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舟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
退役軍人事務部、財政部日前發出通知,明確從2024年8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據了解,這次提標,是國家連續第20年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
這條通知不僅被各大新聞媒體平台紛紛轉載,也在許多朋友圈裡迅速刷屏。「補助雖不多,但榮譽性極大!」「這是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又一實打實舉措」「連續20年的堅守與關懷,從中感受到了濃濃的關心關愛」。
撫恤優待軍人軍屬,是針對軍人職業風險和犧牲奉獻所採取的重要保障措施。此條通知的優撫對象中,有革命戰爭年代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老紅軍戰士,有和平建設時期練兵備戰默默奉獻的退役軍人,有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那些年輕時用血肉之軀守護家國如今已然年邁的老戰士,那些因戰、因公致殘或者致病的殘疾軍人,那些失去了家人默默承受心中悲痛與生活重擔的烈屬,他們的付出犧牲,我們時刻不能忘記;他們的饑寒冷暖,我們必須放在心上。
軍人撫恤優待工作,承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飽含著軍人軍屬和廣大退役軍人的熱切期盼。我們黨從掌握槍杆子之初就高度重視軍人撫恤優待工作。早在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工農紅軍優待條例》和《紅色戰士傷亡撫恤條例》,規定了紅軍官兵土地分配、婚姻保護、死亡撫恤等制度,以及紅軍官兵和家屬在捐稅、房租、交通、子弟教育等方面享有的優待。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一聲「上戰場打鬼子」,熱血男兒應者如雲、追隨者眾,他們能夠如此積極,除了政治上充分宣傳發動外,力所能及地予以軍人軍屬優待撫恤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說,優撫工作一直伴隨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有力服務了黨、國家和軍隊工作大局。
近年來,在國家層面,隨著政策不斷完善,特別是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後,軍人撫恤優待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啟新征程、展現新氣象。從調整優化軍人軍屬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優待政策,到提高優待撫恤標準,從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到設立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等等,一系列貼心暖心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強化的是政策措施的「落地感」,增強的是廣大優撫對象的「幸福感」,最終又會轉化為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安全感」。
當然,現實中也偶爾會出現一些軍人撫恤優待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執行不到位、宣傳解釋不到位的情況。今年年初,徐州男孩毛豆持優待卡乘坐公交車被質疑的新聞引發關注,許多網友唏噓不已,表示「很遺憾用這種方式了解『三屬優待卡』。」儘管後來北海艦隊邀請毛豆一家登上艦艇參加海軍成立紀念日艦艇開放活動,為這一事件畫上了溫暖的句號,但其中暴露出的問題仍值得反思。
讓利好政策及時充分落地,真正把好事辦好辦實,讓廣大優撫對象切切實實感受到尊崇關愛,不僅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民族尊嚴、社會穩定、國防建設大局。做好優待撫恤工作,不僅僅是軍地有關部門的事情,更應在全社會營造愛國擁軍、尊重優撫對象的濃厚社會氛圍,激勵更多人積极參与到幫助和支持優撫對象的活動中去。全社會對優撫對象的關愛尊重、褒揚激勵,必將為新時代強軍興軍事業注入不竭動力。
「後方無憂,前方無畏。」 讓軍人沒有後顧之憂,才能使他們在國家利益受到挑釁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更加無畏地挺身而出,才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立志投身國防和軍隊建設,投入到保家衛國的職責使命中去。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每一條好政策的背後,都離不開對國防建設大局的家國情懷,都離不開對軍人軍屬的深情厚愛。我們相信,在這樣的深情厚愛中,「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必將更好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