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35萬鳳凰男參加親戚婚禮,隨禮200,親戚回懟:打發要飯的呢

周國平曾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人之間,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比如,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有邊界感。當父母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旗號,窺探子女隱私,翻看子女手機聊天記錄、日記本,過度過問子女的行蹤的時候,子女會感到邊界感被侵犯,也會對父母產生意見,而父母無法理解,認為自己都是為了子女好,自己有權利過問子女的一切。

事實上,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需要維護的利益,都渴望得到其他人包括父母在內的尊重。

更何況,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趨利,是人的本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禁止別人沒有邊界感損害自己的利益,是本性,也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手段。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任何關係,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邊界,人沒有憤怒,就像一個國家沒有武裝。

無論是父母還是其他人,當他們沒有邊界感,侵犯了你的正當利益的時候,你都要記住,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遇事都選擇忍氣吞聲。

遇上講道理的人,退一步也許可以海闊天空,皆大歡喜,遇上利己主義者,你的退讓換來的是對方的得寸進尺,是更多利益的喪失。

「爸,媽,家族群退了沒有?還有人給你們發那些指責你們小氣、不念親情的消息嗎?來一個拉黑一個,不要客氣。」

雖然李大叔是一個很念親情的人,不想跟親戚鬧得很僵,但是一想到十月一日那天發生的事情,李大叔也來氣,更能理解兒子李先生的感受。

01.在國慶節前夕,我收到了8份請柬,有6個平時並無太多交情;

「早在放假之前,就有很多人問我,兒子過節回不回來,我說不一定,有些親戚就說我兒子不孝敬,光知道在城裡享福,把父母忘了,放假都不回來看父母,勸我多催促一下,讓他務必回來過節,儘儘孝心。一開始,我以為他們真的是為我著想,覺得就我們老兩口過節太寂寞了。」

當李大叔得知兒子一家打算回來過節的時候,十分高興,也告訴了那些隔三差五就來詢問的親戚。然後,李大叔就收到了8份請柬,有人辦婚禮,有人過壽,還有人不知道為什麼,推遲到這個時候才給家裡考上大學的孩子辦升學宴。

看著這些請柬,李大叔感到很無奈,最多的一天也就是十月二號,有三場宴會等著參加,那些親戚還指名道姓,要求他兒子去。

「我兒子太忙了,聽兒媳婦說,他不僅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床去上班,晚上八點多才回,還經常需要加班到深夜,一個星期就休息一天,這次,我之所以不確定他會不會回來,是因為我擔心他連正常的國慶節假期都享受不了。好不容易放了這麼多天假,我希望兒子回來,好好休息一下,吃吃他媽媽做的家鄉菜,好好放鬆一下,而不是都把時間放在了這些應酬上,又要說好話,又要套近乎,累死人了。」

而且,李大叔仔細看了這些請柬,除了辦婚禮的老婆侄子和過壽的堂哥外,其他親戚與他們家的交情並不深,頂多過年的時候串個門,拜個年,這些年由於他兒子考上好大學了,有出息了,成為家族裡最有出息的年輕人了,他們才來往密切了一些。

「又不好不去啊!畢竟,都是親戚,同一個姓,你要是不去,得多難看啊!」

02.我兒子年薪35萬,那是靠自己努力換來的,吃那些親戚家的大米了嗎?

「要不,我們老兩口去參加,讓兒子和兒媳婦在家裡好好休息?」

聽了老伴的建議,李大叔搖了搖頭,只因他很清楚,人家的目的就是兒子,就是他通過不懈努力改變貧困命運,成為年薪35萬鳳凰男的兒子。

「兒子小的時候,家裡真的很窮,雖然沒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但是兒子的衣服、書包和學慣用品都是二手的,有一年,家裡鬧洪災了,把地里的莊稼都淹了,我連學費都拿不出來,借遍了親戚,肯幫我的寥寥無幾。沒辦法,我跟老伴去求學校,學校看在兒子成績優秀的份上,同意延緩再交,不然,都不知道兒子可不可以繼續上學。」

李先生的兒子努力讀書,考取了本省最好的大學,畢業了之後,又經過努力,入職到了當地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後來在城裡買房生子。

「我兒子目前年薪35萬,比家裡的年輕人高多了,人人都很羨慕,說兒子運氣好,發大財了。什麼運氣好啊?那都是拼了命換來的。塞了一屋子的練習冊、凌晨三點的檯燈、發燒39度還要看書,隔三差五加班不能有絲毫怨言,我看著都心疼啊!」

兒子是親生的,李大叔自然會心疼,可是,親戚們不會,還總想沾光,經常找李大叔,訴說他們的困難,希望李大叔幫忙向兒子開口借錢,而李大叔救急不救窮、信譽不好老是欠債不還的不借的原則,早已得罪了不少親戚。

「我兒子年薪35萬,吃過他們家大米嗎?他們憑什麼沾光?我傻嗎?憑什麼幫他們坑自己的兒子?」

03.人家隨200,我們就得後面加個0,你算老幾?這樣的親戚,不要也罷。

而當初拒絕伸以援手甚至勸說李先生放棄學業、出去打工賺錢、說讀書無用的人,正是十月一號給李先生一家添堵的那位親戚。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李先生十月一號凌晨三點到家了之後,短暫休息了一下,就不得不參加這位親戚兒子的婚禮。雖然從前有過不快,但是面子還是要做足的。

兒子出發之前,問過李大叔隨禮的事情,兒媳婦直接發了話:「關係不親近,那就別給那麼多,其他親戚給200是吧,那我們也給200,不然,接下來七場你得給多少?給得比他少了,不被罵死。給多了,我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嗎?」

於是,李先生按照妻子的意見,隨著其他人,給了那位親戚200禮金,沒成想,親戚當眾拆開紅包,只看到了2張紅票子,臉上都變了,回懟了李先生:「你年薪35萬,隨禮只給200,打發要飯的呢!太不夠意思了,這至少也要加個0吧!」

李先生的媳婦也在場,聽到這樣厚顏無恥的話,毫不客氣地懟了回去:「隨禮只是心意,再說了,憑什麼人家給200可以,我們就得給2000?我們人傻錢多是吧!你這副嘴臉,可不就是在要飯嗎?」

「他惱羞成怒,還想打我兒媳婦,氣得我兒子拿起那200塊錢,帶著兒媳婦就走了。現在,他還在家族群里控訴我們行為,要求我們上門道歉,否則親戚沒得做了,還有一些親戚幫他說話。」

李大叔不但沒有上門道歉,反而退出了家族群,現在在收拾東西,打算跟兒子兒媳婦去城裡居住,以後不再回老家了,這樣的親戚,沒有也罷。

04.他都不要臉了,你還給他臉,不是自討沒趣嗎?

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地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尊重別人,給別人面子,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可是,前提是,那個人要值得你尊重。若是他都不要臉了,你還給他臉,不是自討沒趣嗎?

對付不要臉的人,不要太客氣了,要從第一次就果斷拒絕他,讓他再也沒機會開口索取第二次。只有讓其碰到硬釘子,發現怎麼樣都不可能佔到你的便宜,他才會打消占你便宜的念頭。

至於你們之間的情分,他都不念情分了,你還在乎,只會給他算計你、利用情分逼你退讓的機會。

END.

今日話題: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給李大叔?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