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2025年02月11日11:02:15 情感 1624

​《從此刻開始幸福》作者:岸見一郎

你應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 天天要聞

​在上一節我們說到,走向幸福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喜歡自己,勇敢做自己,為自己的所有選擇承擔後果。那麼,在本節我們來看看,身處於社會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平衡自我與社會的期待,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平衡自我與社會期待


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海神波塞冬在人間有個兒子,名叫普洛克路斯忒斯,是個以殘忍著稱的強盜。


他在雅典城外開了一家黑店,店裡有兩張鐵床,一張很長,一張很短。


每當有旅客投宿時,普洛克路斯忒斯會根據旅客的身高,強迫他們躺在不同的鐵床上。長得比較矮的旅客,會被用力拉伸身體,直到符合長鐵床的長度;長得比較高的旅客,會被他砍掉多餘的部分,以便適應短鐵床的長度。


這種暴行使他獲得了「鐵床匪」的稱號,許多人對他畏懼不已。


後來,希臘英雄忒修斯將他擊敗,並強迫他躺在短鐵床上,砍掉了他的下半身,從而為民除害。


再之後,「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成為了一個經典比喻,用來形容對個體不合理的標準或強制性的要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社會為我們設定了各種「理想模樣」,我們往往被迫去迎合這些標準。


比如說,每年高考過後,許多學生在填報專業時,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世俗的角度看,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或是就業相對穩定的專業,是更為聰明的決定。即使許多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也可能為了符合社會標準而妥協。


然而,這樣的選擇真的是明智的嗎?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學習不喜歡的專業,從事不感興趣的工作,往往會讓人感到痛苦。可能有些幸運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新的興趣,但對許多人來說,這種被動的選擇,可能會導致職業上的迷茫和倦怠。


放眼時代來說,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需求總是飛速變化的。就像十年前的熱門領域,如金融、土木工程等,到了現在,已經逐漸失去它們的光環。而諸如人工智慧、數據科學等當時看似冷門的領域,又成為了新的熱門。


這說明,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地追逐社會標準,而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未必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選擇專業時的妥協,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顯形或隱形的壓力,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選擇。比如,受容貌焦慮的影響,人們不惜犧牲健康,去迎合流行的審美標準;受攀比心理的驅使,人們盲目追求消費,從而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


我們做這些事情,很難讓自己獲得幸福。


阿德勒提醒我們,個人並不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而存在,真正的自由,是勇敢拒絕那些不合理的標準,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拒絕接受別人所有的觀點,或者完全脫離社會。畢竟,人類是具有社會性的,我們的語言、行為和思考方式,都是在社會關係中形成。


因此,個人的獨立與社會關係並非對立,我們可以傾聽外界的聲音,但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要具備堅定的自我意識,清醒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如何找到歸屬感


既然個人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那麼,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阿德勒認為,在社會中,我們需要獲得的是一種歸屬感,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歸屬感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部分,自己的存在有價值,因此內心會感到安定和滿足。這個群體,包括家庭、學校、職場乃至更大的環境。


為了獲得這種歸屬感,我們可能會做許多嘗試。有人會不自覺地迎合別人,為了避免衝突而選擇沉默,也有人試圖通過出格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然而,這些做法只能暫時讓我們被接納,卻無法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屬感呢?


首先,從認知層面來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我。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難以融入群體,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認可,甚至充滿懷疑和否定。阿德勒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只有在感到自己有價值時,才能鼓起勇氣。」


自我認同和勇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那自然也就缺乏勇氣去面對人際關係,更不要說融入群體了。


在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原本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養活姐姐的七個孩子,他犯了偷竊罪,被關進了監獄。


出獄後,冉阿讓飽受排斥和歧視,感到人生毫無希望。在憤怒和絕望中,他再次走上了偷竊的道路。然而,他遇到了善良的米里哀主教。主教的寬容和仁愛,喚醒了冉阿讓內心的善念,此後,他創造了新的生活,並積極幫助他人。這也讓他在家庭中獲得愛戴,在社會上受人尊重,體驗到了愛和幸福的感覺。


所以,想要獲得歸屬感,我們需要在接納自身的基礎上,真誠地參與到群體當中,主動與人建立深厚的聯繫,這才會讓我們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屬於那裡。


在貢獻中找到歸屬感


此外,要找到歸屬感,從行動層面來說,還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為別人提供幫助、做出貢獻。


當然這裡所說的貢獻,並不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行為,它可以是生活中細微的事情,比如為朋友提供幫助,或是為家人解決問題,這都能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和喜悅。


同時,貢獻也不是指自我犧牲、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而是一種真誠的付出,它會帶來深層次的自我實現。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會產生誤解,將付出視為犧牲,並拒絕去做這樣的事情。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


阿德勒認為,這與我們從小受到的賞罰教育有關。


所謂賞罰教育,包含著獎勵和懲罰兩個方面。當我們做成一件事或表現良好時,會得到表揚,當我們表現不佳或違背規則時,會受到批評甚至懲罰。


長此以往,我們可能會過於依賴外部的獎勵和懲罰,形成「如果沒有人表揚,我就不去做好事」或「如果沒有人懲罰,我也可以做壞事」的觀念。這不利於我們樹立堅定的自我認同意識。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我們會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看成是表現良好,期待得到相應的認可或回報,如果這種期待落空,就容易心生失落甚至不滿。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好不容易遇到休假,花了半天時間,為家人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他們不僅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抱怨飯菜不合口味。


在朋友陷入困境時,我們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儘可能地提供幫助;但當我們有需要時,對方卻沒有表現出同樣的支持。


在這些時候,我們會感到委屈和憤怒,甚至可能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為他人付出了。


對此,阿德勒指出,真正的付出並不需要回報,我們關心他人的行為,本身就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作為普通人,要完全樹立起這樣的意識並不容易。那麼,為了能夠更好地在貢獻中獲得歸屬感,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行動。


比如,首先,我們要跳出賞罰思維,減少對外界認可的依賴。


當我們考慮要不要做某件事情時,不要總是去想,這件事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好處,而是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做。如果我們能夠從中得到滿足,那別人的反應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比如,我們去看望生病住院的朋友時,真正的目的是關心對方,想讓自己感到安心,而不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感謝。


想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不容易因為期待落空而感到失望了。


其次,我們也要學會溝通,坦率表達自己的感受。


或許,我們很難做到完全不在意他人的反應。如果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十分重要,就不要把情緒憋在心裡,而是告訴對方自己的需求。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實現更為良性的互動。


總之,採取行動、做出貢獻,不僅僅是為了他人,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


或許,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去看見真正的自我,擺脫世俗的期待,處理自我與社會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也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為了能夠成為清醒、堅定的人,並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單身獨居10年,再婚前我把房子過戶給女兒,老伴卻說我太糊塗了 - 天天要聞

單身獨居10年,再婚前我把房子過戶給女兒,老伴卻說我太糊塗了

晚秋凝霜"你太糊塗了,周大勇!那房子是你大半輩子的心血,怎麼能說過戶就過戶?"李秋霞的眼睛瞪得圓圓的,那目光讓我不敢直視。她的話像一把刀,直戳我心窩子。我嘆了口氣,六十五歲的人了,居然還被說糊塗。這事說來話長,得從十年前說起。那是個白楊葉飄
無兒無女的老人,晚年養老靠誰?她們的回答讓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無兒無女的老人,晚年養老靠誰?她們的回答讓人深思!

「養兒防老」這句老話,如今正被越來越多人重新審視。當「空巢老人」逐漸成為社會焦點,那些沒有子女依靠的晚年生活,到底該咋辦?最近我採訪了幾十位無兒無女的老人,她們的答案里藏著生活的智慧,也照見了時代的變遷。第一個支柱:老伴兒才是真愛啊!「少年
「大齡剩女」會嫁給誰?原來,她們多半會嫁給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大齡剩女」會嫁給誰?原來,她們多半會嫁給這3種人

在婚姻這件事上,大家通常覺得在合適的年紀結婚才正常。按照這個節奏走,好像就能穩穩噹噹地過上幸福安穩的家庭生活。談對象、結婚、生孩子,一步一步來,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美滿的人生軌跡。可生活總會有不一樣的情況,「大齡剩女」這個群體在婚姻選擇上,就
三十未婚與二婚女的抉擇:撕開中國式婚戀最痛傷疤 - 天天要聞

三十未婚與二婚女的抉擇:撕開中國式婚戀最痛傷疤

小區里總有些閑不住的老鄰居愛操心別人家的事。王嬸的兒子今年三十了還沒成家,她急得嘴角起了燎泡,託人介紹了兩個姑娘。頭一個姑娘是銀行職員,模樣端正工作穩定,可一聽說對方從來沒結過婚,王嬸心裡直打鼓:"三十歲還沒嫁人,怕不是性格古怪?
仁心俱樂部:王高升為了平衡事業和家庭絞盡腦汁 - 天天要聞

仁心俱樂部:王高升為了平衡事業和家庭絞盡腦汁

事業和家庭是任何人必須兼顧的事情。醫生也一樣。在電視劇《仁心俱樂部》中。醫生王高升為了平衡事業和家庭絞盡腦汁!王高升是一名醫生。在醫院中,他風趣幽默。彷彿任何事情都對他沒有任何影響!為人樂觀!但是,他卻為了平衡自己的弟弟、母親和自己妻子的關
天天騷擾我們的原來是它!一天打10萬個電話,偽裝「老鄉」騙你接聽 - 天天要聞

天天騷擾我們的原來是它!一天打10萬個電話,偽裝「老鄉」騙你接聽

目前,使用所謂人工智慧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經成為外呼這個行業的主流。使用這種外呼智能機器人,效率比人工高出數倍,首先是機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撥打營銷電話;其二,這些所謂的智能機器人輸出的聲音由真人錄音製作而成,讓接聽用戶難辨真偽,從而更能提高接聽率。記者在一家名為智優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里看到,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