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有興趣離個婚嗎?想去得抓緊啦,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根據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離婚要設「冷靜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新調整後的調整離婚登記程序包括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等。
這條消息引發大家的討論、調侃,自在情理之中。
誰都有不冷靜的時候,哪對夫妻吵架,沒口頭提過「離婚」二字?
當然,只是說說而已,離婚意味著改變,意味著跳出婚姻的「舒適區」,這對誰都不容易。
很多時候,兩個人即便內心深處不想離開婚姻的舒適區,表面上還是在激烈對抗。事情的發展、走向,並不是由理性決定,而是被感性、被衝動架著往前走。
如果有三兩閨蜜、四五好友攛掇,那麼,自己的婚事,又會被別人綁架。
有趣的是,如果朋友和你沒有深交,只是幾面之緣、酒肉朋友,他們一般會抱「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的原則,勸合不勸離;
深交的朋友,堪稱知己的,反倒無所顧忌,慫恿你離婚。
總之一句話:除非出現家暴等惡劣行為,或者出現重大變故,多數情況下,你是否離婚,最終不是取決於你,而取決於你的情緒以及朋友。
朋友圈多重要,現在你看到了。
更有趣的是另一個事實:
婚禮規規模越大,婚姻關係就越持久;反之亦然。
你可能發現過類似現象:某些不常見面的朋友,忽然聽說他結婚了;過了一段時間,你對他「已婚」的屬性還沒熟悉過來,就聽說他離婚了。
這不是我的猜測。出處是《紐約時報》,是研究人員調查得出的結論。
原文是這樣的:
那些舉辦了盛大婚禮的夫妻,比婚禮規模小的夫妻維持得更長久,也對自己的婚姻更滿意。
原因在哪裡呢?
無非這麼幾方面:
第一,規模盛大的婚禮,說明雙方相識的時間較長,「閃婚」概率較低。
認識時間長,雙方家庭相對熟悉,才有條件去準備規模宏大的婚禮。
這意味著雙方對性格、家境、工作等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磨合期較長,婚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過渡期也會比較順利。
同時意味著,新人已經認識了配偶家族的不少親戚,有了固定的「配偶方朋友圈」。這對婚姻的鞏固,十分重要。
第二,婚禮規模大,說明雙方(至少一方)經濟條件較好,畢竟婚禮是要花錢的。
一般來說,經濟條件越好,離婚的障礙就越多:比如財產分割、離開富裕家庭後的不適應等等。
經濟條件差,離婚概率反倒更高,因為無所顧忌,桌子柜子茶几,家產就那麼幾件,凈身出戶也無所謂。
第三,婚禮草率,說明這對夫妻(至少其中一方),可能屬於衝動型人格,做事比較感性,缺乏理性。
尤其「奉子成婚」的,更是如此。做事情不考慮後果、只看眼前,導致婚禮倉促、草率;這種性格之下,草草結婚、草草離婚,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教育學者,研究員,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人生是一場修行》《喬布斯告訴中國》《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