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槍反扒新書《黃雀》折射時代之變

2025年05月13日13:30:20 娛樂 5285

王小槍的最新長篇小說、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黃雀》近日在京舉行圖書分享會。該作以獨特的反扒題材聚焦時代變遷下的社會百態。

王小槍反扒新書《黃雀》折射時代之變 - 天天要聞

《黃雀》故事背景設定於2000年初的火車站,通過警察與小偷兩大群體的博弈,展現了科技發展與社會治安進步背景下的人性掙扎與時代縮影。王小槍在分享中透露,小說創作靈感源於親身經歷與田野調查:「十年前街頭『防偷攻略』已成歷史,但小偷消失的背後是社會的巨變。我試圖通過警察與小偷的角力,探討人生得失的永恆命題。」

王小槍反扒新書《黃雀》折射時代之變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著名製片人張海東、作家石一楓、文學評論家宋嵩、《黃雀》責任編輯宋辰辰以及作者王小槍等嘉賓齊聚,共同探討《黃雀》的文學價值與創作深意。

小說不僅還原了「扒竊」這一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犯罪形態,更以細膩筆觸刻畫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既有堅守正義的警察,也有因時代洪流被迫改寫命運的「小偷」。嘉賓顏慧評價:「《黃雀》的人物群像堪稱一絕,每個角色都承載著時代印記。從防盜鏈條到智能手機,從火車站到地鐵站,小說在犯罪敘事中悄然勾勒出社會進步的軌跡。」

王小槍反扒新書《黃雀》折射時代之變 - 天天要聞

《黃雀》延續了王小槍前作《對手》的「類型破壁」創作理念。製片人張海東表示:「作者從不被類型束縛,總能在題材創新中找到社會痛點。從諜戰劇到醫療劇,從政治劇到公安劇,他的作品始終緊扣時代脈搏」。

石一峰評價:「作者以劇作思維構建懸疑張力,又以小說筆法沉澱人性思考。當『抓小偷』的故事超越刑偵類型,成為對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隱喻,這部作品便擁有了超越類型文學的深度。」

宋嵩認為,在純文學市場持續萎縮的當下,創作者若仍固守"高虛空"的創作理念,或將面臨困境。《黃雀》《對手》等作品的走紅,恰恰印證了類型文學與嚴肅文學並非對立。

王小槍反扒新書《黃雀》折射時代之變 - 天天要聞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劉忠禹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員工點評女觀眾「身材好、會打扮」,利用琉璃幕觀察觀眾外貌,江蘇大劇院:停職、辭退 - 天天要聞

員工點評女觀眾「身材好、會打扮」,利用琉璃幕觀察觀眾外貌,江蘇大劇院:停職、辭退

6月18日,江蘇大劇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針對近日我司一名工作人員在其個人社交平台發表不當言論,我司已於第一時間停止其所有工作,並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辭退。劇院將進一步強化工作人員教育管理,杜絕此類事件發生。此前,有網友發現江蘇大劇院舞台監督曹某(2022年入職)在個人公眾號發布文章,提及利用劇...
上影節「一帶一路」論壇:看到世界的多元,擁抱彼此的不同 - 天天要聞

上影節「一帶一路」論壇:看到世界的多元,擁抱彼此的不同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文化論壇帶我們認識了這個地球村上許多以前並不了解的小而美的電影節。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具特色的版塊之一,「一帶一路」電影周已經走過了七個年頭。而每年「一帶一路」電影周舉辦期間,最令人嚮往的,除了平時難得一見的電影之外,就要算是電影文化論壇了。平日里,我們對聲名在外的歐洲...
劉亦菲內衣照被罵上熱搜:她的胸,礙了誰的眼? - 天天要聞

劉亦菲內衣照被罵上熱搜:她的胸,礙了誰的眼?

最近,劉亦菲又上熱搜了,但這次不是因為她的仙氣飄飄,也不是因為新劇開播,而是一組內衣廣告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穿著某品牌的內衣,身材勻稱,氣質依舊優雅,可評論區卻炸了鍋。有人誇她自信大方,也有人罵她「不檢點」「有傷風化」,甚至還有人盯著她的胸指
上影節觀影團|《風暴》:她終於還是去不了巴黎 - 天天要聞

上影節觀影團|《風暴》:她終於還是去不了巴黎

編者按:6月13日,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帷幕。本屆電影節金爵獎評選分為主競賽、亞洲新人、紀錄片、動畫片和短片5個單元。經過遴選,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49部參賽作品進入五大單元的評選。入圍主競賽單元的12部作品中,11部為世界首映,1部國際首映。 它們將角逐本屆金爵獎的各大獎項。作為官方合作媒體,觀察者網...
推廣大使於適:電影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良好載體 - 天天要聞

推廣大使於適:電影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良好載體

青年演員於適6月18日獲頒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推廣大使,此前他因《封神》《我的阿勒泰》等影視作品備受矚目。在上海的電影周啟動儀式上,於適認為,電影作為一種跨越國界、語言和文化的藝術形式,在促進文化交流和拓寬年輕觀眾視野方面具有獨
港影:劉德華與郭富城片酬相仿,為何前者電影成本通常更高? - 天天要聞

港影:劉德華與郭富城片酬相仿,為何前者電影成本通常更高?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劉德華與郭富城。前者當然是前輩,但後者甫一出道,就爆紅整個華語世界,並隨即以驚人成長,抹平了晚出道七年的時間差。他們一路從樂壇拼殺到影壇,迄今仍若驕陽並峙。尤其談及香港電影的話題,除非是「考古」,這兩個人,始終都是繞不過去的存在。也有諸多有趣的粉絲爭端。比如片酬、成本和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