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得快,錯得少,還懂得多!
她究竟是誰?
身著一席典雅襦裙,還能精通143國語言,眼前這個可愛的國風形象就是武漢數命科技最新推出的拳頭產品——數字人「荊小楚」,已經在全國30餘家博物館上崗,成為遊客們的貼心嚮導。
規劃遊覽路線,講解館藏文物,通過手機一鍵拍照識別並講解文物背後的趣味故事……這些還不夠,走出博物館,她與夥伴們的身影已經遍布醫療、文旅、政務等諸多領域。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數字人代替專家提供專業服務,想出這個點子的正是來自武漢數命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的90後男孩—羅弼文。這個7年前從大學寢室創業起家的小公司,如今已擁有近1000個數字員工,在全國各地大顯身手。
「感謝信」也是榮譽證書
在數命科技展廳的一面榮譽牆裡,陳列著近年來企業參加各類大小賽事獲得的榮譽獎項。有意思的是,這當中還陳列著不少落款來自宜昌、荊州等地的「感謝信」,細數下來比獎項還多。「這讓我非常有感觸,因為所做的產品被用戶認可了,這些『感謝信』也是榮譽證書。」數命科技創始人羅弼文告訴記者。
在近一個小時的採訪里,「用戶」這個詞兒,羅弼文提了53次。他說,武漢年輕人眾多,是華中地區最具活力的市場,湖北又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一大批專家學者在此聚集,應用場景的豐富程度也是首屈一指。「市場需求就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這也是我們選擇湖北,留在武漢的原因之一。」
「95後」青年的創新力量
在數命科技7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辦公區僅佔了一半。公司內有一個比會議室還大的「露營風」茶水間,配備了「健身教練」「圖書管理員」「桌游夥伴」和「生活阿姨」,各司其職的「數字人」隨時為員工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00後」的牛銘向我們展示起了她的數字分身「牛肉麵」。諧音「牛又面」的這個數字分身只需掃一掃工牌上的二維碼便躍然眼前,微笑著打招呼:「你好,我是數命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人事部的牛又面,很高興見到你!」
「武漢有100多萬的大學生,不僅是一個數字,也反映了這裡的青春、活力和它的創造性。」羅弼文告訴記者,在企業的研發室,匯聚了來自湖北、江蘇、四川等地的一群年輕人,他們中不少都有著「95後」「海歸」「碩博」等標籤。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團隊,已經在ai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去年,公司內部舉辦了一場「ai大賽」,一位同事憑藉「關鍵信息自動閱讀與總結ai工具」贏得了5萬元獎金。熱情與活力也為數命科技創造出更多可能。
從「單兵作戰」到「攜手而行」
2017年羅弼文從美國學成歸國,一間沒有空調的出租屋成了數命科技的第一個落腳點,從創業初期的默默無聞到如今成為「ai數字人」領域的「新貴」,對數命科技來說,成長的過程並不簡單,但也不乏呵護。「創業者最大的恐懼來源於他的孤獨,但在這裡我們是攜手而行。」羅弼文告訴我們,武漢的吸引力除了活力,還有熱帶雨林般的創業生態,「特別是在創業初期,政府部門對接的科創資源,讓我們加速跨越了『死亡之谷』」。
入駐留學生創業園,享受三免六減的租金福利;入選「3551光穀人才計劃」;藉助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算力訓練模型……光谷這片沃土,不僅讓羅弼文的夢想迅速成長,也聚集了百餘家同樣「小而美」的科創型企業,聚焦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八成以上都是近兩年成立的初創型企業。
「我們會經常邀請在園的一些企業參加高水平高質量賽事,幫助他們擴大知名度。同時對高層次人才給予一定的生活和創業補助。」光穀人才集團武漢留學生創業園副主任付雅嘉告訴記者。
陽光雨露下,越來越多的科技種子落地荊楚,向下紮根,向陽生長。
去年,羅弼文將公司更名為數命科技,用他的話說,「我們的目標是數字生命永生。」數命科技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ai的創新,更是關於一群年輕人的勇氣和夢想。湖北歷史底蘊深厚,產業基礎堅實,現擁有各類高校132所,高新技術企業一萬四千餘家,是名副其實的人才大省,科創重鎮。為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眼下,湖北積極築巢引鳳、向新而行,實施 「楚天英才計劃」 等重大人才工程,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以資金+政策+服務傾心打造「創業氣氛組」。讓才智更有為,讓市場更有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抓機遇,完成 「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的使命任務,為全國發展大局增光添彩。
(長江雲新聞記者 李琨 田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