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言
緣分二字,向來充滿變數。
緣跟分,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相遇的緣,相守的分。
有的人,這輩子註定只能有前者,沒有後者,退一萬步講,就算有相守的分,能夠守得彼此多少年,永遠是一個未知數。
有的時候,緣分就像是握在手裡的沙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密密麻麻的細沙,會從指縫間不經意溜走。
當時的你,沒有絲毫察覺,你以為手中握著的沙,一直都沒有少,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剩下的不過是一些細沙的殘餘而已。
原來,夫妻間緣分已盡,是有信號的,大意不得。
01.失去分享欲;
分享欲,是最高級的浪漫。
對於兩個相愛的人而言,分享欲完全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不用假裝,也沒必要去強調,或者需要去教對方怎麼做,只要心裡有這個人,自然就會產生分享欲。
看到好看的東西,會想要分享給對方。
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會希望對方能夠品嘗。
等等。
那麼,同理,分享欲的失去,基本就證明彼此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不管喜怒哀樂,都再也想不到對方,或者是認為告訴對方某件事,某種想法,反而自我內耗,不願意再去多此一舉。
這樣的夫妻關係,就算表面依舊維持,也改變不了緣分消散的本質。
現實就是,至少有一方肯定不愛了。
失去分享欲,並不是感情穩定以後找的借口。
前段時間,一個女生給我講述她老公的辯駁,她的老公告訴她,結婚這麼多年,老夫老妻,哪有那麼多值得分享的事?
結果後來她發現,她的老公跟別的女生聊天,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就連他們晚上吃的飯,都給另外的女生髮過去,女生聽一首歌,她的老公也搜來聽,還跟著女生去看他以前並不感興趣的韓劇。
她看著聊天記錄,心驚,心寒,心死。
從這一刻開始,她徹底意識到,這個她從17歲就相愛的男人,在32歲的年紀,緣分已盡。
02.優點變缺點;
任何一種性格,基本都遵循著一個道理:善惡同因,瑕瑜互見。
一個人的優點背面,絕對是相應的缺點。
比如,一個人要是善良有同理心,那麼缺點可能就是拿不起放不下,性格比較軟弱。
一個人在感情里很忠誠,很有自己的原則,那麼缺點多半就是犟,軸,不會轉彎,包括吵架的時候,可能會說狠話,也會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
等等。
當你看待一個人,發現對方優點變缺點的本質,其實是包容心的減弱,甚至是消失。
對方一直都沒有變,只是你自己變了而已。
你的心變了,但你不想承認自己是壞人,於是怪到對方身上,試圖從對方身上去找理由。
並且,這種推卸責任的做法,是很多人下意識的行為,並且他們站在自己的立場,意識不到任何錯誤。
人總是這樣,為了讓自己的言行顯得合理,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是可以欺騙的。
我身邊有一個特別真實的例子。
一個女生,她性格單純,像個小太陽,客觀向上,也沒任何心機,婚前她的老公超級喜歡她,各種瘋狂追她,對她也很好,後來他們結婚了。
現在,她的性格大致還是如此,有時也有點犯迷糊,而她的老公事業蒸蒸日上,對她的形容也逐漸從天真,純粹類似的辭彙,變成蠢這樣的評價,甚至會當著她的面說:就你這個智商,出去找工作的話,你看有沒有老闆收你?
不忘來時路,是一種很難得的品格。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具備。
03.分床睡;
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的分床睡,肯定都會逐漸影響夫妻感情。
而這往往也是緣分散場的徵兆。
當然,在婚姻裡面,緣分已盡並不一定代表彼此會離婚,有的時候涉及的各方利益太多,在綜合衡量下,要是離婚過於傷筋動骨,就算彼此的緣分稀薄,可能兩個人還是會維持表面的平靜。
只是,這樣的婚姻,不管外人看來多麼美好,真實的情分肯定都會引發彼此內心真正的孤寂。
年輕的時候,我經常聽到一些已婚的阿姨,這樣形容跟自己老公的關係: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時不以為然,也想不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如今在年歲漸長,經歷的事逐漸多了以後,看到這樣的形容,不免感覺心酸吧。
原本大家應該是最親密的關係,但誰也無法抵抗緣分二字本身的作用。
有的人,走著走著彼此的心就遠了。
就好像命運有張無形的手,把這段關係推往一個陌生的結局,而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什麼也做不了。
直到緣分徹底終結。
這就是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