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生,有一種頂級的生活智慧,叫「算了」!

「世亦不塵,海亦不苦。」

所謂的煩惱,不過是庸人自擾。

人生短短數十載,所有愛恨得失,聚散沉浮,最終都會化作過眼雲煙。

生活這道題,無論怎麼解都會有遺憾,與其計較糾纏,不如轉身離開。

人生下半場: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算了。


01


算了,是學會樂觀





元豐二年,一群兵士闖進了湖州知州的家中,時任湖州知州的蘇軾被當場逮捕。

原來是因為蘇軾曾在朝堂之上,公開反對新法的實行,以至於朝廷的高官大多都對他心懷不滿。

在擔任湖州知州時,蘇軾又多次深入民間,發現了新法的諸多弊端,感慨之餘,他便將心中的不滿發泄到詩詞中。

蘇軾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無心之舉,被「有心人」故意揭發,寫下的詩詞成為了鐵證,如今等待他的不僅是仕途受損,恐怕還會有牢獄之災。

儘管在蘇轍的求情下,蘇軾免去了牢獄之災,但也因此被貶黃州,並且沒有薪酬。


當得知這種種不公平的待遇時,蘇軾輕輕說出一句:算了。

在蘇軾筆下,荒涼的黃州似乎沒有那麼令人畏懼和荒蕪,反而是一片宜居之地,令人心生嚮往。

雖然沒有了薪酬,吃不起最愛的羊肉,但他卻會用豬肉來代替解饞。

正如當初那句「算了」,既然生活不如意,那就學會樂觀,讓自己開心。

人到晚年,此生已過大半,之後的時光已經不多,何不珍惜當下,好好享受每一天。

與其每天操心一切,不如就同蘇軾一樣,看開一點,豁達一點,如此便能快樂一點。

02


算了,是不抱怨





古人云:「任他怨天尤人,我自安之若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儘管別人經常抱怨,我卻依舊安然自得。

經常抱怨的人,身上都會充滿著負面消極的情緒,使人不願與之相處,

反而一個不抱怨的人,才會顯得很有修養,周身充滿著正能量。

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作為一名商人,胡雪岩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

胡雪岩破產時,家人為財去樓空而嘆惜,他卻說:

"我胡雪岩本無財可破,當初我不過是一個月俸四兩銀子的夥計,眼下光景沒什麼不好。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吧。"

不抱怨,不怨天尤人,胡雪岩的這份淡定讓人敬佩。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一個人如果真正能夠正確對待這些"不如意事",就會擁有豁達的人生。

人生後半程,你需要騰出心靈的空來,跟自己的過去說一聲:算了。

淡定,安然地,嚮往未來的美好。



03


算了,是懂得放下





不捨得卸下身上的包袱時,跟自己說一聲:算了

布袋和尚曾經說過一句:左邊一個布袋,右邊一個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當你以淡泊之心,處事時,你會發現,一切都能放下。

在古時候,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遭人暗算導致落榜,此時,青梅竹馬的戀人也離他而去。

書生從此一蹶不振,每日鬱鬱寡歡,消極度日,始終活在陰影和痛苦中。

一日,他碰見一位高僧,便請教如何解脫,高僧不曾多言,只讓他跟著自己三天即可。


三天內,高僧只讓書生飲水,不允許他吃飯,每天讓他喂馬、砍柴,晚上就讓他睡馬廄。

三天過後,書生崩潰大哭,後悔為何要自尋苦吃。

高僧說道:「從前的你何曾不是如此。」書生大悟。

論語》里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很多時候,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放過自己,就是成全自己。

越是喜歡較真的人,日子越過得操心勞累,越是喜歡糾纏的人,反而越容易將自己拉入深淵。

不如及時地放下,卸下包袱,將往事拋開,將煩惱清零,才能洒脫上陣,輕鬆生活。


算了,是懂得放下,

放下,是一種心態的選擇,

放下,是一種看開的淡然,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學會放下煩惱,平靜地接受現實,

學會放下擔子,給自己減減負 。

人生苦短,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