵實現連續正向增長。
過去一年,和府撈麵市場動作力度很大:號稱降價32%,被認為是「壯士斷腕」;用有機、綠色認證食材,打造健康綠色品牌理念;上新菜單直接請12萬人吃面等,但餐飲行業的本質仍是「復購率」與「口碑」的比拼。在業內人士看來,若和府撈麵能真正實現「高品質」與「超性價比」的平衡,或許能在中式麵食的萬億市場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長壽」之路。
行業寒冬下的增長
2024年的餐飲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上半年,北京餐飲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8%,上海餐飲業上半年營業利潤為負,多家老牌高端京滬餐廳紛紛停業或倒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和府撈麵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從和府撈麵自身的經營數據來看,2024年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5%。同店銷售額是衡量餐飲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反映了企業現有門店在排除新店擴張等因素後的實際運營能力。同店銷售額的下滑,意味著和府撈麵在老顧客的維護以及單店盈利能力方面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回顧和府撈麵此前的發展歷程,自2012年在江蘇成立以來,憑藉「書房裡的養生面」這一獨特定位,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同時,和府撈麵一直備受資本青睞。企查查app信息顯示,2016年-2022年,和府撈麵拿到了6輪融資,融資數額超16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資本、龍湖資本、華映資本等,2021年,其8億元的e輪融資更是創下了國內連鎖麵館行業的最高融資紀錄。
過去10年,和府撈麵在全國範圍內覆蓋80多個城市,直營門店數量超過500家,會員數量超2000萬。
2024年全年,和府撈麵的營業收入達到25億元,這一數字相較於過往年度的財務數據,顯示出和府撈麵持續增長的經營態勢。
在對上交所年報問詢函的回復中,和府撈麵的股東之一絕味食品披露了江蘇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2022年期間的財務業績。數據顯示,和府撈麵在上述三年分別實現了11.07億元、17.32億元和14.56億元的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虧損2.06億元、2.11億元和2.99億元。進入2023年,和府撈麵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48%,實現了自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盈利。
從「書房裡的面」到「白領食堂」
和府撈麵曾以「中式書房」場景與高端定位吸引中產消費者。餐飲品牌數據查詢平台「窄門餐眼」統計,截至2024年3月2日,和府撈麵主要產品價格在25元-108元區間,售價最高的產品是108元的長壽鄉金蟹黃拌面。
但在行業寒冬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謹慎,對價格的敏感度大幅提高。和府撈麵的高價格策略,使得一部分消費者開始望而卻步。不過,面對行業寒冬和自身同店銷售額下滑的困境,和府撈麵主動採取了一系列變革措施,力求在危機中突圍。
一開始,和府撈麵在價格體系上進行了優化,降低菜品售價。在2023年12月底的公司品牌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李學林就對外表示,以會員價為標準,當時公司30元以下產品已佔一半,30元-40元價位段的產品佔比約45%,40元以上產品佔比為5%。為豐富20元-30元的產品菜單,和府撈麵陸續推出了小吃、炸物和飲品等品類。
根據「窄門餐眼」截至2024年3月2日數據,和府撈麵最新的人均消費在32.79元左右,相比之下,此前客單價則高達40元-50元,價格總體降幅在30%左右。通過價格調整,和府撈麵讓自己的產品更加親民,吸引了更多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2024年,「和府聽勸降價」「有機食材,放心不貴」成為大眾點評上的熱門詞條。從2024年6月18日開始,和府主流產品價格帶基本降至16元-29元之間,但是依舊保留了兩款高端產品,巨無霸牛三寶和蟹黃面。據了解,新菜單上線後,營收增加了約35%。這一策略在cbd等白領聚集區初見成效,部分門店甚至被稱為「白領食堂」。
同時,在產品層面,和府撈麵引入有機大米、地理標誌農產品等食材,試圖在低價中保留「健康」形象。據報道,和府撈麵每碗飯有機大米含量在50%以上、配菜是綠色認證的野筍和地理標誌認證的黑塌菜。
為「性價比」鋪路
和府撈麵從「中產標籤」向「性價比路線」轉折,也揭示了餐飲行業最殘酷的真相:價格戰從來不只是數字遊戲,而是從農田到餐桌的整條產業鏈效能競賽。
實際上,和府撈麵在去年採取了一種近乎「自曝家底」的方式,積極地正面回應了質疑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將和府撈麵看得更「清楚」。和府撈麵開啟了中央廚房透明化之路,同時主動拍攝了央廚的生產流程,並將其全網公開,讓廣大消費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生產環節。此外,和府撈麵還邀請了用戶代表親臨現場,進行觀摩和監督,以確保整個生產過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024年9月,和府撈麵開展了探廠直播活動,李學林親自下場招募宣傳,甚至開出10000元的日薪,尋找央廚的「一日老闆」,讓消費者有機會親自體驗和監督生產過程。這一活動最終吸引了85萬多消費者圍觀。
李學林說,和府一直在著手打造「前店後廠」,希望消費者通過門店的可視系統看到和府餐品「背後」的製作過程。
實際上,和府撈麵在開出第一家門店之前,其背後自有央廚的產能就已能滿足1000家以上門店的標準化運營。目前,和府撈麵擁有近10萬平方米的現代食品產業園,可支撐未來5-10年的門店發展以及在全國範圍內的冷鏈配送需求。
自建立中央廚房並打通供應鏈以來,和府撈麵已實現食材的自主採購、新產品的自主研發、產品的自主生產以及食品安全的嚴格控制,從而確保了高效運作。在業內人士看來,相較於市場上普遍採用的第三方預製菜供應商,和府撈麵的中央廚房能夠提供定製化的菜品服務,此舉不僅增強了供應鏈的議價能力,還在食材品質、環境衛生、烹飪流程等方面實現了嚴格監管,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