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2024年11月23日16:14:07 娛樂 1223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央視春晚上的倪萍)

倪萍曾是央視一姐,是央視「春晚女神」,共主持了13屆央視春晚。

倪萍與王文瀾結婚後,於1999年生下了兒子虎子。這時倪萍已經40歲了,兒子的到來給倪萍帶來短暫的幸福,但隨後是心痛和漫漫的求醫路。

原因是虎子患有先天性眼疾,眼球外面經常生出一層覆膜,遮擋視線。醫生診斷後預言:如果虎子眼疾得不到控制,5歲之前失明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會危及生命。

為了給兒子治病,倪萍與丈夫花光了家中積蓄,還向親友借了一筆錢。倪萍的遭遇,牽動了哥哥倪志滔的心。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小時候的倪萍與哥哥)

哥哥倪志濤比倪萍大兩歲,父母離異後,倪萍與哥哥跟隨母親生活。

倪萍的生父名叫劉世傑,母親叫倪道香,家庭破碎後,倪萍和哥哥跟母親改姓倪。兄妹倆在單親家庭長大,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很多艱辛,感情格外深厚。

倪萍8歲時喜歡一個紅色發卡,哥哥將早餐錢省下來,一口氣給倪萍買了兩個紅髮卡。兩個紅髮卡溫暖唯美了倪萍的童年。

倪萍的哥哥大學畢業後,進入青島一家機關工作,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青島市市南區的副區長。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倪志濤)

倪志濤的妻子也是工薪階層,夫妻倆要養育自己的兒子,經濟並不寬裕。

儘管如此,倪萍的兒子患上眼疾後,哥哥主動給予經濟援助。

母愛如天。倪萍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治好兒子的眼疾,讓他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2004年,倪萍與丈夫商量,準備帶兒子去美國治眼疾,夫妻倆發生分歧。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倪萍與王文瀾)

2005年初,倪萍與王文瀾離婚了,北京的一套房子歸她和兒子所有。倪萍將自己的人事關係轉到了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準備拍電視劇支撐兒子的醫療費用。

但母子倆去美國要一筆開支,倪萍已身無分文,決定賣掉北京的房子救治兒子。

哥哥知道後,堅決不同意倪萍賣房,他對倪萍說:房子買了,將來你和兒子住哪裡?房價年年漲,以後再買房子就難了。

倪萍流淚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哥哥說:我來幫你想辦法。

倪志濤家裡也沒有積蓄,便以自己的名義替倪萍向朋友借錢。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倪萍)

半個月後他借了50萬元,然後從青島趕到北京給倪萍送錢。倪萍知道哥哥的50萬元都是借的,心裡很難過:哥哥,是我拖累你了,嫂子知道嗎?

哥哥告訴倪萍:我是與你嫂子商量好的,她也心疼虎子。你放心,我這邊不會有家庭矛盾。倪萍流淚了。

其實倪萍曾向朋友借過錢,但對方有顧慮,找借口婉拒了。在自己最困窘的時候,哥哥的50萬元讓倪萍有了生活的信心。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倪萍與母親)

美國的醫療費非常昂貴,倪萍讓白髮母親去美國幫助照顧兒子。倪萍一位在洛杉磯定居的朋友,將自己家一套閑置的小房子騰出來,讓倪萍的母親和兒子免費居住,這樣能節省一筆房租。

拍影視劇的片酬周期長,加上倪萍的片酬不是太高,倪萍一直沒有能力償還哥哥的50萬元。

倪志濤從來沒有催問過倪萍,他與妻子生活節儉,用工資分期償還朋友的錢。

倪萍拍了9年戲,才於2014年將兒子的眼疾徹底治好。

倪萍含淚說哥哥:困境中的50萬元溫暖我一生 - 天天要聞

(倪萍與兒子)

兩年後,倪萍才還清哥哥的50萬元。

患難見真情。很多兄弟姐妹一牽扯到經濟問題,感情就會變得淡漠,甚至發生矛盾。

而哥哥在倪萍最困難的時候,向朋友借錢給虎子治眼疾,這種親情難能可貴。

哥哥的50萬元溫暖了倪萍的一生,也給虎子帶來了光明的未來。

-END-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