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2025年03月25日00:33:05 娛樂 1852

烏爾善做夢也沒想到,去年親自執導的電影《異人之下》播出後,自己力捧的馮寶寶李宛妲 飾)不但沒火,電影也以豆瓣5.1的分數慘淡收場。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是劇本不行還是演員不行?時隔半年,李宛妲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央視一套年代劇《北上》大火,李宛妲飾演的馬思藝成功俘獲了萬千觀眾的心,通過馬思藝一角也讓人深刻地記住了這個年僅21歲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的中德混血女孩。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北上》里,中意混血的馬思藝就像是花街小院中一朵憂傷的玫瑰。

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後生了個兒子, 年僅十歲的她便被母親毫不猶豫地丟到了花街奶奶家不聞不問。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因為有了童年被拋棄的經歷,哪怕有花街夥伴和奶奶的陪伴,成年後的馬思藝,依然謹小慎微、敏感多思,感到孤獨之餘又要比別家的小孩更加懂事。

在親情面前,她可以為了奶奶犧牲自己的前途,在愛情面前,她可以為了朋友選擇隱忍退出。

可偏偏是這麼好的女孩,在高考前夕,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對當時的她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馬思藝的命運充滿了坎坷和不幸,讓人唏噓心疼。同時,馬思藝的扮演者也用她精湛的演技,給觀眾呈現了一個最真實的馬思藝。

特別是在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後,她離開花街前的那段哭戲,看者無不動容。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北上》開播不久後,有網友問李宛妲:你認為馬思藝最為重要的人生轉折點是哪一部分?在拍攝過程中,你與馬思藝有沒有什麼格外有共鳴的時刻呢?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馬思藝回答說:是在對她最重要的人都離開的時候,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我其實不喜歡拿自己的生活去代入,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所以我能感受到她,我希望能抱抱她。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原來,馬思藝的身世和李宛妲有不少相同之處。

李宛妲有個比她大兩歲的姐姐,她的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中國人,兩人在雲南西雙版納共同致力於修復和再造熱帶雨林生態的事業。

原本李宛妲一家在雨林深處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遺憾的是,在她六歲的時候,父親因心臟病離世。

父親的去世,對李宛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時至今日,她社交賬號的背景,還是父親在世時一家人拍的全家福。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正如李宛妲所說——馬思藝很勇敢,很快地調整好自己,繼續走她的道路,活她的人生。

馬思藝做到的,李宛妲也做到了。

童年的李宛妲和姐姐在母親的帶領下登上《快樂女聲》《中國達人秀》等舞台後,李宛妲開始對跳舞和表演有了濃厚的興趣。

她勤學苦練舞蹈和表演,終於在2019年被王家衛挖掘,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簽約藝人,那一年,她才15歲。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王家衛旗下籤約的有不少知名藝人,像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等,而15歲就被王家衛看中的李宛妲此前頗受爭議。

如今,李宛妲首部電視劇作品《北上》播出,不僅給觀眾呈現了最好的馬思藝,也讓觀眾看到了李宛妲精湛的演技,李宛妲成為《北上》最具影響力的演員之一,風頭甚至蓋過了女主演員白鹿

李宛妲:我不喜歡拿生活代入馬思藝,但這段經歷感情上太過相似 - 天天要聞

李宛妲,未來可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