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和親人較勁

2025年02月11日22:10:27 情感 6860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劉禾粟曾走訪過100個家庭,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個家庭的未來,其實取決於家人間的相處模式。

有些家庭遇事就吵,總跟家人較勁,這樣的家往往容易分崩離析;

而那些興旺的家庭,家人間互相包容,很少會計較。

跟家人較勁,傷神又勞心,壓根就沒有過好生活的心力。

無論何時,永遠都不要跟重要的人,計較不重要的事。

01

  • 別和父母較勁,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說:

「人要一賭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也耽誤了自己。」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就是錯把跟父母較勁當成解決問題的方式。

作家麥家在書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他從小就因為出身不好,常被人欺辱。

有次,麥家被揍到鼻青臉腫,他忍不住還了一拳。

等到父親提著扁擔趕來時,他以為有了依靠。

結果父親不僅沒有安慰他,還重重地甩了他兩耳光,拿扁擔打他。

麥家忍不住在心裡咒怨著:「父親,我恨!恨你!咒你死!」

此後的歲月里,他將近20年,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話。

後來,等他也當了父親,這才明白了為人父母的不易。

可他想再叫一聲爹時,父親卻已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直到去世,都未認出過他。

回想起過去,麥家後悔莫及。

有多少人用一生的時間跟父母計較,讓一段本該消散的往事,成了永久的遺憾。

父母終究跟我們隔了幾十年的歲月,你無法指望他們能讀懂你的心思。

跟父母生氣,只會傷了他們的身,寒了他們的心。

作家蘇心剛畢業那年,為了找工作,父親帶她串了不少門。

每回提著一袋水果上門,然後就厚著臉皮聊工作的事。

那些人要麼直接下逐客令,要麼隨意敷衍兩句。

蘇心受了幾次冷眼後,便打定主意不再去。

後來,父親好不容易才託人給她找了份工作。她卻嫌工作不好,此後的幾年裡,一直在跟父親生氣。

只要在家,她就故意不理睬父親。

直到有一次,她跟母親抱怨起此事。

母親說:父親給她找工作那些日子,天天晚上睡不好,只能拉下臉去求人。

彼時,她才開始理解父親:一輩子耿直,卻為了她低頭求人,不知內心要承受多大的煎熬。

《都挺好》中,有句台詞: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

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

我們是第一次做兒女,但他們亦是第一次做父母。

很多時候,你心裡的那份計較,他們不一定會懂。

對父母多些包容,少些較真,才是最頂級的孝順。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 - 天天要聞

02

  • 別和伴侶較勁,他們是陪伴你最久的人。

看過一檔情感調解節目。

有對夫妻結婚多年,卻近兩年都沒跟對方說過話。

在調解員的勸解下,他們才道出緣由。

原來丈夫嫌棄妻子不關心自己,辛苦加夜班,連問也不問一句。

妻子也抱怨對方什麼事都不說,加班不提前打招呼,給老人拿錢也不說。

兩人只要一碰面,就沒完沒了地爭吵,再往後,乾脆賭氣冷戰。

從最開始幾個小時互不搭理,發展到半個月都不講一句話。

雖然夫妻倆住在同一屋檐下,卻各玩各的手機,沒有任何交流。

如果遇事就較勁,最終,不過是贏了道理,輸了感情,得不償失。

真正幸福的家庭,從不會一味較勁,而是該低頭時就低頭。

作家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性格迥異,經常會產生矛盾。

有次,廖翠鳳在廚房做飯,林語堂見狀忍不住說:你試試左手拿鏟子,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才香呢。

廖翠鳳當時正鬧脾氣,便置氣說:趕緊滾出去,別在這裡啰唆。

當時兒女們聽到廚房的動靜,都伸長了脖子朝裡面張望。

要是別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都覺得丟了面子,非要反駁幾句才肯罷休。

林語堂卻笑著跑出來,對孩子們說:我們都要聽媽媽的話。

正因他的主動讓步,讓整個家庭幾十年來一直幸福和順。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好的婚姻,該演的戲要演,該裝的糊塗得裝,該和解的和解。婚姻本是一場合作,誰先睜眼,誰就輸了。

牙齒和舌頭在一起,尚且有磕碰的時候,更何況是家人之間的相處。

要明白,這輩子能陪你最久的人,只有伴侶。

無關痛癢的小事,彼此「裝聾」;不傷大雅的細節,多多「裝瞎」。

適當抹平一些稜角,日子才能更和諧。

永遠別和親人較勁 - 天天要聞

03

  • 別和孩子較勁,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好。

錢鍾書的女兒錢瑗,在37歲時遇見了第二任丈夫楊維成。

那時,楊維成已有一雙兒女,大兒子楊宏建剛滿18歲。

這樣的重組家庭,矛盾重重,隨時都會爆發。

但錢瑗卻用自己的大度和真心一次次化解了爭執,征服了兩個孩子的心。

一開始,孩子並不歡迎她,經常賭氣跟她冷戰,還故意搞些小破壞。

她也從不會計較,而是一心一意地對他們好。

在錢瑗看來,跟孩子們相處,最忌諱計較。

要知道,跟孩子較勁,不是教育,而是泄憤。

父母跟孩子做對抗,其實就是把自己置於孩子的對立面。

到頭來,或許贏得了一時,卻會讓孩子記恨一生。

作家韓濤,分享過自己跟兒子的故事。

有次,兒子為了提前玩ipad,便隨意在畫畫作業上畫了幾筆應付過去。

韓濤見狀,忍不住批評道:「你不想畫就別畫,隨便敷衍幾筆,是湊合了事,你把它拿走吧。」

結果兒子非但不認錯,反而硬著脾氣頂了上來。

父子倆各有各的脾氣,頓時就僵持在那裡,誰都不願意服輸。

過了會兒,韓濤就意識到這是在跟兒子做無用的鬥氣。

於是,他放緩了語氣,耐心跟兒子解釋:

「爸爸很喜歡你的畫,但你好不容易畫了一幅畫,卻沒有用心畫,實在太可惜了。」

一番話下來,兒子不僅收了脾氣,還主動提出要重新畫一幅。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說: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

說到底,孩子的腦子還沒發育好,和他計較豈不是比孩子還要幼稚。

養育孩子,不僅要養,還要育。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從不會端著父母的權威跟孩子計較,而是願意放低聲音教育孩子。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跟隨父母的腳步,不斷蛻變,成長得更加耀眼。

蔡康永說過一個觀點: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情感賬戶,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其實,家庭成員之間亦是如此。

一個家如果不斷儲蓄感情,互相包容體諒,那這個家一定會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反之,如果一個家總是消耗情感賬戶,彼此賭氣較勁,這個家便會千瘡百孔。

往後的日子裡,多給家人一點耐心,少跟家人賭氣,家庭自然就順了。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現在,在生活當中,若家裡老人生病住院,許多家庭都會面臨一些狀況,這件事情處理得好壞,對老人的恢復以及家庭氛圍,都有影響。人生在世,有些事情知曉應當如何做,便能減少不少麻煩,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此事需要慎重考慮。
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要這樣回應 - 天天要聞

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要這樣回應

生活中,經常能碰到有人找我們幫忙的情況,許多人面對這種情況,處理得都不太合適,我們需要知道,處理好這種情況,挺重要的。幫忙這件事里,藏著大學問,回應得好,能維持交情,回應不好,就可能傷了感情,有人找你幫忙,哪怕交情再深,不能直接說「不行」,
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 - 天天要聞

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

在如今微信普及的時代里,人們的交流溝通都離不開它,女人們更是常在上面分享生活,從這裡能看出不少情況,這是可以確定的。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行為背後都藏著些緣由,就像微信上的一些表現也能反映出女人內心的狀態,一個孤獨的女人在微信上,往往就有特
一個男人的責任心強不強,看「這3個細節」,多半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的責任心強不強,看「這3個細節」,多半就知道了

在生活中,不少女人想知道身邊男人的責任心如何,其實,判斷一個男人責任心強不強是有跡可循的。人生在世,責任心是重要品質,看男人責任心強不強,就看這幾個細節。01:看對工作的態度,是否努力進取工作態度,能看出男人的責任心,要是男人對工作敷衍,遇
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 - 天天要聞

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男人總是對女人說一些甜言蜜語,給女人一些許諾,結果只說不做假把式,令女人失望,斷雨殘雲,兩個人最後常會斷羽絕鱗,不再來往。女人不傻,深知男人的深情,不在嘴上,藏在這些細節里!1.你的事情,了如指掌。
男人「寵老婆」的這5種表現,就算只佔1條,你也已經很幸福! - 天天要聞

男人「寵老婆」的這5種表現,就算只佔1條,你也已經很幸福!

電影《紅磨坊》里說道:「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過於愛人以及被愛,彼此相對地付出。」無論愛情中,還是婚姻里,其實,女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一個真心愛自己,用心寵自己的男人,只要男人能真心實意的對自己好,女人就會死心塌地跟他一輩子。「男怕入錯行,
不同好感度的女同學面對無家可歸的你 - 天天要聞

不同好感度的女同學面對無家可歸的你

上次和大家聊過了《對不同好感度的雌小鬼同學說「我討厭你!」》的漫畫,作者(已經授權轉發!)看到大家喜歡後,立馬想起了新點子,當然,也感謝各位讀者們的付出,才有了「這個系列」。 嘛,不管結果....
千萬別和你老公吵架,與夫爭吵,百財不入。 - 天天要聞

千萬別和你老公吵架,與夫爭吵,百財不入。

現在我很少和老公鬧彆扭了,也不再輕易惹他生氣,因為我終於明白了一句話:「與夫爭吵,百材不入。」意思是說,如果夫妻之間總是爭執不斷,那麼家裡就很難興旺發達,做什麼事情都難以順利。以前我們經常吵架,幾乎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 天天要聞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7月1日上午9時45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五大隊綜合勤務室在公共視頻巡查時,發現了揪心一幕:在G25杭新景高速往回杭州方向大源橋路段,一輛爆胎的皮卡車停在超車道上,車流密集卻未見任何警示標誌。更令人擔憂的是,駕駛員竟蹲在車旁試圖自行更換輪胎,周圍車輛呼嘯而過,後方車輛不斷緊急避讓,險象環生!勤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