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丙的悲劇性解讀
前言
《哪吒》一開始就講述了靈珠與魔丸的來龍去脈,原本的打算是,靈珠將是順應天命幫李靖位列仙班的一大助力。
但申公豹卻因為嫉妒,將靈珠珠子偷走,為的就是讓這顆珠子重生,從人族成為龍族開始,「敖丙」就陷入了一種隱忍的狀態;
體內的精神力與外界的精神力產生了衝突,讓他陷入了一種孤獨與痛苦的狀態,綜觀全片,敖丙這個人物的悲劇性格表現為:
心向菩提樹終是世俗人
靈珠與魔丸,都是開天闢地之時就已經存在的東西,每一個輪迴的人,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
作為一顆靈珠的她,很快就將申公豹傳授給她的功法融會貫通,再加上龍族的天賦,融會貫通。
這一點從他抓到「海夜叉」凍結海洋時就能看出來,雖然不像哪吒那樣詭異,但也多了幾分光明磊落。
當他和哪吒一起對抗海夜叉時,他憐憫那些被妖獸抓走的少女,當他和哪吒一起踢毽子時,他能感覺到他心中的快意,他有理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渴望光明和自由。
但是,作為一個龍族的兒子,他必須要為龍族著想,為了他們的未來,他不得不去面對他們的期待,雖然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但他還是要去作惡,這樣的感情,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悲慘。
他若是在陳塘關李靖的家中,一定會過的風生水起,讓人羨慕不已,可惜,命運捉弄了他一把,讓他不得不隱姓埋名。
此情此景,與敖丙的本性發生了激烈的矛盾,使敖丙生而不知何為自我,有時候我也會想像一下;
如果他是個瘋子,如果他是個懶惰的傻子,如果他是個自私的人,也許他就沒有了妖族的重擔,沒有了師父的重擔,他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了,一個人的本性和他所處的世界發生了衝突,他的佛心就會變得迷茫。
本是英雄命終成孤家人
老天賦予了敖丙無與倫比的勇氣,但正所謂木秀於林,風起雲湧,兩人的天賦都是天下無雙,再加上與哪吒的關係,兩人都是極好的朋友。
不過,找到一個知己的喜悅也是曇花一現,「群眾效應」也是曇花一現;人類中最接近妖怪的哪吒自幼就被關在一個結界裡面,經常會跑出去;
讓左鄰右舍都對他敬而遠之,小到戲弄小孩子,到處搗亂,大到讓左鄰右舍都對他產生了敵意,都對他產生了畏懼。
至於那個叫傲丙的「人」,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人類,他從小就很聰明,很聽話,很會保護弱者,也很會照顧自己的同伴,可是,在知道了他是一個妖怪之後,所有人都開始為他的身份而責怪他。
最終,在天劫來臨之前,在眾人眼中「無惡不作」、「任性妄為」的哪吒,在他老爹李靖的教導下,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命運;
於是,他用自己的實力守護著陳塘關的無辜者,得到了眾人的崇拜,而他,卻因為自己的決定,讓他成為了妖族的一員,而他之前對人類的貢獻,卻被毫不留情地抹去,被冠上了「邪惡之徒」的罵名。
此時的敖丙,應該是被嚇到了,他的世界裡根本沒有自己,他是龍族的希望,他是父親的兒子,他是老師的徒弟,唯獨不是他自己。
冷漠的敖丙,看似風流倜儻,實則落寞。他的親人,他的父親,他的師父,他們都是帶著仇恨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他們對自己的愛,對自己的期望,都是背負著巨大的責任。
在海灘上遇到敖丙之後,哪吒把敖丙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他的世界也變得明亮起來,我想,他應該很嫉妒;
雖然他被稱為妖怪,被所有人排斥,但他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善良,雖然村子裡的人都害怕他,但那只是因為他的反叛。
縱然他做了一些事情,但他畢竟是妖怪,不能以妖怪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在人類眼中,他是妖怪,在妖怪眼中,他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傢伙,可悲可嘆!
故為善舉不為善,心無惡意卻為惡
敖丙的悲劇性在最初就已註定,他在孕育的時候就被利用,在自己無法選擇的時候降生於龍族並肩負整個妖族的期望。
一旦獲勝,他們就會獲得永生永世壓制惡魔的獎勵,這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禁錮,看到自己的子民過著如此艱難的日子,敖丙也是心疼不已。
他的父親,為他打造了一套萬龍甲,他的父親,他的師傅,他感覺到了一種被愛和希望所籠罩的感覺,這才是他最終決定,將自己埋葬在陳塘關中的主要原因。
對於一個從小缺少關愛的人來說,只要有了一絲關愛,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他的主人,申公豹,則是一個被排斥在外的種族之外,他的處境,和龍族差不多。
所以,他才會與申公豹商議,讓敖丙藉此崛起,以獲得功德,登上仙位。所以,他才會讓敖丙穿上『萬龍甲』,充當守護蒼生的角色。
這些善事都是有預謀的,都是為了積攢功德,積攢財富,所以才有了「故為善舉不為善」的說法。
為了保住李靖的小命,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當時所有人都驚呆了,說什麼「原來是龍族偷了靈珠」,在眾人的口誅筆伐之下,他竟然無法反駁。
我相信,此時的敖丙一定很痛苦。他被龍族的子民寄予厚望,而他的所作所為,更讓人們對他產生了更多的誤會,更多的怨恨,這可如何是好?
這樣的事情,不管他做什麼都不對,如果他不做,他的子民會受到牽連,而殺死那些被誤會的子民,則是他心中的大義,但看在他曾經對他有過一絲好感的份上,他還是選擇了將陳塘關埋葬,以保住子民的生命。
因此,也就有了「十惡不赦」的「敖丙」現身。對人類而言,善惡本就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東西,敖丙如此,作為一名妖族,她如此,也不足為奇。
敖丙的人生,可以用「矛盾重重」來形容,因為他的個性與他的現實,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哪吒與敖丙屬一體幻化而成性格卻迥然。哪吒活得很自我,高興便大聲笑,敖丙的悲劇歸納一下可以用「矛盾重重」來總結,自身性格的需求與現實生活的彼此對立,造成了敖丙的掙扎與痛苦。
哪吒與敖丙屬一體幻化而成,但性子完全不同。哪吒開心的時候放聲大笑,不開心的時候暴跳如雷,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社會上很多孩子的情況;有的天真爛漫有的過早地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
一個快樂的兒童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治療一個不快樂的兒童。就像是哪吒、敖丙等人,天賦雖然很重要,但是出身的環境也會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
孩童初生,便以爹娘為尊。在《哪吒》這部電影中,所有的事情都被解釋的清清楚楚,他的父親和母親都知道他是個惡魔,但他們還是盡心儘力地教導他,讓他改邪歸正。
李靖為了給孩子續命,求取易命符,其母則是四海斬妖,為的就是替哪吒積德保其平安。
雖然敖丙是一顆靈丹,但他出身於一個單親家庭,父愛師恩本應該是世界上最純粹的關愛,然而他的家人對他的關愛都是有目的的,而且都是一種自私自利,根本就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他,關心他的感情。
因為他是龍族,所以他從來都不會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這讓他在心底很是自卑,在一個具有自我貶低心態的人身上背負著多重的責任之後,其悲慘的人生軌跡也隨之而定。
雖然老天爺在某些方面也是公正的,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難以隨心所欲,但相對而言,他認為哪吒已經算是運氣好了,畢竟「先天不足可以後天補」。
作為家長,我們更要引以為戒,要擅長對孩子進行指導,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明天,讓他們能夠在祝福中,勇敢地做自己。
「敖丙之父」在平定「天下大亂」時,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最終還是被「囚禁」在了深海之中;
申公豹雖然也很勤奮地修鍊,但因為他是妖怪,無法成為神仙,這讓他和龍王之間產生了矛盾,於是他們交換了一顆靈珠,這才有了敖丙的悲劇。
哪吒妖化之時,敖丙出手將李靖解救,李靖發現那敖丙與哪吒有幾分相像之處,故而布下局,將其斗篷掀開。
當真相呈現在所有人眼前時,所有人都愣住了,在「妖族」與「救人」之間,「妖族」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這個世界的評價,給了宗師一記重拳。
「好人好報」的觀念,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被摧毀得一乾二淨,這也是為什麼,敖丙會做出「活埋陳塘關」的原因。
《哪吒》里的「敖丙」有著一顆溫柔仁慈的心,為人仗義。在海灘上的那一場大戰中,他雖然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但卻沒有嫌棄自己,也沒有疏遠自己。
這兩個人都是無家可歸的人,經過一次踢毽子,就把對方當成了自己惟一的朋友,這說明了他們的本性是善良的。
但就是這樣一顆溫柔的心,一顆善良的心,卻讓他在父親和師父的「計劃」面前,隱忍了下來!
在現實中,她因為信念不夠堅定,失去了自己,背負著他人的期望,如果這些期望是正面的,與自己的內心相符,那還好,很多時候,自己並不認可,但又不得不去做,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矛盾,讓他們舉棋不定。
當時,那哪吒暴走,差點把李靖給打殘了,敖丙求著自己的師尊出手相助,但師尊只是說了一句:「去、去、去吧!」隨後,他就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根本沒有聽到師尊那句「去了,你就別想回來了」。
從這一幕來看,敖丙是真的被逼急了,雖然情況緊急,但他還是按照慣例,向自己的老師請教。
只要「敖丙」心中有一種信念,沒有任何的猶豫,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就如同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之中;
哪怕是經過了千辛萬苦,也依然可以清晰地記住自己最初的想法一樣,「張小敬」,縱然被人誤會,我也不會後悔!」
結語
在電影《哪吒》里,在父母的環繞下,誰都是叛逆的孩子,快樂的孩子,而敖丙所扮演的角色,則更像是一位成人;
他並沒有明確的善惡二元對立,更像是一位真實的凡夫俗子,在諸多的束縛中,孤獨地行走著,並不斷地去探索和嘗試。
所以,在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所有的大人都對「敖丙」的經歷有了很深的了解,甚至有一種與之共鳴的感覺。
而更多的人,卻是將注意力放在了和他們長得非常相似的哪吒身上。敖丙的悲劇,歸根結底,還是要歸功於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
但是,正是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讓我們得以欣賞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活著的敖丙。
參考文獻:
[1]任生名《西方現代悲劇論稿》
[2][美]華理克《標杆人生》PD翻譯組,譯
[3][俄]舍斯托夫《悲劇的哲學》張傑,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