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郭靖宇導演,眾人皆知的寵弟狂魔,為弟弟私人定製適合他的角色,重要的一點,是人家楊志剛大膽承認這份好多人都羨慕的資源。
有很多人成功靠了親戚,還遮遮掩掩,不想承認,怕承認了,別人會否定了他(她)的本事。
網友說:楊志剛演技一般,演啥都一個樣子,尤其是說台詞,像背書。
真不巧,剛好,他的劇,都是我們全家愛看的,爺奶更是狂熱的劇迷,不捨得換台。
在「郭家班」這個由親哥哥郭靖宇打造的影視王國里,楊志剛是備受寵愛的主角,哥哥習慣把精彩的人物留給弟弟出演。
時間長了,這也成了楊志剛在意的部分,他擔心這樣會讓自己陷入「表演舒適區」。
當觀眾津津樂道於《鐵梨花》、《打狗棍》中的精彩表演時,很少有人看見角色的光環背後,那個在親情庇護與藝術追求之間反覆掙扎的靈魂。
一次頒獎禮後,有人提出尖銳的問題:如果沒有郭靖宇,你覺得自己能拿到這個獎嗎?
忘了楊志剛是如何回答的了,但,這一句提問,對他一定造成了傷害。
他嘗試過單飛,去了哥哥以外的劇組工作,沒有了「特殊化」的拍攝保護罩,他似乎不太順利,面對市場給出的殘酷的評分,這讓他陷入過恐慌。
觀眾挑剔他的台詞不行,他挑戰反派角色時,發現觀眾將他早已定型為郭家班正劇男演員,這種認知如同無形的牢籠,太具有束縛力了。
訪談中,楊志剛說:我曾經無數次的想自己出去單飛,不跟哥哥混了,但是經常會碰壁。
他轉念一想:我覺得我很幸福,大樹底下好乘涼,給我一個好哥哥,他大手一揮,我去學了舞蹈,又一揮,我走進了影視行當……
演哥哥的劇,眾星捧月,讓楊志剛如魚得水,他自然也想出去到外面看看,奈何,屢次碰壁。
不是他不好,有一定的真才實學,這是肯定的。他貌似已經被定型到「郭家班」的角色氣質了,突破,對於任何演員來說,都難上加難。
《勇敢的心》拍完,電視台搶著來買,郭靖宇笑著說:如果不是志剛,是別人來演,會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不太確定。
誰都知道,弟弟演的戲,他更加認真,寫得好,拍得好,因為他太上心了。
這是兄弟間的雙向奔赴,挺難得的。
看個人想法了,楊志剛在哥哥的戲裡,真的特別出彩,沒必要所謂的非得掙脫開來,把這層關係看成是成長路上的特殊養分,就釋懷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