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我們像兩個囚徒,被鎖在一起彼此憎恨,破壞對方的生活卻試圖視而不見。我當時並不知道99%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一樣的地獄裡。」
這位大文豪的婚姻,是不幸當中最不幸那種——只有「戰爭」,沒有「和平」。
結婚48年,生育13個孩子,82歲離家出走,病倒在小車站的木房裡。
彌留之際,他身邊圍滿了記者、兒女、朋友,卻至死不肯見妻子一面。
俄羅斯的11月寒風刺骨,索菲婭站在丈夫門外,心比寒風更冷。
人說「少來夫妻老來伴」,老伴本應該是最親的人,他們為什麼會鬧到這種程度?
01.交換日記
1862年,34歲的列夫·托爾斯泰向17歲的索菲婭·別爾斯求了婚。
為表誠意,讓未婚妻充分了解自己,托爾斯泰把記載著過去經歷的日記本拿給她看。
婚前的托爾斯泰生活放蕩,玩女人、欺騙、偷盜、賭博、染過臟病,濫交、酗酒、暴力,還有私生子。
他的女人眾多,最愛的是一個結了婚的農村婦女——阿克西妮婭。
他很多作品中的女主就叫這個名字。
他在給她的信中寫:「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愛一個人。腦子裡全部都是她。我很痛苦。當她靠近我時,我甚至感到害怕……哪裡都看不到她,所以我尋找她。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來自肉體的慾望,而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感情。」
年輕的索菲婭在日記里看到這一切,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托爾斯泰這個行為讓她在婚姻一開始,就處在很大的不安全感中,終生飽受其折磨。
不過這個交換日記的習慣,由此開始了。
02.作家的妻子
婚後,索菲亞放棄了城市生活,追隨丈夫到了郊外莊園。
第二年,托爾斯泰開始寫《戰爭與和平》,與此同時,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謝廖沙出生了。
作家的妻子,並不好當。
納博科夫妻子薇拉幫他處理信件和經濟事務。
他不喜歡坐飛機,妻子開車帶他穿越5大州,幫他完成驚世駭俗的《洛麗塔》。
許廣平除了做家務和帶孩子,還要幫魯迅整理著作,抄寫校對。
茨威格妻子為了丈夫,要搜集資料,翻譯外文,對外聯絡,寫一封封感謝信。
索菲亞除了照顧托爾斯泰衣食起居,還要幫他謄抄文稿。
因為他的字跡太潦草,只有她能看懂。
3000頁的《戰爭與和平》手稿,她謄寫了7遍。
60萬字的《安娜·卡列尼娜》,40萬字的《復活》,還把他的《論生命》譯成法文,把德文的《十二使徒的教導》和英文的《論巴哈派》譯成俄文。
她還負責和出版商打交道,為版稅稿費的俗事錙銖必較,把丈夫的出版事業管理得有聲有色,為家庭帶來了豐厚的利益。
除此以外,她還要管理莊園、照顧孩子,這意味著,她只能在孩子們都睡下後,才能熬夜謄抄文稿。
長此以往,視力變糟了,身體每況愈下。
托爾斯泰的朋友們贊她得力,他本人卻不領情:「太聰明是可憎的。」
03.「我鬱悶不樂、發脾氣是因為他事事都愛、人人都愛,而我要他只愛我。」——索菲婭日記
索菲亞為丈夫奉獻了一切,卻沒有得到回報。
於是,她妒忌一切和丈夫發生任何形式接觸的雌性生物,甚至包括雄性生物……
嫉妒他的情人、私生子、莊園管理人的妻子,嫉妒自己喜歡的妹妹、女編輯、甚至和丈夫交好的男性。
對此,托爾斯泰從未加以安撫,更刺激得她歇斯底里:
徹夜痛哭,不讓丈夫睡覺。
半夜出走,躺在草地上不回家。
學安娜·卡列尼娜去「卧軌」。
模仿丈夫小說的女主去深山中凍死。
躺在丈夫要去切特科夫家的路橋底下,等待他的馬車把她軋死。
丈夫去莫斯科拜訪切特科夫,晚回來一天,她就服毒。
有時她還在卧室用玩具手槍射擊,嚇唬丈夫她要開槍自我了斷……
04.「他愛我,但只在夜裡,從不在白天。」——索菲婭日記
托爾斯泰慾念強烈,六、七十歲才慢慢消退。
索菲亞則更注重精神交流。
結婚25年後,她在日記里寫:「沒有那件事生活本該是美好的。但是對於他來說則另當別論。」
托爾斯泰把身體和心靈分得很清楚,對情慾一直抱著強烈的負罪感,這導致他既憎恨自己,也憎恨引起他情慾的妻子。
他不止一次指責妻子「勾引」他,儘管實際情況剛好相反。
育兒方面,他堅持母乳餵養,拒絕避孕和墮胎,認為這是違反倫理和道德的行為。
妻子屢次懷孕得了乳腺炎完全不適合哺乳,他仍堅持並指責妻子不願意負起母親的責任。
這使得索菲婭痛苦至極。
結婚29年後,她在日記里寫:「當一個女人年輕時,她全心全意地去愛,甘於向所愛的男人獻身,因為她明白這讓他快樂。日後她回顧往昔才突然意識到,這個男人只在需要她時才愛她。她一直記得就在他滿足的一剎那,他的深情變成了嚴苛和厭惡。」
托爾斯泰殘忍地擊碎了她的夢:「沒有愛情這種東西,只有對xing交的生理需求和對生活伴侶的實際需求。」
索菲亞痛苦難當:「真希望我20年前就讀到這段話,這樣我就不必嫁給他。」
05.「我的整個精神生活他毫無興趣」
在精神上,托爾斯泰要求妻子必須接受他的思想和安排。
他卻居高臨下、自我中心、大男子主義,不去平等對待妻子。
索菲亞說:「他是那種以自己的創造力作為生活中心的天才之一,周圍的世界不過是附屬品。我的整個精神生活他毫無興趣——因為他甚至從不屑於去理解它。」
他喜歡散步,卻不願意陪著妻子散步。
他生病,妻子精心照料。
妻子生病,他不聞不問。
索菲亞得了子宮瘤,在家做手術,他竟離家去了森林散步。
手術成功,他不是歡喜而是巨大的痛苦,看到脫險的妻子,竟「憤慨」得說不出話:「老天啊!多可怕的事!一個人竟不能平平安安地等死!」
索菲婭的苦悶無處排解,只能尋找別的精神寄託。
她去了莫斯科學習音樂,和院長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塔尼耶夫關係密切。
托爾斯泰嫉妒難忍,寫信給索尼婭:「我親愛的索尼婭:你和塔尼耶夫的關係不僅令我不快,而且極度痛苦。一年了,我無法工作,無法生活,卻不斷地經受折磨。你都知道,我生氣時跟你這麼說過,我懇求你時也這麼說過。我使出渾身解數,無一奏效,你們我行我素,甚至更加親密。看得出這種關係將持續到底。我無法繼續忍受。」
可悲的索菲婭在婚姻里飽嘗嫉妒,跟別人來往,不過是希望引起丈夫的關注而已。
丈夫稍一表示,她就跟那人斷絕了往來,回到了他的身邊。
06.「必須逃走」
托爾斯泰不算好丈夫,也不算好父親。
大兒子生下來奶水不夠,妻子想找奶媽幫忙,他卻極力反對。
因為他同情農民,怕人家自己孩子沒奶吃。
他非常厭女,歧視女性。
他曾寫過:「女人的本來面目是,她們是精神軟弱的人,這不是殘酷;對她們一視同仁才是殘酷。我們的生活之所以荒誕皆因為女人做難。」
大女兒塔妮婭戀愛,他認為她不負責任,像鬼迷心竅的人喪失理智,等於把自己鎖起來再把鑰匙扔出窗外:「我無法理解一個純潔的姑娘怎麼會想攪進這樣一樁事(指結婚)。如果我是個姑娘,我無論如何不會結婚的。戀愛是一種既不高尚也不健康的情愫。」
二女兒瑪莎出嫁,他說結婚是女人最沒出息的行為:「瑪莎結婚了,我為她感到惋惜,就像人們痛惜一匹純種馬被拉去馱水一樣。」
小女兒薩莎相貌平平,他說她難看。
高爾基評價他說:「他非常喜歡談論女人,但總是帶著俄國農民的粗野口氣,他對女人的態度是一種頑固的敵意。他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懲罰她們。這是一個男人對沒有得到他應有的幸福而進行的報復。」
到了晚年,他和頭號弟子切爾特科夫商議要放棄貴族生活,把土地分給農民,並準備把全部著作的版權公開,引起了索菲婭的反對。
這麼做,等於斷絕全家的經濟來源,會導致索菲婭和8個成年子女衣食不保,她自然不肯同意。
索菲婭不捨得怪罪丈夫,就把矛頭對準了切爾特科夫。
他是托爾斯泰最重要和最親密的人,這個位置是她畢生渴望而不得的。
同時也是為了給子女們爭取遺產,她在托爾斯泰去世前4個月,當著眾人的面,公開指責他是同性戀,說切爾特科夫是他的情人。
為了證明這個說法,她拿出了托爾斯泰23歲時的日記:「我經常愛上男人。……迪亞科夫就是一例。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晚上我們乘著雪橇離開彼得堡,蓋著雪橇毯我真想吻他,真想哭。這其中有一種情yu。」
托爾斯泰憤怒至極,在日記里寫:「生不如死。」
結婚48周年紀念日後的一個月,托爾斯泰再次離家出走了。
當時他已經82歲高齡了,經不起嚴寒和衰老,病倒在了一個小車站。
索菲婭趕到車站,托爾斯泰卻不肯見她。
死前,他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恐怕我要死了。……難啊。……我要去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逃走!……必須逃走!」
07.她想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
托爾斯泰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其文學成就和思想成就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但在婚姻中,他卻十分不負責。
說要禁慾,卻一再使妻子懷孕,22年,13個孩子,對孩子的死活和利益並不關心。
小兒子夭折,妻子傷悲欲絕,他卻從沒一句安慰之言。
嫉妒妻子和別人來往,自己卻外出獵艷,染指對象包括妻子朋友、晚輩甚至親戚。
憎恨女人,卻親口說沒有女人無法安寧。
約定好公開日記,卻準備假的交差,把真的藏在靴筒里,存進銀行內。
索菲亞逝世前說:「我跟列夫·托爾斯泰共同生活了48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是失職的丈夫和缺席的父親。
她是歇斯底里的妻子,和喪偶式育兒的母親。
別人羨慕她因托爾斯泰萬古流芳,卻不知道這並不是她想要的。
就像甄嬛說的那樣:「臣妾要這天下來做什麼,臣妾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
她為丈夫奉獻了一生,她想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