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2025年03月14日22:03:09 情感 1465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 天天要聞

文|小雯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既不像電視劇里那樣溫馨,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衝突,而是一種若即若離的冷漠?他們很少主動聯繫家裡,回家也只是例行公事,談話寥寥無幾,甚至對父母的關心都顯得客氣又疏遠。過年時候,我們都很想回家,但是他們寧願在外地待著也不願意回家過年,他們並不覺得一個人在外地有多苦,反倒一想到要回家,就開始頭皮發麻。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可能你心裡會有一個聲音:「我也想親近他們,但就是親不起來。」 你可能會羨慕那些能和父母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人,但你發現,自己做不到,甚至每次嘗試靠近,都會被某種無形的牆擋住。

親愛的,這,並不是你的錯,而是心理學上的 「失望性情感隔離」 在起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 天天要聞

01. 你不是不想親近,而是一次次的失望,讓你學會了遠離

「失望性情感隔離」(Disappointment-Induced Emotional Detachment)是指,當一個人長期在重要的親密關係中遭受忽視、傷害或冷漠,他的大腦會自動建立起一套保護機制——減少投入,降低期待,甚至刻意疏遠,以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小時候,你可能也曾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可現實卻讓你不斷受挫。你或許經歷過:

  • 傷心難過時,想找父母傾訴,卻換來一句「有什麼可哭的?」
  • 取得好成績時,期待被表揚,卻被一句「這不是應該的嗎?」澆滅了喜悅
  • 遇到問題時,想尋求幫助,卻被反問「你怎麼這麼笨?」
  • 甚至連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會被直接否定:「你還小,懂什麼?

每一次你試圖靠近,都被一盆冷水潑回去。

你會漸漸明白,父母並不懂你的情緒,也不會給予你想要的溫暖。於是,你開始學會忍耐,學會不再表達真實感受,學會在父母面前隱藏自己。

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是的,當一個孩子失望多了,心自然也就慢慢關上了。

尤其是,當你發現,不管自己做得再好,父母的標準永遠在提高;不管自己多難過,他們都不會真的關心你的感受。於是,你開始了習慣性地對他們報喜不報憂,甚至連「我很好」都變成了一種敷衍。

是的,你心裡一定經常對自己說:與其一遍遍期待,再一遍遍失望,不如乾脆不要期待。

這,就是「失望性情感隔離」形成的原因。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 天天要聞

02. 你不是不孝順,而是長期的情感匱乏,讓你學會了「理性盡孝」

很多人說:「父母再不好,他們也是生你養你的人,你怎麼能對他們冷漠呢?」 但事實上,親子關係,並不是單方面的恩賜,而是雙向的連接。

當你從小缺少真正的關愛,你會發現,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慢慢就會變成一種責任感驅動的「理性盡孝」:

  • 你會給他們錢,會照顧他們的生活,但不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
  • 你逢年過節會回家,但更多是出於「應該」,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期待;
  • 他們生病時,你會盡到子女的責任,但你不會主動撒嬌或依賴他們;
  • 你會關心他們的健康,卻不會像朋友那樣和他們聊天、談心。

這種狀態,不是不孝,而是一種被迫的「情感降級」

當你從小就得不到溫暖,你長大後自然不會本能地去索取溫暖,也不會主動地給予他們情緒價值。

你對他們沒有恨,但你也沒有太多愛。於是你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式:既不遠離,但也不親近。

我知道,這,是你能給自己找到的最合適的平衡。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 天天要聞

03. 你不是故意冷漠,而是你早就學會了「有些愛,是不可得的」

有些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有些人被父母傷害過,長大後依然和父母關係很好?而你就不行呢?」

我想,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和解」這件事,取決於父母是否願意做出改變。

有的人,他們的父母后來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願意改變,願意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於是孩子也願意重新靠近。

但有些人的父母,從未改變,也從未承認自己有問題。甚至他們會反過來指責你冷漠,覺得你「沒良心」,卻從未想過你為何會變成今天的樣子。

如果一個人曾經受傷,但後來得到了彌補,他的心就能慢慢癒合。但如果一個人曾經受傷,他表現了出來,卻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他後來又傾訴了一遍,還沒有得到心疼,那他就只能靠自己封閉內心,才能避免自己繼續受傷了。

是啊!有些父母也許總是喜歡維護自己的權威,總是不肯放下架子,真心地考慮一下你的感受,那你讓孩子還怎麼親近你?

有很多時候,不是你不願意靠近,而是你知道,這種關係,無論怎麼努力,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

你早就看透了,有些愛,是不可得的。那既然如此,就不如不去強求。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失望性情感隔離(為什麼有的人和父母不親?) - 天天要聞

04.梅娘說:如果你也在經歷「失望性情感隔離」

如果你讀到這裡,發現自己的情況和文章描述的一樣,請你知道:你並不孤單,也並沒有錯。
你的冷漠,不是你的性格問題,而是你曾經一次次受傷,最後被迫建立的心理防禦機制。

你不需要強迫自己「熱絡」,也不需要迎合別人的期待去假裝親密。你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與父母保持合適的距離。

你不需要去控訴父母,苛求他們改變,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的人生不應該被童年困住。

你可以選擇去修復自己,去建立新的、更健康的情感連接。你可以去尋找那些真正懂你、珍惜你的人,而不是一味沉浸在無法改變的關係中。

親情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東西。你不需要讓他們來定義你,且你不欠任何人一個完美的自己,但你欠自己一個溫暖而自由的人生。

與你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現在,在生活當中,若家裡老人生病住院,許多家庭都會面臨一些狀況,這件事情處理得好壞,對老人的恢復以及家庭氛圍,都有影響。人生在世,有些事情知曉應當如何做,便能減少不少麻煩,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此事需要慎重考慮。
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要這樣回應 - 天天要聞

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要這樣回應

生活中,經常能碰到有人找我們幫忙的情況,許多人面對這種情況,處理得都不太合適,我們需要知道,處理好這種情況,挺重要的。幫忙這件事里,藏著大學問,回應得好,能維持交情,回應不好,就可能傷了感情,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
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 - 天天要聞

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

在如今微信普及的時代里,人們的交流溝通都離不開它,女人們更是常在上面分享生活,從這裡能看出不少情況,這是可以確定的。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行為背後都藏著些緣由,就像微信上的一些表現也能反映出女人內心的狀態,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就有特
一個男人的責任心強不強,看「這3個細節」,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的責任心強不強,看「這3個細節」,多半就知道了

在生活中,不少女人想知道身邊男人的責任心如何,其實,判斷一個男人責任心強不強是有跡可循的。人生在世,責任心是重要品質,看男人責任心強不強,就看這幾個細節。01:看對工作的態度,是否努力進取工作態度,能看出男人的責任心,要是男人對工作敷衍,遇
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 - 天天要聞

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男人總是對女人說一些甜言蜜語,給女人一些許諾,結果只說不做假把式,令女人失望,斷雨殘雲,兩個人最後常會斷羽絕鱗,不再來往。女人不傻,深知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1.你的事情,了如指掌。
男人「寵老婆」的這5種表現,就算只佔1條,你也已經很幸福! - 天天要聞

男人「寵老婆」的這5種表現,就算只佔1條,你也已經很幸福!

電影《紅磨坊》里說道:「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過於愛人以及被愛,彼此相對地付出。」無論愛情中,還是婚姻里,其實,女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一個真心愛自己,用心寵自己的男人,只要男人能真心實意的對自己好,女人就會死心塌地跟他一輩子。「男怕入錯行,
不同好感度的女同學面對無家可歸的你 - 天天要聞

不同好感度的女同學面對無家可歸的你

上次和大家聊過了《對不同好感度的雌小鬼同學說「我討厭你!」》的漫畫,作者(已經授權轉發!)看到大家喜歡後,立馬想起了新點子,當然,也感謝各位讀者們的付出,才有了「這個系列」。 嘛,不管結果....
千萬別和你老公吵架,與夫爭吵,百財不入。 - 天天要聞

千萬別和你老公吵架,與夫爭吵,百財不入。

現在我很少和老公鬧彆扭了,也不再輕易惹他生氣,因為我終於明白了一句話:「與夫爭吵,百材不入。」意思是說,如果夫妻之間總是爭執不斷,那麼家裡就很難興旺發達,做什麼事情都難以順利。以前我們經常吵架,幾乎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 天天要聞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7月1日上午9時45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五大隊綜合勤務室在公共視頻巡查時,發現了揪心一幕:在G25杭新景高速往回杭州方向大源橋路段,一輛爆胎的皮卡車停在超車道上,車流密集卻未見任何警示標誌。更令人擔憂的是,駕駛員竟蹲在車旁試圖自行更換輪胎,周圍車輛呼嘯而過,後方車輛不斷緊急避讓,險象環生!勤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