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錯覺,新冠疫情好像消失了一樣。
但是保險公司最近的麻煩事可不少——因為新冠保險的理賠糾紛,挨了不少罵。
前有中國人壽負責人「奧密克戎不是新冠」的言論登上熱搜,後有新冠相關保險普遍拒保的現象出現。
新冠險,這個誕生在特殊時代下的產物,退出了歷史舞台,被保險公司緊急下架。但新冠險的理賠,延續到了今年。
用數據說話,前不久銀保監會公布了保險業關於新冠險糾紛的情況。
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新冠險理賠逐漸增多,成了保險理賠的熱門。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目前累計,2022年第二至第四季的新冠險理賠案件合計7454件,每季佔比均超過兩成。
2021年不少保險公司推出新冠險產品,比如疫苗接種險、隔離險等。
去年新冠大流行,幾乎90%的人都陽過一輪,按這個佔比保守估計,保險公司這項業務估計得虧錢賠。
坐貓崽旁邊的同事,當時也跟風買了新冠險,一份是和疫苗相關的,另一份是確診隔離相關的。
新冠險也突然佔據各大保險公司理賠糾紛的名單里,成為繼車險後又一"理賠重災區"。
比如人保,新冠險糾紛投訴量的佔比有所攀升,三個季度累計下來,投訴糾紛案件232件。
實際上,還有很多人是沒有去理賠的,因為"門檻"太高,證明手續複雜,也懶得弄,比不過玩文字遊戲的保險公司。
都說搞金融的人,精明得很。
那麼保險公司去年的業績如何?
圖源自人保官微
昨晚,被譽為「新中國保險業的長子」的中國人保,發布了2022全年業績,但隻字不提「新冠疫情」。
而在前年的報告中,人保稱,創新疫苗保險,為1.37億人、6.1萬家企事業單位提供1.52萬億元風險保障。
此外,人保還開展新冠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保險服務,累計承保新冠疫苗近15億劑次,佔全國接種總量的55%。
這當中,人保理賠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截圖為2021年人保業績財報
營收方面,2022年,人保營業收入突破6000億大關,同比增長4%。
相當於,人保去年每天入賬17億,收入可觀。
凈利潤也實現了兩連升,去年凈利潤增長12.8%至244億元,同樣創新高。
我們拿人保和已經發布業績的中國平安來對比,能看出一定的差距。
中國平安的收入級別已經去到了萬億,人保的營收大約是平安的一半,而凈利潤卻只是平安的四分之一左右。
換言之,人保的賺錢效益不如平安。
在毛利率方面,人保不管是財險、人壽險還是健康險的毛利率都非常低,這三個險種的業務收入佔比去到96.2%
反而收入佔比較小的資管和總部的投資業績,拉高了利潤。
根據最新報表,2022年,人保的財險、人壽險和健康險的毛利率分別為7.5%、3.2%、3.6%。
而總部和資產管理的毛利率分別達到80.5%和33.3%。
三個險種裡面,又數財險的規模最大。
截至2022年底,人保財險在財產保險市場佔有率高達32.7%,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險市場佔有率為4.2%。
2022年,人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從99.5%降至97.6%,下滑1.9個百分點。
按理說,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這家保險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承保業務還有得賺。
沒得賺那才奇怪了,去年疫情大流行,車輛出行減少,導致車險出險率整體下降,由此得以改善財險的綜合成本率。
年報顯示,2022年人保財險的機動車輛險的承保利潤為113億元,同比增長69%。
在人保的財險構成里,意外傷害及健康險和企業財產險(標的為國企或集體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顯示承保減虧,也就是這兩項保險業務沒得賺還得賠錢。
其中,意外傷害及健康險承保減虧16億元;企業財產險承保減虧16.16億元。
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人保原董事長羅熹,被免去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職務。
而在此之前,人保壽險公司要求全員要求背誦董事長「金句」事件發酵,背誦董事長「金句」是人保的一項「傳統」。
一個月後,羅熹主動辭去人保董事長職位,辭任原因是年齡,而在最新的年報中也再無羅熹致辭。
現齡63歲的他,在新冠疫情第一年匆忙上任,凳子似乎還沒坐熱,就被趕下來了。
人保業績稍剛有了好轉,但羅熹沒份慶祝了。
在離任前,羅熹領的最後一份薪水是95.8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