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於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里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本期,小體為你講述一段
上海射擊運動員劉正宏
向世界紀錄衝擊的故事
向世界紀錄衝擊
1981年10月,全國射擊分項賽在杭州市郊古盪射擊場舉行。26日上午,在裁判員「放」的口令下,男子氣手槍比賽開始了。隨著清脆的槍聲,靶紙不時地通過自動輸送帶傳到運動員手中。
按規定,射手要在一個半小時內對直徑只有12毫米的10環目標進行40發的射擊。這個比一分硬幣還小的十環,在十公尺距離上對視力稍差些的人別說擊中,就是看也不一定能看清。年僅17歲的上海選手劉正宏,正按預定要求進行了試射。記分射的第一發打了個上9環,他冷靜地分析了情況,果斷地對手槍進行了修正,較為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組十發的射擊,成績是98環。如按這樣打下去,四十發的成績是392環,這就意味著可能打破江蘇選手尤建忠在1980年創造的389環的全國紀錄。
不過,成敗是貫穿於比賽的全過程,直至最後一發。參加同一組比賽的有名將蘇之勃、王義夫,他們都以100環的成績結束了第一組的射擊。此後的比賽中,劉正宏憑藉正確的技術動作,一股勁地以99環的成績完成了第二、三組的射擊。他的出色表現也吸引了現場觀眾,大家逐漸圍到他的身後,注視著最後一組的射擊。
劉正宏在作射擊準備
當劉正宏打完第39發時,所有人都盼望著他能衝破世界紀錄,這時環數已跑了五環,時間只剩兩分鐘。在正常情況下,完成一次發射要不了一分鐘。但大家都很明白,最後這發子彈必須是十環,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選手394環的世界紀錄。
在這關鍵時刻,觀眾們都屏住了呼吸,氣氛異常緊張。此時,劉正宏沒有急於舉槍瞄準,而是閉目靜立。這可急壞了觀眾們,因為時間一到,裁判員「停放」的口令後再射出的子彈均屬「脫靶」。只見劉正宏在三十秒鐘的心理調節後果斷地舉槍,成功地完成了最後一次射擊。十環!總計395環!打破世界紀錄!人群中熱烈的掌聲、歡呼聲融合在一起,劉正宏放下槍,急步走向他的心理指導老師溫中申,緊緊握住他的手,滿懷深情地說:「老師,我們的心理定向實現了!」這難得的395環,不知滲透了劉正宏的多少汗水和盧教練、溫老師多少心血。
心理+身體的雙重訓練
射擊,如同其它體育項目一樣,往往由於運動員「臨場緊張」而影響了技術水平的發揮,在身體訓練和戰術訓練的同時,把心理訓練作為射擊訓練中一個重要課題,已被國外教練員、運動員所重視。
劉正宏的心理訓練是從1980年開始的。1980年年底,心理指導老師溫中申在上海市運動技術學校的射擊和射箭兩個項目中組織心理訓練,不少同學懷著濃郁的興趣,紛紛要求參加。但因名額有限,開始時劉正宏還未列入訓練名單。出於強烈的求知慾,劉正宏被溫老師發現了,決定讓他成為正式學員,與大家一起上課。
劉正宏一直堅持刻苦訓練,為了迎接這次比賽,他在一個月前的摸擬比賽中已確定了這次比賽的模式,並且在以後的訓練中使其深化。直至比賽的前一天,他還靜躺在床上,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念動訓練。他的認真、堅韌的精神是心理訓練的成功所在。
心理和生理是一個整體。按照溫老師和盧教練的商定,在劉正宏心理訓練的同時加強了身體訓練,並把重點放在靜力和專項耐力上。這次他能在一個半小時的比賽中,握把未松,雙腳未動,一氣呵成,顯示出他良好的身體素質。打破世界紀錄時,劉正宏雖只有17歲,但他已度過六個年頭的系統業餘訓練,因而在技術上日趨成熟。正是由於技術、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的正常揉合和發揮,劉正宏向世界紀錄的衝擊才獲得了成功。
作者:上海體育
文:上海體育圖:上海體育編輯:吳雨倫責任編輯: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