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范偉已經超越了趙本山,特別是在《漫長的季節》中精彩表現,讓范偉一戰封神。本以為趙本山已經徹底退休了,誰知道他緊接著推出一部《鵲刀門傳奇》,扳回一局。
兩個喜劇演員都值得我們喜愛,而范偉顯然不滿足於單純的喜劇演員身份,他有更高的夢想,這也是他離開趙本山的重要原因。
一切還得從「鐵三角」開始說起,在本世紀初,趙本山、高秀敏和范偉強強聯合,為我們奉獻出無數經典的小品,並且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作品就是小品界的最高峰,因此三人被稱為鐵三角。鐵三角是最經典的喜劇演員組合,沒有之一,甚至比「山丹丹」組合還要強出很多,畢竟三個人的空間要遠遠大於兩人。
范偉也是在這個階段從優秀演員變成了知名演員,不知是趙本山有意為之,還是趕巧了,在趙本山推出的《劉老根》系列中,葯匣子比第一主角劉老根更加出彩,如果說第一次是巧合,那麼第二次就很說明問題了,在《馬大帥》系列中,基本上就成為彪哥的獨角戲了,劇中的馬大帥並不討喜,而彪哥卻人氣暴漲,甚至於零零後都叫范偉彪哥。
一部好作品就是這麼有力量,從次「彪哥」火得一塌糊塗,在之後,范偉又參演了趙本山的《鄉村愛情》,而就在大家認為兩位小品巨匠會一直「在一起」的時候,范偉卻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其中最明顯的徵兆就是《鄉村愛情》里的王木生換了演員。
儘管趙家班有無數所謂的「人才」,但范偉是不可替代的,雖然范偉一直是跟著趙本山混的,但他們並不是師徒關係,而是大小王的關係。但唯我獨尊的趙本山可能是想把范偉收為徒弟,起碼是留在麾下聽用的,可顯然范偉這尊大佛不是趙本山能留下的,最後范偉選擇離開。
這件事讓趙本山一度很不滿意,並且公開表達過。而事情過去了十年,我們不得不承認范偉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是趙本山捧紅了范偉,但如果繼續留在趙本山身邊,范偉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完全是暴殄天物。
雖然趙本山在國內的小品乃至喜劇領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他除了小品以外,其他自主導演的作品並不能算高品質。尤其是後期的《鄉村愛情》,越看越讓人尷尬。而趙本山的這些電視劇中,隨便找誰演都一樣,既然他可以找自己的徒弟隨便亂演,就沒必要再「耽誤」范偉了。
范偉的段位明顯不是趙本山徒弟能比的,他的對標對象是趙本山。而不知道趙本山早期是否注意到這點,我想他知道範偉有才華,但也沒想到這「腦袋大脖子粗」現在出息成這樣了吧!
離開趙本山的范偉才真正迎來事業的高峰,他向我們展示了自己不但會演小品和喜劇,更會演正劇,於是他拿下了影帝頭銜,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范偉比其他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比正劇演員搞笑,比喜劇演員更會演戲,結合著自身的幽默細胞和超強的演技,范偉打造出了獨樹一幟的表演方式。
這種方式用趙本山描述崔永元的話最貼切:一笑像哭似的,一哭像笑似的。范偉經常笑著笑著就把觀眾弄哭了,哭著哭著就把觀眾逗笑了。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名言被范偉演繹得淋漓盡致。范偉主演了很多喜劇題材的悲劇,特別是最近的一部《漫長的季節》,把范偉的才華幾乎全部兌現。
只要是范偉跟秦昊對話的橋段,無論兩人在說什麼,都是一段小品節目,而到了煽情的地方,范偉又毫不做作地清晰表達,尤其是結尾處「老王」范偉開車拉著「張靜初」去玩命,眼裡含淚,口中說著:「王陽,爸爸給你交代來了」,瞬間讓觀眾落淚。他把一個父親的所有委屈和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佩服范偉的演技真是好,哪怕跟國家級的演員去比較,他仍然是最好的一批人。但從演技角度來說,范偉已經超越了趙本山,只是在初期並沒有體現出來。范偉出道於相聲演員,後來演小品,一直不溫不火,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卻始終想不起來。而趙本山從90年代初就火遍大江南北,兩人在那個時期的確不是一個段位的。
而名氣跟實力往往是不成正比的,實際上,年輕時期的范偉已經展現出過人的演技。只是他的演技太好,反而限制了他的發展。這話並不矛盾,實際上范偉從90年代初就經常跟趙本山一起合作小品,只不過觀眾的注意力永遠在趙本山身上,但范偉的演技同樣很好,只是角色定位不同。
趙本山之所以十分器重范偉是因為後者是最好的綠葉,可綠葉也有一顆紅花的心,而且有這個能力。仔細看兩人的小品,趙本山的形象幾乎是一成不變的,永遠是農民,說話語不驚人死不休,蔫壞蔫壞的。而范偉的形象卻各式各樣,可以輕鬆駕馭司機、鄉長、秘書、保安、老闆、博士、廚師、模特等幾乎所有職業,只是他演得太像,讓觀眾反而到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了。
百變的角色和可塑性極強的屬性被趙本山最終打造成「范廚師」,一下有了自己的人設,瞬間火了起來,范偉萬事俱備,有了這個人設之後,直接一馬平川。有更多的資源,就有更多展現才華的機會。
事實證明趙本山能演的,范偉都能演,但范偉能演的,趙本山未必能演。但趙本山在喜劇方面的造詣的確是范偉不能比擬的,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解釋了為什麼范偉大器晚成,畢竟比搞笑的話,只有周星馳和趙本山是一個段位的。但從可塑性來說,由於趙本山的標籤過於明顯,范偉卻能駕馭更多的角色而讓觀眾不齣戲,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