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年輕的時候,每天與公公一起下地勞動,上山砍柴。公公婆婆倆都是干起活來不知輕重,更不知早晚。如今老了,歲數大了,婆婆的膝關節就不好使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再後來杵著棍子,都不頂用了,走路一挪一蹭的,看著很是焦心。
前些日子,老公與哥嫂商量,決定給老太太置換膝關節。很快,我們給老太太辦理了住院。血糖、血脂、血壓、體溫等術前各項檢查完成後,老太太被推進了手術室……
據大夫說,手術很成功,我們也挺高興,因為畢竟我婆婆還不到70歲,自己若能走能撂,完全可以自理的。如果真的癱下了,不但她自己生活質量下降了,我們還得一起跟著受罪。
住院期間,我們幾個輪流陪護,都是盡心儘力的,好吃好喝的伺候老太太。
婆婆住院了。
婆婆就生了兩個兒子,我大嫂家是一個閨女,我家是一個兒子。婆婆對她的孫女和孫子,那是疼愛有加,從小就喜歡得不得了。有點啥好吃的,我婆婆都要給她的寶貝孫女孫子留著,哪怕是一塊蛋糕點心,也要給他們吃一口。
兩個孫女孫子對奶奶也是關懷備至。這不,聽說奶奶住院了,正在外地讀大學的大孫女,每天與陪床的父親母親視頻,隔著手機屏幕問候奶奶,囑咐奶奶不要著,出院後就可以下地自己走路了……
我那位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周末補完課就回來了。到家後,知道我和他爸在醫院陪床呢,顧不得自己先吃口飯,就急急忙忙出門,要到醫院看望下奶奶。
高中生。
快到醫院時,看到有個酒店門口在賣包子,我兒子就給奶奶買了三個包子,也算是帶著東西看望住院的奶奶了。
我和我老公正在一勺一勺地喂老太太小米粥呢,兒子推門進來了,徑直走到奶奶跟前。
「奶奶,我給您買了三個包子,您趁熱先吃一個……」
說著,兒子就從食品袋裡掏出了一個包子,遞給了奶奶。那包子還冒著熱氣,我也很快聞到了包子的香味了。
我婆婆剛要伸手接過包子,不想臨床的那位病友老太太又說話了。
「哎呦,怎麼可以給奶奶買三個包子啊,三這個數不吉利,三個是敬神用的。」
剛出鍋的包子。
這位病友與我婆婆是鄰床,自打我婆婆住進來後,她就不斷與我婆婆打聽這打聽那的,總感覺她有說不完的話,總感覺她想知道我們家的所有「秘密」。我們安慰我婆婆時,我和老公私下交流時,也感覺她都在側耳傾聽,不時還突然大聲插句話,搞得我們很是尷尬。於是,我們就有意無意地躲著她,盡量不要讓她找到茬口。
不想,我兒子給奶奶買三個包子,還是被她找到茬口了。言語中,她表情似乎很是驚恐,而且說那個「三」字時,簡直有點咬牙切齒了。
瞬間,我和我老公,還有我婆婆,都被她的話給驚住了,給噎住了!
不想,我17歲的兒子卻能隨機應變,一語道破,不但讓老太太啞口無言,更是讓我們心服口服、心悅誠服。
兒子說:「我奶奶就是我心中的神,是我心中的女神。」兒子說這話時,只顧把手中的包子遞給奶奶,甚至都沒有看一眼躺在身後病床上的老太太……
一個大包子。
我放下小米粥,接過兒子手中的包子。兒子說人家酒店餐廳推出來賣的,五塊錢三個,我就給奶奶買了三個。
我一看那包子,不是一般的大,味道確實還不錯。我給婆婆掰了一半,婆婆大口小口地吃到嘴裡後,又把剩下的一半從我手裡要過去了……
是啊,瓜子不飽是心意,年輕人知道孝順,就是好孩子。奶奶住院,我兒子給奶奶買了奶奶愛吃的包子,奶奶開心,我們開心,兒子更開心,這就足夠了,至於別的還有什麼另外的含義,就讓別人去說、去想去吧!
這就是三個包子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條友在評論區留言。
敘述:生活美
整理:石樁子