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豪兄 講述/春梅
(聲明:本文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杜絕搬運洗稿,抄襲必究,絕不姑息。素材來自網友,有藝術加工成分,理性閱讀。)
1995年,我隨同村姐妹在省城郊區的一家制衣廠上班,離我家鄉下有一百多公里,平時很少回家,也就是中途回去一兩次,每年過年放假回家。
那時我二十齣頭,長得眉清目秀,身材婀娜,性格文靜,在制衣廠人緣頗好。
父母一直並不願意我去省城制衣廠上班,覺得離家還是有點遠,他們有些不放心。
他們一再囑咐我,不要和外地的男人談朋友,如果嫁遠了,回一趟娘家不容易。他們還拿隔壁村的一個姑娘打比方,說她打工時認識一個西北的男子,嫁給他後,隨老公回西北老家生活,條件差得離譜,多少年回不了一趟娘家,這是前車之鑒。
他們說一個農村姑娘還是嫁近一點好,知根知底,回趟娘家也容易,兩邊的家庭照應起來也方便。
父母的話當然有道理,我一笑了之,那時還年輕,覺得結婚成家的事過於遙遠,況且,我也從沒有嫁給外地人的打算,父母也是多慮了。
沒想到的是,父母怕什麼來什麼,後來事情的發展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說說我們制衣廠的情況,制衣廠的同事多數都是省城附近幾個城市的人,也有附近省份的外地打工人,大多都是二十幾歲。年輕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相處融洽,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同車間有個叫劉志的小夥子,二十三四歲,外省人,老家離省城三百多公里,長得一表人才,身材挺拔,性格外向。
他在制衣廠做了兩三年,平時住在廠宿舍,也是每年過年回家一趟。
劉志有事沒事喜歡向我獻殷勤,找我聊天說笑,約我逛街吃飯,一直對我窮追不捨。
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我哪裡見過這種陣勢。見到很多姐妹和男友出雙入對,卿卿我我,說我心裡不起波瀾是假話。
劉志心地善良,人很實在,又懂得一點浪漫,變著法子讓我開心,在他的死纏爛打之下,我很快繳械投降了。
這一切父母都不知道,我知道他們不會同意,開心之餘,心裡有些不踏實。
那年夏天,制衣廠正是淡季,不是很忙,劉志請假回老家一趟看他父母,問我想不想隨他回老家玩一下。
說實話,長這麼大,我去的地方除了家鄉就是省城,也想去玩一下,看看他家鄉的美景和風土人情。
於是,我瞞著父母,隨劉志坐車回他數百公里外的老家。
到了他家鄉,劉志帶我去了很多地方,走走看看,品嘗美食。那裡和我家鄉截然不同的美麗景色,淳樸的民風,一切都讓我充滿新鮮好奇,大開眼界。
劉志的父母善良淳樸,為人熱情,對我噓寒問暖,好肉好菜招待,一口蹩腳的普通話和我聊個沒完,讓我體會到家的溫馨。
劉志的家鄉雖在西南邊陲,也沒有想像中落後,人們笑容和善,知足常樂。那一刻,我心想,要是和劉志走到一起,以後在這裡生活,也不是不行。
1996年年底放假時,我帶劉志回我家,見我父母。
父母滿臉不高興,對劉志冷眼相待,把我拉到一邊,怪我不懂事,要我和劉志分手。
劉志如坐針氈,自感無趣,飯都沒吃,就找個理由走了。
那個春節,我每天鬱鬱寡歡,茶飯不思,無時無刻想著劉志。
年後,我不顧父母反對,又去制衣廠上班。
劉志似乎躲著我,一段時間的沉寂,但熾熱的心讓我們義無反顧,冰釋前嫌,言歸於好。
我和劉志終於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我回家裡和父母商量終身大事,父母百般不同意,說我離開這個家和劉志走了,就再不認我這個女兒了。
我心意已決,背著簡單的行囊,一步三回頭,離開這個家,一路上淚流滿面。
我和劉志在他老家成婚後,劉志不想出遠門,在他家鄉找了一家制衣廠,離家很近,我們一起進廠上班。
一年後有了身孕,我沒有上班了,劉志讓我安心在家裡休息,他每天早出晚歸。
想到自己當初成婚時既沒有嫁妝,沒有父母的祝福,十分寒磣,被村裡人說笑,加上一直沒臉回娘家見父母,我心裡鬱鬱寡歡,無法釋懷。
好在劉志和公婆對我很好,一直細心照顧我,安慰我,說我父母遲早會過心裡這道坎,到時再回娘家,我心裡才好受些。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下兒子後,一家人開開心心,每天臉上樂呵呵的。
開心之餘,我想向娘家報喜,又害怕父母冷眼,一直猶豫不決。
左思右想,我聯繫上妹妹,向她告知喜訊,只是盡個義務,讓家裡知情,也不指望父母能接受。
給兒子辦滿月酒那天,賓客盈門,氣氛喜慶,屋子裡充滿歡聲笑語。
但我娘家沒人來,多少差點意思,我也沒有面子,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心裡十分難受,也只能強顏歡笑。
中午快開席時,我在房間照看兒子,突然聽到外面人群涌動,有汽車喇叭聲,我也沒在意,以為劉志家又來了一個親戚。
突然婆婆欣喜地跑進來告訴我,我父母來了,緊接著外面放起一長串鞭炮,噼里啪啦,響聲震天。
我趕緊跑出屋門,只見一輛麵包車停在門口,弟弟妹妹站在一旁,我父母和劉志正在從麵包車裡向下搬東西,有嬰兒車和嬰兒衣服,有大袋小袋的農產品,還有一些新被子新棉絮。
我喊了一聲父母和弟弟妹妹,父母回過頭看著我,兩年不見,他們似乎有了白髮,眼睛裡淚光閃爍。
我情難自禁,淚水奪眶而出,說不出一句話,此時無聲勝有聲。
把他們迎進屋子,這才得知,父母包了一輛麵包車,一家人早早出門,奔波幾個小時,終於在中午前趕到。
父母抱著我兒子,臉上笑開了花,小傢伙也不認生,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左看右看,似乎也知道他和眼前的老人有血脈親情聯繫。
娘家人都來了,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公婆拉著我父母說個沒完,我也和他們訴說無盡的思念。
吃完酒席,賓客散盡,父母和弟弟妹妹也要走了,路上還要趕時間。
公婆留父母住一晚,他們不肯,說時間太蒼促了,下次有時間,再來住兩晚。
臨別前,父母拉著公婆,說把女兒託付給他們家了,做得不好的地方,讓他們多擔待一下。公婆連連點頭,說一直把我當親女兒對待。
我拉著父母的手,戀戀不捨,感覺話說不完。
麵包車終於遠去,我不停揮手,淚水模糊了雙眼。
在後來的歲月里,隨著家庭條件好了,交通也便利了,我和老公每年都會帶兒女回兩三趟娘家,看望父母,一家人其樂融融。
血脈親情終究無法割捨,有生之年,我會好好孝敬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