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美國居然有這麼多學校在實行沉浸式中文教學;也沒想到,居然會有像吳偉克教授這樣的學者,為鑽研中文教學付出一生的時間。」拍攝完成紀錄片《chinese puzzle——我在美國學中文》後,總導演王濤峰不禁這樣感慨。
吳偉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美國中文「體演教學法」創始人
為創作紀錄片,smg融媒體中心美國報道團隊耗時半年多,前往美國15個州,先後採訪和拍攝了40多名深耕中文及中國文化的美國人,行程超10萬公里。元宵節早上,本片將在東方衛視及海外平台同時播出。這也是首部全景式、系統化展現中文「教與學」在美國發展的歷史、現狀以及變化的紀錄片。
郝甜甜(左二),9歲,學中文三年,2022年「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全球50強
chinese puzzle,即「中國謎題」,這是西方對中國傳統益智玩具的統稱。在導演組看來,和七巧板、九連環、孔明鎖這些玩具一樣,中文這門被譽為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何嘗不是一道「中國謎題」?解開這道謎題,或許就能幫大家從語言和文化傳播的角度,看清東西方文化和文明交匯的經驗、教訓與啟示。
據悉,截至2022年底,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81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海外近兩億人學習和使用中文。而在美國,也有不少人對中文學習產生興趣。目前,在中小學和幼兒園範圍內,全美超過20萬所學校提供中文教學,學中文的美國人約有40萬。其中,提供中文沉浸式教學的學校超過300所。特別是近20年,數量增長明顯。2017年至2018年,新增28所;2018年至2019年,新增31所;2019年至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但仍新增15所。
美國明尼蘇達州聾人學校學習中文手語的聾啞學生
紀錄片以個體故事串聯,梳理了中美兩國建交以來,中文在美國的發展變化,全景式展現了中文在美國的歷史、現狀和前景,以及學中文給個人、社區、學校、政府,乃至中美關係等方面帶來的影響。
其中,猶他州是全美第一個在全州立法推廣雙語教學的州,雙語選項包括中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雙語項目最初針對大學,2008年起覆蓋小學和初中。如今已經有160多所學校加入,93所選擇了中文雙語項目,全州學中文的學生至少有15000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則開設了全美第一個中文教學博士點,至今已經培養了25名中文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則有上百人。
霍華德·斯蒂芬森,猶他州前參議員,美國立法推廣雙語教學「第一人」
從西北角的華盛頓州到東南角的喬治亞州,從東北角的紐約州到西南角的加利福尼亞州,攝製團隊縱貫南北、橫跨東西,足跡遍布20多個城市。拍攝對象,有沉浸式中文教學學校的校長、數十年鑽研中文教學法的大學教授、致力於促進中美文化交流的企業主、努力消除對中偏見的自媒體歌手;也包括最早在美國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民間機構負責人,中美建交後首批來華的美國留學生等。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習中文手語的美國聾啞學生和他們的老師。
蘇珊·博格,美國第一所提供沉浸式中文教學的特學公立學校校長
王濤峰在美工作多年,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也給他帶來了觀察美國社會的新視角,「看到這麼多美國人用流利的中文接受採訪,除了驚訝,心中更多了一份對祖國和母語的自豪感」。
限於篇幅,好幾位採訪拍攝的人物,沒能出現在紀錄片中。攝製組特別製作了《我在美國學中文·番外篇》,他們的故事將以短視頻形式,在「環球交叉點」和「shanghaieye魔都眼」的海外社交賬號陸續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